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建筑、医生还是教师,孩子的专业该怎么选

再也不让我的孩子当医生了,太累太辛苦,还有风险;再也不让我的孩子搞计算机了,太累太辛苦,还学不过来;再也不让我的孩子当老师了,太累太辛苦,还得不到理解。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而结果呢,子承父业的不在少数。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我们期望找到离家近、拿钱多、活不多的工作,很可惜,那种工作需要拼爹,就算是拼爹,也难保20年。选择职业方向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难题。

选择职业,争取饭碗。

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公布就业指南,也很容易找到专业热度、薪资排行等数据。然而,今天热门的专业,很有可能在4到6年后学出来却成为冷门。

选择专业方向不能看现在的状况,而要看几年以后的需求。

人才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需求,一个是政策要求。然而无论哪种需求,都会随着情况调整,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大致预测哪些专业会成为几年后的热门。

结合历史规律和国外发展状况,预测国内5至10年后的人才需求。

纵向来看,目前的中国处于商品经济阶段,一切都在商品化,而国内的市场化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因此对于市场化的人才应该有持续的需求。

横向比较,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在规模上和技术上处于世界产业生态的中端位置,但一些核心技术我们并不掌握,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这些核心技术是我们进行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

缺什么补什么,市场需要开发核心技术的人才去补短板,国家政策也一定会鼓励发展这些短板。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补短板所需时间并非一朝一夕,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也将是长期的。

除了制造业,其他产业同样需要升级,可以说,未来5至10年就是我们补短板,进行全面产业升级的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4、50年。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在美国列出的制裁清单里找到我们的短板,这些都是我们进行产业升级的关键。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就是与之相关的人才,热门的专业也会包含在其中。

新材料:

新能源相关材料、电池相关材料、芯片相关材料、生物医药相关材料、航天领域相关材料等等。

新工艺:

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和操控;芯片制造相关工艺;其他领域相关工艺的升级。

新技术:

芯片设计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基因编辑、机器人、VR、电动汽车、航天等等。

新服务:

生活需求在向着高层次转化,产生大量的文化需求。同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这种竞争一直存在,并将在今后的几十年内持续存在,因此,文化领域将成为热点,教育将成为其中的一个持续热点。

职业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而事业解决的是更高层次的需求。

拔高一筹,成就事业。

学习专业首先解决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以后才是发展问题。

职业选择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兴趣,而从事和孩子兴趣一致的职业,有助于将职业转化为事业。可以说,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的。

当然,所学非所用是一个普遍现象,人们从事哪个行业与自身的机遇有关。而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一般人熟悉一个行业需要3年,积累经验和人脉需要5年,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般为30至40年,所以要选择一个5至10年内大投入,大发展的行业非常重要,而所在行业具备40年生命力,就可以在行业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受限于学识和见识,本人作出的一些判断仅供参考,对于大趋势和政策变化,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判断。

农业专家可以根据产量和需求指导农民种哪种粮食或者蔬菜水果,更符合市场需求。一方面辛苦一年的农民可以将产品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市场也能够平稳运行。同样地,我们也期望专业人士基于专业的数学模型,对专业需求作出长期动态预测,以指导家长和孩子选择专业,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人有的放矢,更是在全社会层面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利国利民。

本文只是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留下您的观点,以指导专业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