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被拆掉的北京古建筑

焦安和

05-18 

建筑是时代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类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建筑文明。

                        ——题记

中华门,1956年被拆。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单体建筑到园林布置都在古代建筑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

地安门,1954年被拆。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以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为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特点。

庆寿寺双塔,1954年被拆。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木材始终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此为骨架的木构结构,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木构结构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及井干式,其中最常采用抬梁式。

天桥清真寺,50年代被拆。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立柱与纵横梁枋组合成的梁架,让建筑物上部荷载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且在构筑梁架设的过程中,部件间主要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其中,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并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

北海流璃三座门,1952年被拆。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而成,无论规模大小,大致可分成阶基、屋身、屋顶三部分。阶基位于建筑下面,由砖石砌筑,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之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架,中间安装门窗隔扇;而建筑上面是由木结构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顶,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并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且上面均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敷文牌楼,1954年被拆。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遵循内向含蓄、多层次的原则,力求均衡对称,主要采用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其中,每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层次丰富多样,以弥补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此外,平面布局一般依据中轴线发展,采取左右对称,以中心为庭院,房屋在四周的形式。

大高玄殿牌楼,1954年被拆。

为讲究,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常采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且因所选部位与构件的性质不同而使装饰色彩有所区别。其中,台基和台阶多采用雕饰并配以栏杆,使建筑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

东长安街牌楼,1954年被拆。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

外城西北角楼,1952年被拆。

(1)宫殿建筑是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其特点是高、大、深、严,主要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西便门, 1952年被拆。

(2)陵墓建筑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阙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添一份肃穆气氛。

永定门,1954年被拆。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呈现和谐、寂静、神秘的特点,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说,寺庙多建于都市或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

西直门1969年被拆。

(4)民居建筑是反映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通常都显得古朴而温馨。

崇文门城楼,1969年被拆。

东四牌楼,1954年被拆。

朝阳门,1957年被拆。

法藏寺塔,1971年被拆。

贤良寺,1988年被拆。

长安街三座门,1953年被拆。

右安门,1953年被拆。

东便门,1952年被拆。

观音院过街楼,1998年被拆。

北海万福楼,1965年被拆。

西长安街牌楼,1954年被拆。

五牌楼,1955年被拆。

西安门,1955年被毁。

长安左门,1952年被拆。

阜城门城楼,1968年被拆。

振武牌楼,1954年被拆。

北上门,1954年被拆。

前门关帝庙,1969年被拆。

前门观音庙,1969年被拆。

玉蝀牌楼,1955年被拆。

金鳌牌楼,1955年被拆。

宣武门城楼,1968年被拆。

西四牌楼,1954年被拆。

堂子,80年代被拆。

汇通祠,1976年被拆。

镇水石螭,80年代被拆。

长安右门,1952年被拆。

习礼亭,1954年被拆。

蟠桃宫,1988年被拆。

白塔寺山门,1968年被拆。

那家花园,1988年被拆。

外城西南角楼,1955年被拆。

安定门城,1969年被拆。

安定门箭楼,1969年被拆。

景德街牌楼,1955年被拆。

内城城墙,60年代被拆。

外城城墙,50年代被拆。

大通桥,50年代被拆。

清未大理院,50年代被拆。

德胜门真武庙,1953年被拆。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仪门,1985年被拆。

东岳庙山门,1988年被拆。

东岳庙木牌楼,1955年被拆。

东直门城楼,1968年被拆。

六国饭店,1988年失火被拆。

德国饭店,2004年被拆。

京汉铁路总局,90年代被拆。

江南城隍庙,2002年被拆。

梁思,林微因故居,2012年被拆。

(0)

相关推荐

  • 咱们一起聊北京廿二——“东便游船”

    东便门,位于北京外城北垣东段,今东便门桥北,通惠河南岸.东便门与西便门被称为姐妹门.东便门城楼规制甚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四面开过木方门,无廊无窗:面阔11 ...

  • 北京1952年的31张照片

    1.1952年,北京日报创刊. 2.1952年,在北海白塔前拍照留念的年轻人. 3.1952年,东四牌楼,"行义"坊西侧向东拍摄,远处可见朝阳门城楼. 4.1952,长安街改造.长 ...

  • 中国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每座都无比惋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今天咱们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分著名建筑做 ...

  • 那些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

    来源:史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今天咱们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 ...

  • 中国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 ,图七就是有名的“拐弯抹角”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今天咱们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分著名建筑做 ...

  • 那些年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肠子都悔青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甚至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现在连影像都没留下. 所以,本文所展示的,仅仅是部分被拆毁,但有幸留下 ...

  • 收藏殿堂 | 由梁思成保护北京古建筑的往事看古玩市场的今日

    由北京市政府摘牌迁往通州引发人们对梁思成当年力谏保护北京古建筑的往事热议,触景生情,从事古玩收藏和生计的人们对今日古玩市场的悲催现状也是深感无奈.由于"古玩"和"文物&q ...

  • 中国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每座都无比惋惜!

    青砖黛瓦 如诗如画 烟雨楼台 似从梦中来 绝美诗意 中国古建筑 美到骨子里-- 要说中国老建筑有多少,相信没人能回答出具体数字来. 因为中国有很多极美丽的古代建筑,北京的老城墙.赣州八镜台.重庆万州桥 ...

  • 这些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每座都无比惋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今天咱们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分著名建筑做 ...

  • 那些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每座都无比惋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今天咱们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分著名建筑做 ...

  • 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每座都无比惋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迹只存文献难觅影像. 今天咱们把那些毁于近几十年而留下影像资料的部分著名建筑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