补税、滞纳金、罚款12万,被臭骂,稽查这样做对嘛?

  案例阅读

我公司有一仓库,净值400万元,推倒后,投入800万元新建新仓库,则在计算所得税时,因推倒重建而报废的原仓库净值损失400万元不能扣除,而是加在新资产之中,新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为1200万元,按1200万元计算折日扣除。

我们按照800万缴纳房产税,稽查要求按照1200万元缴纳,开出了补税、滞纳金、罚款12万多罚单,为此被老板臭骂。稽查这样做对不对呢?真心累,不想干会计了。

2010年,税务总局出台了一个文件2010年第34号公告、对企业进行不动产的改扩建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处理进行了规定。

企业对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在未足额提取折旧前进行改扩建的,如属于推倒重置的,该资产原值减除提取折旧后的净值,应并入重置后的固定资产计税成本,并在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次月起,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一并计提折旧。

税务总局这个文件出台后,企业原固定资产净值损失不能再并入损益于税前扣除,而必须并入新固定资产原值之中,与新固定资产一起通过折旧扣除。

这政策在一般情况下对企业不利,将导致企业提前缴纳所得税,税务总局有权这样规定吗?是的,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条的授权,税务总局有权对扣除的具体事项作出规定。

第二十条本章(按:指应纳税所得额一章)规定的收入、扣除的具体标准和资产的税务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可见、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这两个部门可以制作具体的规定,这个文件就算具体的规定。税务总局既然出了这个规范性文件,企业就必须按文件规定进行税务处理,而不应计较是否“合理”。

但是,这个文件出台后,随之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以本例而言,新不动产计税成本为1200万元,那么,房产税是按1200万元计算还是按800万元计算呢?如果税务人员检查时认为房产税应按1200万元计算是否正确呢?

先说结论:这个第34号公告是《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从它的内容表述看,也只能规范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并不能规范房产税,所以,不能由此文件自然得出,房产税计税原值应按1200万元计算。

但是,现实中存在这种情况:有的会计在进行固定资产推倒重置的会计处理时,可能为图省事减少税会差异调整、可能没有分清税务与会计是两项不同的工作,直接按第34号公告的要求做账,将本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值损失金额直接计入在建工程,再最终转入固定资产之中。这样一来,税务人员要求按120万元计算房产税就变得有依据了。

自用房产房产税按净值计税时,需要首先确认房产原值。房产原值的规定有个变迁的过程。

首先,财政部与税务总局明确,原值指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固定资产账薄”的金额。根据这一规定,房产税的计税原值金额随会计处理走,以会计处理的金额为准。

然后,《企业会计准则》实行后,土地价值不再包含在房产原值之中,导致采用准则的企业税负下降,于是,财税再规定,土地买价不论会计如何核算,都应并入房产税计税原值,再后来,财税文件规定,配套设备不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都必须并入房产税计税原值。

这样,房产税计税原值=会计核算的原值+土地买价+配套设备。

其中会计核算的原值,依然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值。

企业对不动产进行改扩建,如果先推倒不动产、再新建不动产,则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重置”行为。推倒的不动产其价值完全报废损失,与未来新不动产功能无关,不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所以,原固定资产净值损失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关于固定资产的定义,应该直接列支于“营业外支出”,计入损益,而不能计入新固定资产之中。

所以,如果本例中会计严格按会计制度做账,原仓库损失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不计入新仓库原值,则其净值也不会计入房产税计税原值:反之,如果会计按税务文件做账,把净值做进会计原值之中,则税务按原值征税就顺理成章了。

本例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会计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制度做账。

可以这样讲,会计的账务处理只要不违反会计制度,涉税风险就会被降到最小,会计的账务处理如果违反了会计制度,哪怕你是按税收制度做账,也可能会产生或者增加税务风。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点“在看”或“转发”,增加我的阅读量,咨询问题优先解答。
应对税务稽查、应对银行考察,欢迎课程、项目合作

课程大纲

《应对税务稽查与企业价值链提升》 

课程背景:

2020年,税务稽查面临新形势:国地税合并,稽查高举,但并不严查,以评估带动稽查、以稽查带动纳税信用管理,配合金三系统,以查促征。

不懂税务筹划,一切税务知识都是白学!

稽查若能过关,一切风险都会迎刃而解!

当前的税收征管原则是:纳税人自主申报+税务机关依法检查。

可见,解决稽查问题,才是解决税务问题的根本手段。

课程收益:

▲本课程核心是"应对税务稽查与企业价值链提升",通过案例 剖析、讲解与讨论学习增值税、所得税的"税务规则和原理",掌握应对税务稽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税务经理、税务会计、会计人员、企业管理者等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实操演练、小组讨论、工具演示等多形式的互动,要求全员积极参与。

课程大纲

第一课程背景
1. 认识金三系统
2. 熟知未来国家税制改革的方向
第二税务稽查VS评估
1. 稽查与评估的本质区别
2. 从税务角度看稽查
3. 查谁?
4. 稽查的变化
5. 【真实案例金钥匙公司被评估的原因分析
6. 纳税评估的几种典型手段
7. 增值税行业税负率
8. 所得税行业税负率
9. 【真实案例】死账、呆账、烂账的清理方法
10. .........
第三应对税务稽查
1. 【真实案例税局来电话我公司200万发票失控,如何应对?
2. 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我提出以下7点建议
3. 稽查中的那些谣言和传言......
4. 【真实案例】原材料盘亏怎么办?
5. 【真实案例】业务真实,开票方“失联”,被罚,如何应对?
6. 会计人员做账过程中不容忽视“证据链”
7. 重新认识下偷税的定义
8. 【真实案例】税负为负数,金三提示异常,怎么办?
9. 【真实案例】贷款报表落到稽查手里,怎么办?
10. 【真实案例】没钱纳税怎么办?
11. 【真实案例】房东不开发票,如何应对?
12. 【真实案例】税局强征附加税,如何应对?
13. 【真实案例】查出十年的土地使用税,补不补?
14. 【真实案例】认缴制下,印花税该不该缴纳?
15. 【真实案例】冤枉税,交得有多冤枉
16. 【真实案例】个人股东长期借款给企业财税案例
17. 【真实案例】股东长期借款风险应对......
18. 【真实案例】专管员拷走了电脑资料
19. 【真实案例】税局带会计师事务所来查账
20. 【真实案例】郑州手拉手公司起诉郑州税务局胜诉案例解析
21. 【真实案例】关于三方平账的风险问题
22. 【真实案例】收入金额与开票金额不一致的稽查风险
23. 【真实案例】举报他人有风险,需谨慎......
24. 【真实案例】自建酒店免费让子公司使用税务风险解析
25. 【真实案例】没有缴纳社保的员工被稽查如何应对?
26. 【真实案例】上游虚开发票被查,我公司是否需要进项转出。
27. 【真实案例】假发票的来历.....
28. 【真实案例】生活中利用发票巧妙维权......
29. 【真实案例】增值税中常见的12个问题
30. 【真实案例】应对稽查的手段和实务经验
第四会计人员如何自我保护
1. 【真实案例】通过范冰冰偷税事件所引发的财税思维
2. 【真实案例】华为前员工被羁押251天......
3. 【真实案例】举报他人“偷税”自己被判刑
4. 【真实案例】前任会计留下的烂账,怎么处理?
5. 【真实案例】会计怎样通过制度设计为自己免责?

课程要点总结

现场答疑解惑

讲师简历

房老师财税科班出身,从事财税实战十余年,在企业投融资策略、税收筹划与风险应对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及培训经验。每年为各类企业制定投融资实战辅导、财税风险防控体系及专项节税服务,指导解决企业各类财税问题,提高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财税理念,累计服务企业数百,涉及金额超50亿元

我讲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我干的工作内容说给大家听。

(向下滑动看学员评价)

【老师有话说】

作为会计一定要有广度、有深度、还要有底线和原则,不断的学习,懂规则,要想办法打造自己T字形的知识架构。

②我始终认为会计得有个发展方向和领域,仅仅懂得记账报税那是小儿科。如果没有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去做财务总监,就选择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对投融资、财税筹划感兴趣请与我交流交流学习,坚持5年一定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要在基础岗位上记个账、报个税、打个杂,浪费青春了,除非你是富二代/官二代。

懂得记账报税那是基本功,初中毕业学3个月照样会,没有任何竞争力。随时都有人可以把你替代,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会计工资低,不好找工作,那是因为你没有专长。必须培养自己的专长,还得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确保自己有广度、有深度,终身学习。

④我觉得当会计跟做生意是一样道理,无非出卖的是无形的时间和知识,得学会差异化经营,去学习别人不会的,好工作才会找上门。

会计:毕业N年后,还在满大街找工作,经常被廉价使用,依靠证书支撑门面,那是从业者的悲哀!

等你在某一个领域精通了,就傲慢的工作生活着!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