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六法

赵绍琴:腰痛六法

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肾虚,必须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01、驱风化湿,活络缓痛

风邪外袭,太阳之脉受病,以致经气不通,发为腰痛。腰痛并多抽掣,牵引腿足,上连背脊,或有寒热头痛,舌苔白腻,脉象浮滑。当以驱风化湿,活络缓痛。仿独活寄生汤意:

独活5g,细辛1.5g,荆芥穗10g,防风6g,秦艽6g,桑枝30g,丝瓜络10g

加减法:若恶寒较重,咳嗽气促,表闭无汗,舌苔白滑,可加麻黄3g,桂枝6g

若口干舌红,心烦咽痛者,此有内热,当去细辛、独活g、荆芥穗之辛温药,加薄荷1.5g,忍冬藤15g,连翘10g,鲜芦根20g。

02、温化寒湿,以缓腰痛

寒湿侵犯太阳之络,周身酸楚,沉重乏力,转侧不便,每遇阴雨则腰痛即重,舌苔薄白,脉象沉濡。这符合《金匮要略》里:“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宜用温化寒湿方法:

苏叶10g,桂枝10g,干姜6g,茯苓12g,苍白朮各10g,羌独活各5g

加减法:若患者体痛,恶寒,无汗,可去苏叶加麻黄3g,以宣郁解表祛寒。

若湿邪已渐化热,舌质变红,脉象略有数意,可于方中加黄芩6g,生石膏6g(先煎),减桂枝、干姜、羌独活之量。

03、清热化湿,疏风缓

湿热蕴郁,阻于络脉,气机不调,发为腰痛,大便溏薄,肛门灼热,小溲黄赤,心烦梦多,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用清热化湿,疏风缓痛方法:

荆芥穗10g,防风6g,大豆卷10g,黄柏5g,丝瓜络10g,石楠藤15g,苍朮6g,泽泻10g,路路通10g

加减法:湿热阻络,弦分析湿与热的多少,在气分还是入血分。早期以宣散为主,晚期以活血为务。若入血分。舌红绛,口不渴,面色苍白,痛有定处,当以活血通络方法,加片姜黄6g,桃仁10g,鸡血藤15g,制乳没各2g。

04、温补肾阳,以缓腰痛

肾阳不足,腰部及下肢逆冷,腰膝酸痛无力,遇劳即重,小溲清长,大便有时干结,舌胖苔白,脉微无力。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仿青娥丸意:

破故纸12g,杜仲12g,桑寄生20g,胡桃肉15g,芡实米10g,白朮12g,肉桂心3g,熟地12g,附子10g(先煎)

服药有效,可用丸剂缓调。

05、填补下元,滋阴降火

肾阴不足,腰痛绵绵,虚火上炎,心烦失眠,手心灼热,夜梦遗精,溲黄便结,舌红口干,脉小细数,沉取弦滑。必须用填补下元,滋阴降火方法:

生熟地各10g,知母6g,芡实12g,补骨脂10g,金樱子10g,龟甲12g(先煎),续断12g,杜仲12g

加减法:若血虚便干,可加旱莲草10g,女贞子10g,料豆衣10g。

若心烦梦多,可先泄其虚热,加竹茹6g,马尾连10g。服2—3剂后,再加白芍20—30g,沙苑蒺藜15g以补其阴。

本病如服药有效,可改用丸剂,每早晚服,效果比较平稳。同时必须增加体力锻炼,配合治疗,否则单凭药力,效不明显。

06、活血理气,通络缓痛

行动不慎,腰际闪挫,或因外伤,瘀血阻络,腰痛如刺,日轻夜重,动则痛甚,不能俯仰转侧,甚则呼吸亦牵引疼痛,大便色黑或秘结。当用活血理气方法:

当归尾6g,桃仁10g,生地黄15g,川芎12g,土鳖虫3g,赤芍10g,旋覆花10(包)g,醋炒大黄1g

外用七厘散酒调敷于患处。

加减法:若病久体弱,在活血的基础上加益气补中之品,但不可多用,为方便起见,一般可用丸药,如跌打丸、第一灵丹等。

来自: 安歌_ > 《国医名家》

腰痛的治法

腰痛属性:气虚、血虚、肾虚、风、湿、热、瘀血、寒、气滞。

1、疏风: 小续命汤加桃仁。

2、治寒:济生术附汤。

3、行湿: 湿热用苍术、杜仲、炒黄柏、川芎之类。风湿东垣独活汤。痰者用南星。

4、理气:小七香丸,或简易枳壳汤。

5、行血: 黑神散,空心酒调服。脉涩者瘀血,用补血调气药中加桃仁、红花。

6、散错杂之邪: 风寒暑湿气,五积散主之。

7、补:气血虚,补中益气中加地黄、杜仲。脉大者肾虚,用杜仲、败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猪脊髓丸。

8、针: 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9、灸: 肾俞、昆仓。

10、补荣卫: 固真饮子下后药,真气虚青娥丸方∶杜仲(四两) 补骨脂(二两)。

11、下:闪肭实痛,猪肾散等药下之。

13、摩腰膏∶ 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二钱半) 炒姜(一钱) 雄黄  獐脑 丁香(各一钱半) 麝香 (五分)

14、通关节:济生庵闾丸

来源:《杂病治例》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西医:

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内因:1.椎间盘先天发育异常。2.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外因:1.一次较重的外伤。2.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3.寒冷刺激。症状与体征: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根性放射痛;疼痛与腹压有关;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5.神经功能损害。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反射: L4一5胫后肌 L5一S1跟腱 L3一4膝。

中医:

本病属偏痹,腰痹,骨痹,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

1.气滞血瘀型:

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舌质暗紫。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5g,川芎15g,桃仁10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红花9g,独活12g,没药10g,五灵脂9g,香附子20g,牛膝12g,土元15g,地龙10g,当归20g,杜仲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3次。

2.寒湿阻络型:

原因: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当归8g,芍药15g,川芎8g,熟地黄15g,杜仲15g,牛膝15g,人参6g,茯苓15g,土元15g,炙甘草5g,肉桂心4g。水煎服,每日三次。

3.湿热下阻型:

原因: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祛湿、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合四妙汤加减。 防己15g, 杏仁15g, 滑石15g,连翘9g,山栀9g, 薏苡15g, 半夏(醋炒)9g, 土元15g,晚蚕沙9g, 赤小豆9克,鸡血藤30g,黄柏12g,苍术10g,怀牛膝12g。

4.肝肾两虚型:

原因:患病时间长而不愈。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肝肾亏虚证的阴虚者还应滋补肾阴,中药方用左归丸加减。肾阳虚者应温补肾阳,药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左归丸加减:鹿角片12g、熟地12g、炙龟版12g、杞子12g,净萸肉12g、菟丝子12g、淮山药12g、淮牛膝9g、狗脊15g,骨碎补15g、川杜仲9g、桑寄生9g。

右归丸加减:熟地黄20g,菟丝子10g,怀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骨碎补15g,狗脊15g,仙灵脾10g,全当归12g,鹿角胶(烊冲)6g,上肉桂4g,熟附片3g,杜仲12g。

青娥丸加味:补骨脂(盐炒)15g,核桃仁20g,巴戟天(制)15g,肉苁蓉(酒炙)15g,盐杜仲15g,元胡15g,乳香(醋炙)10g,没药(醋炙)10g。

[转]: 娄绍昆 (浙江温州)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太阳病案:

郑某,男,50岁,1995年9月20日初诊。慢性腰腿痛10年,时发时愈。近年来症状加剧,下腰部坠痛,臀部酸痛不适,以左侧为甚,行走时呈间歇性跛行。经X线拍片、CT检查,确诊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刻诊:形体消瘦,肤色苍白,腰腿隐痛麻木,不能直立,腰部前屈与后伸受限。下腰部及臀骶部压痛。时觉畏风、发热(体温正常)、自汗、头眩、纳呆、嗜睡、口淡、便溏、尿黄短、下肢稍有浮肿,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沉缓无力。腹诊:腹壁浅薄,腹肌扁平拘紧,脐部悸动应手,少腹胀满。此案属太阳经腑合病。营卫失调,风寒湿痹凝阻太阳经脉,水饮停滞太阳之腑。先予桂枝新加汤与五苓散合方加味,以和营卫、利水湿、祛风寒为治。处方:桂枝、党参各15g,白芍药30g,大枣5枚,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0g,炙甘草,砂仁(冲)各5g,生姜5片。3剂。服药后,小便量增多,恶风发热稍减,纳增。但腰腿痛无明显改变。针对主症,加强祛寒温阳之力。上方加附片10g,再投5剂。服上方后,腰腿痛减轻,但腰部前屈后伸尚不利。上法已经中的,守方5剂,并在腰骶部压痛部位予以按摩,刺血拔罐,以助气血畅通。按上方进退加减治疗3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肌紧张感减轻,但稍长时间的运动,腰腿尚感疲乏。嘱患者每天用艾条自灸腰俞、环跳、关元等穴位,使之徐徐温养阳气,促使机能的康复。坚持治疗月余而痊愈。越4年,腰腿痛没有复发,只是繁重劳动后,腰腿偶感不适。  

2.少阳太阳合病案:

李某,男,35岁。1992年8月16日初诊。2年前在工地劳动时挫伤腰部,引起腰腿麻痛。刻诊:瘦长身躯,痛苦面容,腰部冷痛、沉重、僵硬、拘挛,难以转侧,憎寒烦热,口苦咽干,恶心干呕,小便短涩不畅。舌淡红,苔厚黄腻水滑,脉沉弦。检查:腰部发现脊柱向左侧弯,L5棘突向右偏歪,L4~5、S1棘突周围压痛,左骶髋关节压痛并触及索状物,左腿抬高试验强阳性;X线摄片显示,L5~S1间隙变窄,已形成骨桥。诊为左骶髋关节错位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此为风寒湿驻留太阳,由表及里,伤及少阳,致两经合病,法宜解肌散风、和解少阳、祛寒除湿,予以柴胡桂枝汤与肾着汤合方加味: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药、党参、干姜、半夏、白术、茯苓各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5枚。剂。并针刺左侧环跳一穴。3剂后,诸症始缓,5剂药尽,腰部冷痛与左腿麻木都明显减轻。药已中的,守方继进5剂,并给予针刺、按摩。3诊后,诸症均缓,加细辛3g,以加强散寒温经之效。数法并用,诸症渐失,1个月后恢复如初。2000年偶然相遇,见其身体健康,行动自如。  

3.太阳阳明合病案:

张某,男,14岁。1988年4月6日初诊。2年前与同学戏耍时挫伤腰部,时感左腰腿不适。2月前,不慎淋雨,全身湿透。翌日,畏寒、高热、腰痛、周身不适,自服退热药后出现寒颤、高热不退,并感到左髋关节剧痛、肿胀、不能行走。经各种化验,X线摄片等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予以牵引及抗生素等西医药治疗。2周后,仍有低热,左腰髋疼痛不减。刻诊:形体瘦长,精神不衰,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畏风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肢节不适。左腰髋部胀痛,左髂关节周围皮色泛红,肿痛处皮肤稍温而拒按,站立与行走时腰髋疼痛加剧。口渴、纳减、便结、尿浊黄臭、眠欠安、烦燥不宁。舌暗红,苔白腻,脉浮紧数。腹诊:左少腹疼痛延及左腹股沟,按压左少腹疼痛加剧而在深部触及柔软的索状物。此为太阳阳明合病,风寒湿瘀郁闭肢节而化热,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清热活血,予以大青龙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味。处方:生麻黄、桂枝、防风、杏仁、桃仁、苏叶各10g,生甘草、苍术、生大黄各5g,生石膏50g。3剂。服药后微汗,小便、大便量增多,诸症均减,上方加知母、赤芍药、附片各10g,生姜5片,即仿大青龙汤、桃核承气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之意,再投5剂。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左髋部的红、肿、热、痛,减轻十之五六。原方中麻黄减至5g,再投5剂;并在左髋关节压痛明显处及皮肤静脉曲张处,刺血后拔火罐。4诊时,左髋关节疼痛已减十之八九,能行走,其他症状几近消失。但腰部前屈还困难,仍有疼痛。上方增损化裁再投;委中刺血拔罐;并用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后关节。坚持服药,不时给予刺血、正脊。2周后,病除若失。10多年来,再无复发。

4.太阴病案:

姜某,女,25岁,1999年3月20日初诊。6年前发现腰腿酸痛麻木,经X线摄片、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2月病情加重。刻诊:腰髋松弛无力而酸痛,腰骶部肌肉悸动不安,L4、L5、S1棘突周围压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目光炯炯有神,头疼,烦热,汗多,口渴,容易感冒。晨起睑肿,面浮,小便不利,夜卧汗出湿被。月经衍期、经血紫暗有块,经来潮第一天少腹疼痛,白带清稀量多。舌淡白,苔白厚水滑,脉沉弦滑。腹诊:腹肌扁平拘紧,左侧下少腹部触之有抵抗伴有压痛,脐周悸动按之应手,心下有振水音。此案为太阴痹病、阳气被郁,脾虚湿阻、统运失司。以桂枝加黄芪汤与五苓散合方而治之:黄芪30g,桂枝、白芍药、白术各15g,茯苓、泽泻、猪苓各10g,大枣3枚,生姜10片。5剂。服药后,感到全身温煦舒爽,小便清长,浮肿减,腰腿痛稍有减轻。方已中的,守方不变,又5剂。在腰骶部辅以按摩,并针刺环跳。按上方加减变化坚持治疗30多天,沉疴终于向愈。但腹诊时,仍存在腹肌拘紧,左侧少腹下部触之有抵抗、压痛等腹症。嘱其用药艾条熏灸气海穴,并吞服桂枝茯苓丸。2月后停药,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周期、颜色正常。随访1年,能胜任繁重劳动。  

5.少阴病案:

钱某,女,30岁,2000年9月28日初诊。2年前因车祸而致腰部外伤,腰骶疼痛延及两腿,近年来日渐加重。经医院CT、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隐窝狭窄”。刻诊:腰部强直拘痛难以活动,两腿外侧冷而麻痛;畏寒肢冷,以背部为甚;体型偏胖,精神委靡,痛苦面容,面色晦黄不泽;经常鼻塞,嗅觉迟钝;便溏而细,小便不利,而夜尿频多。舌质胖大暗淡,苔厚白水滑;脉弦细而虚迟。腹诊:腹肌松软,按之无力;但脐周围肌肉拘挛,按之痛而彻背。此为“麻黄体质”的少阴病。阳虚血亏,风寒湿邪驻留背部和腰腿。法当温阳驱寒利湿,予以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合方:附片、白术、茯苓、党参、白芍药各10g,麻黄、甘草各5g。5剂。同时,用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后关节;并在腰腿痛处予以刺血、拔罐。治疗后,诸症稍有改善。原方加细辛、当归,使药效深入营血,又5剂。并在肩背部与腰骶部辅以按摩手法。守上法治疗半月后,神振肢温,浮肿减退,小便畅利,大便成形,腰腿痛渐趋缓和。转方用阳和汤调理2月而愈。随访半年,步履如常。 

6.厥阴少阴合病案:

王某,男,32岁,2001年1月21日初诊。3年前从高处跌下,腰部挫伤。近年来腰部疼痛加剧,臀腿部麻痛不适。经X片、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椎弓裂”。刻诊:形体消瘦,神色憔悴,巅顶胀痛,腰背冷痛不能前屈,腰骶部隐痛向腿部放射,下肢痛麻无力,活动不利,左腿更甚。下腰段前突增加,腰骶交界处有凹陷,L4~S1段棘上韧带剥离。畏风多汗,偶有干呕,时有恶心,胃冷不适,舌淡暗形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脉象细涩。腹诊:腹肌菲薄,两腹直肌挛急强直。此为厥阴少阴合病之痹症伴肝气夹水饮上逆。其病机,既有厥阴经寒凝经络之外寒,又有寒湿凝聚少阴腰背之里寒。法当温阳益气、散寒祛湿、温中降逆为治,本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附子汤合方之意:吴萸、党参、桂枝、当归、白芍药、附子、白术、茯苓各10g,细辛、通草5g,大枣3枚,生姜5片。3剂。同时施以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棘突;用按摩手法纠正剥离的棘上韧带。治疗后,腰骶疼痛加剧,不能转身,不能下床。笔者再三考虑辨证施治的每个环节,认为没有失误,守方不变,再5剂;并继续在腰骶部按摩,纠正棘上韧带;再在压痛点最明显的次穴处针刺,并加以温灸。综合治疗后,腰腿痛逐日减轻,巅顶胀痛、胃冷之感消失,恶呕、肢冷减少,但自觉口苦咽干,烦热畏风。腹诊:腹肌仍扁平拘紧,胸胁支结,心下部紧迫,脐部悸动应手。脉沉弦,舌苔薄黄。厥阴少阴合病已由阴转阳,转变为少阳太阳合病。投柴胡桂枝汤,并嘱咐患者每日坚持用艾条在腰、臀、腿压痛部位自我灸疗。前后调治2个月,腰腿痛逐日减轻。1年后相逢,言及病愈后一切均好,步履自如。  

中药外用方:

1. 外敷中药方剂组成:

生川乌30 克,生草乌30 克,木瓜30 克,透骨草30 克,千斤拔30 克,红花20 克,两面针30克,鸡血藤30 克,十大功劳30 克,元胡30 克,生大黄30 克,川断30 克,樟脑10 克每天1 剂,4 周为一个疗程,急性期或较严重者配合静滴甘露醇加激素和手法推拿。2. 外敷中药方。将中药加工共研成粉末,用锅炒热加少许消肿止痛精,装入小布袋,热敷腰部,每天外敷2 次,每次1~2 小时,中途将中药加热再敷。

2.热敷剂 :

制川乌、五加皮、独活、川营、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获术、木瓜、赤芍各20 克,共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然后装入两个棉布袋内,置锅内加热至42 一45 ,再入冰片1 克调匀后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 分钟左右,早晚各1 次,2 周为l 个疗程。药物袋可使用数次。

4.药物腰带:

取威灵仙、地龙、杜仲、当归、制川乌、川荟、红花、赤芍、牛膝、丹参、乳香、没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用布包好制成袋状,佩戴于腰部,每天6 一8 小时,3 周为1 个疗程。

5.酒剂 :

将中药制马钱子、川乌、草乌、威灵仙、三七、姜黄、水蛙、乌蛇、冰片等适量,切成粗粒,用75 %酒精适量,浸泡7 天备用。涂擦腰椎部,每日4 次,连续用1 个月。

6.膏药:

川乌、草乌、地龙、大黄、羌活、独活、五加皮、杜仲、狗脊、威灵仙、当归、骨碎补、透骨草、补骨脂、乌蛇、红花、细辛、花椒各30 克,加植物油1000 克浸泡,1 周后进行煎熬,至药物枯黑时去药渣,炼油至滴水成珠加铅丹成膏,待温度低于100 时,取乳香、没药、穿山甲各10 克,冰片5克,共研成细末,加入膏内搅伴均匀,倒入清水中,1 周后取,放置在阴凉处备用。用时取膏药适量,用微火化开后贴穴位或患处。每周换药1 次,连续用1 个月。

7.熏洗剂 :

用独活、秦荒、防风、艾叶、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芍、红花、穿山甲、威灵仙、木瓜各15 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每次1 小时,每天2 次,10 天为1 个疗程。

8. 热敷:

炙川乌10克,红花30克,补骨脂20克,乳香、没药各20克,透骨草40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仙灵脾10克,延胡索30克,伸筋草30克,秦艽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等。

功能 透穴温阳通痹,舒筋活血止痛。

用法 上药装入布袋,用醋浸湿诸药,放入蒸锅蒸40分钟,然后置于腰部热敷,每日2次。

功能锻炼:

1.反复搓腰:

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 10-15 次, 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

2.爬行训练:

四肢呈爬行状,先后做弓腰、沉腰动作。然后侧身左(右)手摸左(右) 足,扬手转身等动作,最后将双手着地,作爬行动作,每天坚持 30 分钟。

3.飞燕式锻炼:

俯卧于床,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 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等动作,上述动作各十余次,每日坚持 30 分钟锻炼。

4.团身运动仰卧于床,先后做屈髋、屈膝、仰卧起坐或仰卧起坐接双手抱膝贴胸等动 作各十余次。此运动可与飞燕式隔日交替进行。

5.退走锻炼:

在走廊或空旷处倒退走,每次 30 分钟左右。这种锻炼有利于改善腰背肌 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6.挺腹疗法:

每日做挺腹运动数十次,一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 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回复解 剖功能位,达到适应状态。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从中选择适和自己的一、两个方式锻炼。在此 过程中,注意安全,年长者应在家人陪护下进行为妥。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锻炼法 :

(一)悬垂法 :

利用自身重力作牵引治疗。单杠、门框等可用来进行悬垂锻炼。 利用自身重力作牵引治疗。单杠、门框等可用来进行悬垂锻炼。悬垂动作 要轻缓,慢试进行,避免上下动作过重、猛反而损伤腰椎。 要轻缓,慢试进行,避免上下动作过重、猛反而损伤腰椎。这样可使腰部紧张 的肌肉得到放松,治疗腰背疼痛。 的肌肉得到放松,治疗腰背疼痛。

(二)倒走 :

选择平坦安全道路,双手叉腰向后倒行, 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选择平坦安全道路,双手叉腰向后倒行,每次 20 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这样能加快腰部肌肉的血循环,以改善腰部肌肉的营养供应。 这样能加快腰部肌肉的血循环,以改善腰部肌肉的营养供应。

(三)床上锻炼 :

1.仰卧位。屈双膝,以脚作支点,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 、仰卧位。屈双膝,以脚作支点,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 身体,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 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 身体,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 20 次。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增加腰 椎曲度。 椎曲度。 2.仰卧位,双膝屈曲 ,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背部不能攻起离 、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 开床面。 开床面。 3.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直腿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 、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直腿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 然后放下, 然后放下,重复 15 次。 4.仰卧位。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动作用力但要缓慢 。 仰卧位。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 一般练习 20—30 次/组,2—4 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肌及腰部的控制能力, 组 日 此练习主要锻炼腹肌及腰部的控制能力, 并可有效提高下肢力量 并可有效提高下肢力量。5、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抬高,然后慢慢放下,下侧腿膝微屈,反复 、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抬高,然后慢慢放下,下侧腿膝微屈, 数十次。 数十次。 6.俯卧位。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 俯卧位。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 背飞” ~ 组 ~ 日 锻炼腰背肌肌力。被称为“背飞 保持至力竭为 1 次,5~10 次/组,2~3 组/日。锻炼腰背肌肌力。被称为 背飞 练习 。

(四)站位锻炼 :

1.一条腿放在前面一稳定支撑物上,躯干前倾压腿数次后,交换压另 、一条腿放在前面一稳定支撑物上,躯干前倾压腿数次后, 一条腿。 一条腿。 2.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托住腰部,拇指向前,四指向后,向左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托住腰部,拇指向前,四指向后, 然后两手压腰使头部与背部尽量均向后仰,同时吸气, 右各晃 8 次。然后两手压腰使头部与背部尽量均向后仰,同时吸气,然后渐渐 恢复站立位,再向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 同时呼气。 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 恢复站立位,再向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同时呼气。重复 9 次。

注意事项:

1.正确坐姿是髋、膝屈曲 、正确坐姿是髋、膝屈曲≥90°,有靠背,在后腰部放置一软垫,减轻 ,有靠背,在后腰部放置一软垫, 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一下腰部, 腰部压力。长久坐位对腰椎不利,坐位工作 1 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一下腰部, 腰部压力。长久坐位对腰椎不利, 做腰部后伸运动。这样可减轻腰椎间盘对硬膜的压力,缓解腰肌的紧张。 做腰部后伸运动。这样可减轻腰椎间盘对硬膜的压力,缓解腰肌的紧张。 2.正确站姿:昂首挺胸,腰部轻度前凸,收腹,不弯腰驼背。 正确站姿:昂首挺胸,腰部轻度前凸,收腹,不弯腰驼背。 正确站姿 3.搬东西的正确姿势:搬东西时要用腿部力量。靠近重物站立,双脚 、搬东西的正确姿势:搬东西 时要用腿部力量。靠近重物站立, 分开。屈膝,尽量不弯腰。抱紧重物,使它尽可能靠近身体。 分开。屈膝,尽量不弯腰。抱紧重物,使它尽可能靠近身体。通过伸直膝抬起 重物,起身时不可太猛。站直后 移动脚来转身,避免扭动下腰。 重物,起身时不可太猛。站直后,移动脚来转身,避免扭动下腰。 4.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停止锻炼。家用绿海治疗仪的主治穴位:环 、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停止锻炼。家用绿海治疗仪的主治穴位: 承扶、阴陵泉。 跳、承扶、阴陵泉。 5.平时注意:不久坐、不久站、少弯腰、急性期不弯腰、不抱重物、 、平时注意:不久坐、不久站、少弯腰、急性期不弯腰、不抱重物、 穿平跟鞋、尽量不坐矮凳、免劳累、腰部防着凉。 穿平跟鞋、尽量不坐矮凳、免劳累、腰部防着凉。

针灸:

针灸具有中枢性镇痛及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及神经递质及体液的作用。常用有体针和耳针,有的加用脉冲电刺激。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推拿手法可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解除肌肉痉挛、调整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松解神经根粘连、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手法如下:

1.组合手法:如点、压、揉、推、摇、抖、扳腿、侧板等。1.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立其身旁,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重复三次。2.按压法: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一胸推开始,沿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三遍。再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居髎、环跳、承扶、委中等穴。3.滚法:术者于背腰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滚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三次。重点在下腰部,可反复多次。4.抖法:患者俯卧,双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复进行2~3次。5.斜板法: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同时拉肩向后,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转,有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咔嗒"响声。6.滚摇:病人仰卧,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挟两踝部,将腰部旋转滚动。并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使之伸直。推拿按摩后病人多感舒适轻松,症状减轻。

2.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两助手对抗牵引腰部,术者用手掌或指胺按压椎旁压痛点,按压力量从轻到重。

3.单腿后伸压腰法:此法紧按上法进行,在对抗牵引腰部按压同时,将患侧下肢上下起落数十次。

4.旋转手法:有坐位手法和卧位手法两种。

坐姿手法:患者坐于无靠背的方凳上,两脚分开,一助手固定患者双大腿。术者坐于患者身后,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术者右上肢从患者右腋下通过,将手掌置于患者颈后并扶持左颈部。左手拇指扣住偏右之棘突.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倾60°~90°,同时向右侧弯,达最大侧弯时术者右上肢用力拉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左上顶棘突,此时可感觉左拇指下轻微移动,有时可伴响声。

俯卧位手法:患者俯卧,两腿分开,术者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向右偏歪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对侧方,左臂从右大腿下面伸进,将右腿抱起过伸髋膝,以患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右手拇指借大腿摇转牵引之力,将偏向右侧的棘突拨正。

腰痛+论五更腰痛+腰痛——中医治疗腰痛 +肾虚腰痛名方

腰痛
陶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若服饵,则宜蒸暴之。按苏子由诗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此深得食栗之诀也。(《本草纲目》。)窦材治一老人,腰脚痛不能行步,令灸关元三百壮,更服金液丹,强健如前。(按∶窦氏之法,惟沉寒痼冷者宜之,有此痼疾,即有此蛮治,亦未可尽废,时误用,则受祸最最烈矣。)张仲文传神仙灸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冷痹脚筋牵急,不可屈伸。灸曲两纹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至肉,初觉痛,便用二人两边齐吹至火灭。午时着灸,至人定以来,脏腑自动一二行,或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纲目》。)张子和治赵进道,病腰痛岁余不除。诊其两手脉沉实有加,以通经散下五七行,次以杜仲去粗皮,细切炒断丝,为细末,每服三钱,猪腰子一枚,薄批五六片,先以椒、姜淹去腥水,掺药在内,裹以荷叶,外以湿纸数重封,以文武火烧熟,临卧细嚼,温酒送下。每旦以无比山药丸一服,遂数日而愈。(按∶此子和用补药法也,其精切简当,视后世之用补者何如。)张子和女僮,冬间自途来,面赤如火,至HT阳病腰胯大痛,里急后重,痛则见鬼神。张曰∶此少阳经也,在身侧为相火。使服舟车丸、通经散,泻至数盆,病犹未瘥。人皆怪之,以为有祟。张大怒曰∶驴鬼也。复令服调胃承气汤二两,加牵牛头末二两同煎,服之大下数十行,约一二缶,方舍其杖策。但发渴,恣其饮水、西瓜、梨、柿等。张曰∶凡治火,莫若冰水,天地之至阴也。约饮水一二桶,犹觉微痛。乃刺其阳陵穴,以伸其滞,足少阳胆经之穴也,自是方宁。女僮自言,此病每一岁须泻五七次,今年不曾泻,故如是也。常仲明悟其言,以身有湿病,故一岁亦泻十余行,病始已。此可与智者言,难与愚者论也。(凡泄泻症极多。)一人六十余,病腰尻脊胯俱痛,数载不愈,昼静夜躁,大痛往来,痛作必令人以手捶击,至五更鸡鸣则渐减,向曙则痛止。左右及病者皆作鬼神阴谴,百方祷祝无验。淹延岁月,肉瘦皮枯,饮食减少,暴怒日增,惟候一死。张诊其两手脉沉滞坚劲,力如张,谓之曰∶病虽瘦,难于食,然腰尻脊胯皆痛者,必大便坚燥。其左右曰∶有五七日,或八九日见燥粪一块,如小弹丸,结硬不可言。曾令人剜取之,僵下一两块。浑身躁痒,皮肤皱揭,枯涩如麸片。既得病之虚实,随用大承气汤,以姜、枣煎之,加牵牛头末二钱。不敢言是泻剂,盖病者闻暖则悦,闻寒则惧,说补则从,说泻则逆,此弊非一日也。(雄按∶可谓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而况一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乎。)及煎服,使稍热咽之,从少累多,累至三日,天且晚,脏腑下泄四五行,约半盆。以灯视之,皆燥粪痹块及瘀血杂脏,秽不可近。须臾痛减九分,昏睡如常人。至明日将夕,始觉饥而索粥。温良与之,又困睡一二日,其病尽去。次令饮食调养,日服导饮丸、甘露散滑利便溺之药,四十余日乃复。盖虚结与闭,虽久犹可解而决去。腰脊胯痛者,足少阳胆经之所过也。《难经》曰∶诸痛为实。又痛随利减,不利则痛何由去?故凡燥症,皆三阳病也。病者既痊,寿乃八十岁。
    卫德新因之析津,冬月饮寒冒冷,病腰常直,不能屈伸,两足沉重,难于行步,途中以床舁,程程问医,皆云肾虚。用苁蓉、巴戟、附子、鹿茸,大便反秘,潮热上周,将经岁矣,乃乞拯。张曰∶此十日之效耳。卫曰∶一月亦非迟。张曰∶足太阳经血多,病则腰似折,如结,如裂。太阳所致,为屈伸不利,况腰者肾之府也。身中之大关节,今既强直而不利,宜咸以软之,顿服则和柔矣。《难经》曰∶强力入房,则肾伤而髓枯,枯则高骨乃坏而不用。与此正同。今君之症,太阳为寒所遏,血坠下滞腰间也。(原缺五字。)必有积血,非肾虚也。节次以药之,下可数百行,去血一二斗。次以九曲玲珑灶蒸之,汗出三五次而愈。初蒸时至五日,问曰∶腹中鸣否?曰∶末也。至六日觉鸣,七日而起,已能揖人。张曰∶病有热者勿蒸,蒸则损人目也。
    饶之城中某病肾虚腰痛,沙随先生以其尊人所传宋谊叔方,用杜仲酒浸透炙干,捣罗为末,无灰酒调下。
    如方制之,三服而愈。(《槎庵小乘》。)薛立斋治一妇人,腰痛三年矣,每痛必头晕目紧。薛以为肝脾气虚,用补肝散而愈。三年后,因劳役患头晕兼恶心,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蔓荆子而愈。
    一妇人苦腰痛,数年不愈。薛用白术一味,大剂服,不三日而痊。乃胃气虚之症,故用白术也。
    一妇人先腰胯作痛,后两腿亦痛。薛以为足三阴虚寒,外邪所伤,用小续命汤及独活寄生汤,或作或止。
    所用饮食极热,腹中方快。薛曰∶邪气去而元气虚寒也。诊其脉果沉细,用养肾散渐愈,又用十补丸而痊。
    一妇人所患同前,但发热作渴,喜冷冻饮料食,脉洪数,按之迟涩。薛以为血虚有热,用羚羊角散去槟榔,加白术、茯苓数剂,更用加味逍遥散而痊。
    一妇人患前症,时或膝腿作痛,脉浮数,按之迟缓。此元气虚而风湿所乘,用独活寄生汤顿愈,又用八珍汤而安。
    一妇人因怒患前症,寒热往来,口苦不食,晡热内热。薛以为肝火血虚,先用小柴胡、山栀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瘳。
    一妇人患前症,寒热头痛,殊类伤寒。此寒邪之症,用槟榔败毒而安。又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而愈。
    龚子才治一人,跌后腰痛,用定痛等药不效,气血日衰,面耳黧色。龚曰∶腰为肾之府,虽曰闪伤,实肾经虚弱所致也。遂用杜仲、补骨脂、五味子、山楂、苁蓉、山药,空心服,又以六君、当归、白术、神曲各二钱,食远服,不月而瘥。
    张路玉曾治沈云步媳,常有腰痛带下之疾,或时劳动,则日晡便有微热。诊其两尺皆弦,而右寸关虚,虚濡少力,此手足太阴气衰,敷化之令不及也。合用异功散加当归、丹皮,调补胃中荣气,兼杜仲以壮关节,泽泻以利州都,则腰痛带下受其益矣。
    江苏总藩张公,严冬腰腹重痛,甲夜延诊,候脉得沉,沉滑而驶,遂与导痰兼五苓之制,一剂而腹痛止,三啜而腰胯驰纵自如,未尝用腰痛之药。(沉为热在里,滑为痰,故消导分利而愈。)卢不远治陈孟杼父,六月中受寒,尚淹淹未甚也。至次年二月,忽小腹与腰急痛,即令人紧挽外肾,稍松便欲死,与羌活、黄柏、茯苓、肉桂等剂,令刮委中,痛止而足软。至五月天热,身发紫瘢,有汗至足乃愈,此乃肠腑病也。经曰∶小肠病者,腰脊控睾而痛。以羌活入小肠,故痛随愈。其足软未瘳者,原以寒邪郁火,故需夏时,则火力全而血脉之邪始去,所以瘢出足汗,百骸畅美,寒净而火遂融通也。
    吴孚先治尹瑞之腰痛异常,从目内进药而愈。或问之,曰∶是乃精明穴也,在目内红肉中,其脉行足太阳经于腰背,下应足少阴通于心腹。腰背之痛,从精明进药,良有奇验。古来神圣,有从耳进药者,病愈而耳聋,针之则愈矣。
    苏颂治一女子,忽得小腹中痛,月经初来,便觉腰间切痛连脊间,如刀刺锥刺,痛不可忍。众医不别,谓是鬼祟,妄服诸药,终无所益,其疾转增。审察前状相当,即用积雪草药,夏五月正放花时,即采曝干,捣节为糁。每服二方寸,和好醋二小合,平旦空腹顿服之,每旦一服,以知为度。(天宝单行方,《本草纲目》。)张三锡治一人,瘦弱,性复嗜酒,致腰及雨胫痛不可忍,作肾虚治不应。诊之,左脉濡细而数,乃血虚受热也,遂以四物汤加生地、知、柏、牛膝、肉桂少许,二剂知,十剂已。
    一人因太劳,又过饮酒,致湿热乘入客于经络,腰痛,夜更甚,不得俯仰,脉濡而弱,先与拈痛去参、术,二剂稍愈。遂改用四物汤加杜仲、牛膝、独活、肉桂顿瘳。
    一人脉症同上,服拈痛渐减。一人改用附、桂,遂攻出一痈,出脓,大补始消。
    一人肥盛而肢节痛,腰更甚,脉沉濡而滑,知湿痰也。与二陈汤加南星、二术、二活、秦艽、防风,十剂愈。
    一人因坠马后腰痛不止,日轻夜重,瘀血谛矣。与四物去地黄,加肉桂、桃仁泥、苏木,四服,大便下黑而痊。
    王叔权曰∶舍弟腰疼,出入甚艰,余用火针,微微频刺肾,则行履如故。初不灸也,屡有人腰背伛偻,来觅点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为点阳陵泉,令归灸即愈。筋会阳陵泉也。然则腰疼,又不可专泥肾,不灸其他穴也。
    陈三农治一士,精神倦怠,腰膝异痛不可忍。或谓肾主腰膝,乃用桂、附之剂,延两月,觉四肢痿软,腰膝寒冷,遂恣服热药,了无疑惧。诊伏于下,及重按之,振指有力,此阳盛格阴,乃火热过极,反见胜己之化。
    以黄柏三钱,胆草二钱,芩、连、栀子各一钱五分,加生姜七片为之向导,乘热顿饮,移时便觉腰间畅快,三剂而痛若失。
    立斋治一妇人,患腰痛,脚弱弛长,不能动履,以人参败毒散加苍术、黄柏、泽泻而愈。
    一人体浓,腰间常冷,与肾着汤加星、半夏、术,三服而愈。
    朱鹤山老年久患腰痛,用茯苓三钱,枸杞三钱,生地二钱,麦冬五钱,人参二钱,陈皮三钱,白术三钱,河水二钟,煎八分,日服一剂。强健再生子,八十未艾。(《广笔记》。)缪仲淳治钱晋吾文学,腰痛甚。诊之,气郁兼有瘀血停滞,投以牛膝五钱,当归二钱五分,炙甘草一钱,苏梗一钱,五加皮一钱,橘红二钱,制香附二钱,续断二钱,水二钟,煎八分,饥时加童便一大杯服,二剂全愈。(同上。)缪之外祖李思塘,少年患腰痛,至不能坐立,诸医以补肾药疗之不效。朱远斋者,湖明医也,用润字号丸药下之,去黑粪数升。盖湿痰乘虚流入肾中作苦,痰去方以补药滋肾,不逾月起。惜其方传者不真。(同上。)李季虬曰∶先安人因女亡,忽患腰痛,转侧艰苦,至不能张口授食,投以鹿角胶不愈,以湿痰疗之亦不效。遍走使延仲淳。曰∶此非肾虚也,如肾虚不能至今日矣。用白芍药、制香附各三钱,橘红、白芷、肉桂各二钱,炙甘草一钱,乳香、没药各七分半,灯心同研细,临服下之,一剂腰脱然,觉遍体疼。仲淳曰∶愈矣。
    再煎滓服立起。予骇问故,仲淳曰∶此在《素问》木郁则达之,顾诸君不识耳。(《广笔记》。)薛治一男子,年四十余,患腰痛,服流气饮、寄生汤不应,热手熨之少可。盖脉沉弦,肾虚所致,以补肾丸愈之。
    张景岳治董翁,年六旬,资禀素壮,因嗜火酒,致湿热聚于太阳,(膀胱。)忽病腰痛不可忍,至求自尽。诊六脉皆甚洪滑,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胀急,遂以大厘清饮倍加黄柏、龙胆草,一剂小便顿下,腰痛如失。
    刘宏辟曰∶一女病腰痛,医以杜仲、补骨脂等治之不效。诊其脉浮细缓涩,知为风寒入于血脉耳。与当归四逆汤,剂尽痛瘥。同年周六谦患腰痛,牵及两胯,每酉、戍、亥三时则发,余时则否,脉沉而涩,予以此汤少加附子,二剂而愈。次日前医来,深诋此汤之谬,复进杜仲等药,腰痛如故。怪而问之,曰∶或又服他药耶?己以实对。令其再服四逆汤一帖愈。
    钱国宾治榆林张参戎,体浓力大,素善骑射,壮时纵欲,水败火亏,腰胯如折,其脉寸关浮大,两尺若有若无,不可以揖,非人扶不起,已三年,筋骨皆冷,以六味丸加河车膏、龟鹿胶、参、归、桂、附,补其真元肾命,年余方能步,又五年卒。
    魏玉横曰∶陆茂才父,年七十,素有肝病,偶于春分日玉皇山顶烧香。玉皇之高,为湖上众山之最,晨而往,晡而归,足力可云健矣。至夜忽腰大痛,不可转侧。或以为劳伤兼感冒,宜先表散,与羌活、秦艽等,一剂痛益剧。脉之弦硬,三五不调,二便俱秘,面黯囊缩,日夜不得眠。曰∶此肝肾大伤,疏泄太过,症频危矣,岂可再投风药?以养青汤加牛膝、当归,痛略减,二便仍秘,且呕恶发呃。地气不得下行,而反上攻也。前方重用熟地,外以田螺、独蒜捣烂系脐下,二便既行,呕呃遂止。痛忽移入少腹,控引睾丸,前方杞子至二两,再入白芍、甘草,数剂渐瘥。乃畏药停数日,觉复甚,又与数剂而安。
    裴兆期治一人腰痛,用杜仲、山萸、当归、续断之类,久而弥甚。就质于裴,裴细审之,其人饮食减少,时发恶心呕吐,乃胃中湿痰之候也。且其痛卧重而行轻,每卧欲起,则腰胯重坠不能转侧,必将身徐徐摆动,始克强起而行,迨行久反渐觉舒和。此盖湿痰乘气静而陷于腰胯之间,故作痛;乘气动而流散于腰胯之外,故渐舒和。若肾虚则卧而逸,痛必当轻;行而劳,痛必当重。何以如是之相反耶?初与小胃丹五十粒,连下宿水四五行。继以二陈汤去甘草,加苍术、泽泻、砂仁,三剂痛顿减。随与苍术为君之大补脾丸,服未旬余,痛即如失。
论五更腰痛
五更腰痛即患者半夜寅时(3--5时)即感腰部疼痛或疼痛加重,重者疼痛不能入睡,其余时候不疼或感轻微不适,拍片、化验、ct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常见腰部双侧肌肉僵硬。临床此类病人很多,而从未见古今方书中提及腰疼有此种症状,只曰肾虚腰痛,而用治疗肾虚之方左归、右归疗效均欠佳。我命其为五更腰痛。
本人从事骨伤医疗,腰痛病人太多,而此类病人也不少,我接触此类病人有一百多例,数日到数年的不等,均用四神汤加减化裁,腰部温针配合外敷温经散寒之中药。治愈率在90%以上,效果显著。
发病机理: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生一小天地也。天地之一阳生于子时,故人至夜半子时,肾系命门之处,有气息息萌动,及人身之阳气也,至黎明寅时,为三阳之侯,人身之阳气,亦应候上升。自下焦而达中焦,其人或元阳根底素虚,或兼有凝寒遮蔽,既互相搏激,至腰部作痛,次即是五更腰痛之由来也。
治疗原则:补气助阳,温经散寒
治疗方法:
1。内服中药以四神汤加减化裁
生黄芪30--60g补骨脂12g山萸肉20g吴茱萸10g肉豆蔻12g五味子10g淫羊藿10g炮姜10g生姜50g细辛6g大枣3枚
水煎服。(此方只是基础方,临床视病情加减变化)
2。腰部八髎穴针后在针柄加灸。
3。外敷自制的温经散寒的中药。
生川乌50g生草乌50g石菖蒲100g生南星50g生白附50g细辛100g肉桂50g丁香100g铁牛皮30g麻黄100g透骨消100g刘寄奴100g潮脑100g
(上方打成细粉用蜂蜜调敷腰部)
由此病可以感知中医乃时间医学,在伤寒六经辨证中均提及六经病欲解时,即相对时辰为欲剧时。临床上常见患者在某个时辰病情加重。治疗时只要抓住阳气的升、降、浮、沉不放,对时对证对方常常可以获得意外之疗效。
  腰痛——中医治疗腰痛

腰痛辨证分型

古人多论腰痛有五种类型,我略作解析,补充相关理法方药,以充实其分类。对于各型腰痛,其有效的处方有许多。且就我临床所喜用的处方提供几则,以方便患者对症用方,省去腰痛牵延之苦。

一则少阴肾衰,阳虚腰痛。

此类腰痛,本于肾虚,而阳气不收,其脉必大,其痛必反复难愈,需要温补肾阳才行。一般我常用制附片、制川乌、制草乌、杜仲、枸杞、五味子、补骨脂、核桃仁之类药物,临床有效。

凡遇右尺脉紧,且有腰痛患者,我常用乌附麻辛姜桂汤,其方:制川乌20克,制附片20克,麻黄30克,细辛2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日一剂,需要久煎两小时。且脉有一分紧,就多用一分附子。这是阳虚而寒盛之证,离不开附子的温通少阴功效。且其方重用诸温药,祛寒之功极好,若是辨证精确,可一剂收效。唯不可滥用温补,以防升阳太过,病反有变。

二则风痹风寒,湿著腰痛。

此类腰痛乃外邪所客,正虚而邪客,气血不畅而发作为疼痛。其法,莫如开太阳而扶少阴。麻附细正是其大法。又当分风寒,风湿,寒湿而各论之。

1、风寒当解表祛风,如元胡,肉桂,杜仲,羌活,赤芍各3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六克,黄酒调下。此方从元胡止痛散(由当归、元胡、肉桂三药组成)化出,去当归之活血,加羌活之温开,更配合杜仲入肾补肾坚强筋骨,赤芍活血化瘀,助肉桂成桂枝汤以化气调阴阳,解表和营卫,为治本之道。此方亦治闪挫气滞,血瘀亦良。又有橘核配合木香,黄酒调下,亦是理气之治腰痛法。

古方有又一养肾散,治肾经虚弱,风寒伤肾,膀胱虚寒,以至腰脚疼痛,不能步履,效验非常。其方:苍术30克,天麻6克,制草乌6克,制附片6克,上药共为极细末,三克每次,黄酒调下,麻痹少时,随愈。此方审用得宜,殊有神效,但孕妇忌之。此天麻祛风,苍术利湿而二乌通阳也。又余读《奇效良方》亦有养肾散,主治腰脚筋骨疼痛,不能步履,共效如神。其方加天麻为9克,更加全蝎15克。且研细末后,每服3克,用黑豆酒调下。药气所至,麻痹少时,须臾疾随药气顿愈,知是骨髓中痛,用核桃酒调。此方去积聚症瘕,伤寒中风皆治。

2、风湿腰痛,则当祛风利湿。羌活或者独活在所必用。我喜欢用此方:白术60克,薏苡仁45克,加羌活15克,或者亦加独活15克,用黄酒和清水各半煎服,效果极佳。另外,古方有神应丸,治疗肾经不足,风冷乘之,腰痛如折,痛引背膂俯仰,或劳役伤于肾,或寝湿地,或坠堕伤损,风寒客搏,皆令腰痛。其方:威灵仙,肉桂,当归各6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用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小,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或者用小茴香10克煎汤送下,妇人用肉桂10克煎汤送下。

3、寒湿腰痛,即仲景之肾着汤证。其方名为肾着汤,治身重腰痛,如水洗状,不渴而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挂重物。用茯苓、干姜、白术、炙甘草成方,大剂温运中焦以运轴行轮。此极妙之法,不治腰而治腰,要在辨证论治之精确。临床上我亦用此方:制附片30克,白术30克,杜仲15克,共研极细末,每用12克,生姜五片煎水送服,这亦是治疗寒湿腰痛之妙法。其症见肿重冷痛,小便自利,或手足逆冷。

对于腰痛因于湿著者,当祛湿,我常喜用萆解。共法来源于古人的金刚丸,此方治肾虚骨痿,不能起床,服之可以益精祛湿。其方:萆解30克,杜仲30克(姜炒去丝),肉苁蓉30克,菟丝子30克(黄酒煮熟)。上药各自按法备好,晒干并研为极细末,再用黄酒煮熟一只猪肾,与上药共捣为丸子,如花生米大,每服6克,温水冲服。

三则肾虚劳役,伤肾而惫。

此类腰痛,必是隐痛不止,多持续数年,反复未愈。其法扶肾在先,不止痛而痛可自去。我临床喜欢核桃仁、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黑豆、菟丝子、黑芝麻之类中药,可单独或者成对应用,久则肾虚得补而腰痛自失。

古人治肾虚腰痛法极多,比如,有一方用杜仲30克(姜炒断丝),花椒15克(炒干),食盐少许,上三味一起研成细末。每取9克药末放入一块猪肾之中,包以荷叶,灰火煨熟,空腹食之,酒下,即是补肾止腰痛之妙法。且此方亦可加小茴香(盐酒同炒),更具温肾之功。分析此类方子,杜仲,川椒,小茴香,都是扶肾而温通之药,且配以猪肾,以血肉有情之品引入腰肾之中,自能收功。

另外青娥丸补肾极妙,我临床极喜用之。此类腰痛,每见古人重用补骨脂、核桃仁、杜仲之类,或者配合吃猪肾,皆是青娥丸之变方。举一有效古方如下:加味青娥丸,治肾虚腰痛或风寒血气搏痛。其方:杜仲30克(生姜炒),补骨脂30克(芝麻炒变色,去芝麻),核桃仁15克,没药15克,乳香15克。上药共为极细末,用肉苁蓉30克,酒浸成膏,和上药末一起捣成小丸,如花生米大,每天空腹时用黄酒或盐汤服二十丸,日两次。

再有煨肾丸,治疗肝肾虚损之腰痛不起甚效。其方我稍作变化,加核桃仁、鹿角霜、鸡内金、金钱草,以之治疗肾结石极效。亦用于扶助腰肾,为诸大病治本之法。亦治不育之因于脾肾双虚者。其方:怀牛膝、萆解、杜仲、白蒺藜、防风、菟丝子、肉苁蓉、葫芦巴、补骨脂各30克,肉桂15克,水煎服,日一剂。

四则坠堕险地,伤腰而痛。

我曾读古代医案,见其用肉桂、当归、元胡三味药为散,治疗筋骨疼痛,极是有效。因此细思其配方,觉妙义无穷,于是名之为元胡止痛散,临床反复试验之,效果极是令人满意。之后再读明清诸家方书,发现古人亦颇重视此方,且见多家方书有此方之记载,并颇有变化。

其方治闪挫腰痛,并治风寒体痛,四肢拘挛,亦治妇人下腹疼痛,产后服之更妙。当归15克、元胡15克、肉桂15克,黄酒煎服,或者研末黄酒冲服亦可。此方亦可加杜仲,或桃仁,或牛膝,或续断,或小茴香,或去当归,总之其加减方极多。又有变方,行气血,止腰痛,赤芍15、杜仲45克、木香15克、肉桂15克,共为极细末,每服6克,空腹温酒调下。

治疗瘀血腰痛的效方不少,比如用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赤芍各10克,水煎,空腹热服以化瘀血,治闪挫腰痛者,亦效。再如:生大黄15克(炒),生姜15克,水煎滚,浸一宿,五更时去渣温服,治疗坠堕闪挫腰痛,不能屈伸者。其方用法极妙,大黄煮开久泡之,以加强其化瘀之功而减其通阳明之效,加生姜配合大黄以其温而行大黄之活血化瘀之力。另有腰背气动而痛者,用枳壳15克,炙甘草3克,葱白一根,水煎服,服后即稍卧一会。此即通阳理气之妙法也。再有阉闾丸,治坠堕闪挫,血气凝滞之腰痛。阉闾子、当归、威灵仙、补骨脂、杜仲炒、肉桂各15克,乳香、没药各8克。上药共为极细末,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用淡盐汤送下。

另外,治挫闪腰痛,不能转侧亦可用妙用普饵。用久年普饵茶一大块,在柴火上烧至通红,马上放入老酒之中,趁热饮酒,仰卧片时,不效再服。因凡发酵之物则入肾,酒以通血脉,故可取效。

五则,寝卧湿地,湿著腰痛。

对于此类腰痛必运轴行轮,健运中焦以为治腰痛之本。其方非用肾着汤加减不可。灸法亦良,我常灸肾俞、命门、脾虚诸穴治此类腰痛颇效。但凡湿气腰痛,多伴有腰部沉重,似痛非痛,似不痛而行步难移,温灸以化湿气,配合中药调理,极是有效。

化湿之法,要在健脾,而重用白术极为关键。有人苦腰痛,数年不愈,用白术一味,大剂服之,不三月而痊。此用大剂白术健运中土,则土可燥湿而复肾气之灵转,自然腰痛得去。我常喜重用白术至60克,配合他药以加强燥湿之功,临床极是好用。

六、腰痛止痛方

临床时有未见明显病因,但患腰痛者,则当直止其痛。腰痛立安散可立止腰痛:杜仲30克(姜炒断丝),橘核30克(炒),食盐少许,共研极细末,六克每次,日两次,空腹时温酒冲服。或用此方,杜仲120克(姜炒去丝),木香120克,肉桂30克,上药共为极细末,每服六克,空腹温酒送下,治腰痛如神。此二方但止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外候,一身之所恃,其或外感或内伤虽有所不同,大约肾虚而后痛。若有病人反复腰痛,则止痛之余,当缓缓以丸药固本。

再者,凡治腰痛,都可用黄酒煎服,因为酒性通利,有行血止痛之功。我认为所有肾虚或者不虚之腰痛,或者寒湿,或者瘀血之腰痛,皆可用酒煎服。比如,治疗闪挫腰痛即用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核桃仁15克,黄酒煎服,必效。且古方颇重视酒煎活血定痛之功,可为临床试用。不能饮酒者可酒水各半煎服,亦有效。

另外,近贤张大昌先生有一方名曰枝仁汤,用核桃仁、薏苡仁、葡萄藤三味各30克,水煎服,治疗各种腰腿疼痛。我临床试用效果极好。

七、艾灸固本治腰痛

有些腰痛反复发作,且病人腰酸肾弱、畏寒肢冷、受寒则腰痛加重。这是肾虚或者虚寒性腰痛,要用温补的方法,艾灸最良。

治疗此类腰痛,我最喜欢用的一个穴位就是肾俞穴,而且是用重灸法。可以艾条灸15分钟,每天一至两次。或者用小艾柱灸30至50壮。病人会感觉到艾灸的热气自肾俞穴进入体内,十分舒服。且伴随着这种舒服,疼痛也悄悄地消失了。

艾灸有温阳补虚之功,对于肾弱以及虚寒性疾病都有效果,而不仅仅限于腰痛。且现在世人多不知保暖而过多耗散其阳,偏于阳虚之人多见。因此,灸法在当前也就有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值得引起重视。

对于平时腰部隐隐作痛,伴有肢冷畏寒、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之人,都可以经常灸肾俞、命门、关元、神阙诸穴,有不错的温阳固本之效。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阳虚证。建议大家可以对照《选择中医》一书中关于“何为阳虚”一节,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所阳虚。

不管是虚寒性腰痛还是出现其他症状,只有是阳虚,都可以艾灸。可以说艾灸对于扶阳补虚极有殊功,对于普通人改善阳虚体质,对于慢性病患促进康复,对于我们的养生保健都有极大的意义。

我曾整理明清诸家有关治疗腰痛的各种秘方验方,用诸临床,颇有收获。以上罗列多个经验方,颇是显得重复,冀有利于读者如遇到各种不同的腰痛时,有更为清晰的施治方药。且此篇所选诸方,不过是提供一个活法,读者当临证思辨,自出杼机,其理明而法自然通。当然,也不必一定要执着这些方子,临证变化,在于己心。而且,治疗腰痛也不仅限于以上所讲,常见的还包括药物外敷、运动、气功、推拿、瑜伽、注射等疗法,此篇不再赘述。

肾虚腰痛名方

熟地30g,龟板30g,山药30g,白术15g,大枣10枚。功能:补肾益精,强腰壮骨,养血止痛。
  主治:肾虚腰痛。包括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先天性弓椎裂辨证属肾虚者均可用本方治
疗。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各服1次。
  方解:肾虚腰痛,中老年人常见,年轻人也有发生,病多缠绵,反复发作。最初阶段无明显不适,渐觉背部有间歇隐痛或僵硬
感,多数病人在五更时疼痛,起床稍有活动后疼痛缓解,不耐远行久立。每当劳累过度,负重太过,不慎感寒,或跌扑闪气时,则
疼痛难忍,不能俯仰,转侧艰难,或掣痛连及臀部下肢,或肢体麻木、欠温,步履艰难。《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
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提出:“腰痛皆由伤肾气所为,肾虚受于风邪,风邪停积于肾经,与血气相击,久而
不散,故久腰痛”的病机。《证治汇补·腰痛》曰:“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之所见以施治”。可见本症以肾虚血少、骨失所养为
病之本,外邪或外伤诱发腰痛为之标。笔者根据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的理论,拟定补肾益精、强腰壮骨、养血止痛之法,组成
补肾止痛汤,疗效显著。方中熟地、龟板补肾养血,益精填髓,壮骨强督;配山药、白术健脾和胃,益气生血。四药相伍,燥湿相
济,动静结合,先后天互补,气、血、精互生,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使肾气足,精血旺,骨髓充,督脉壮,腰痛止。佐以大枣既
有健脾和胃之力,又有补养气血之功,还能调和诸药,一举多得。药虽五味,力专功宏。
  加减运用:肾阳虚加淫羊藿、续断;肾阴虚加枸杞子、桑寄生;气血虚加黄芪、当归;臀部及下肢痛加木瓜、牛膝;屈伸不利者
加白芍、伸筋草;外伤血瘀者加广三七、乳香、没药;寒邪诱发者加独活、羌活,服药后胃脘胀满者用砂仁拌熟地。

白术治疗腰痛浅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还有利水散血、治腰痛之功效。历代医家对白术治腰痛的作用论述颇多,如《别录》云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利腰脐间血”,《本草逢原》曰:“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散腰脐间血”。善用白术治腰痛者,代有名家,如东汉张仲景用白术配伍茯苓、干姜、甘草,名甘姜苓术汤治肾着腰痛。清代陈士铎在其所著《辨证录》腰痛门中共载方12首,选药19味,用药频次依次为白术12次,肉桂7次,防己4次,杜仲4次,薏苡仁3次,熟地黄3次,茯苓2次,山萸肉2次,黄芪2次,在其所著《本草秘录》中亦有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治腰痛,一服而痛减半,再剂如失”的记载。清代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亦有白术治疗腰痛有特效的叙述。

腰为肾之外府,腰痛虽以肾虚居多,但湿滞腰痛所致腰痛者在临床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大概与人们贪凉饮冷致脾虚土衰,湿浊内生,伤及腰肾,或感受风寒,涉水冒雨,久居湿地,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夏天喜卧竹凉席,或者露腰脐的上装吹空调,致湿邪或湿邪夹风、寒之邪困阻肾之外府,阻塞经络,气血不畅等有关,特别是在肾虚基础上,湿邪更易痹阻腰肾。故用白术健脾渗湿、利气散血,治腰痛有特效。

笔者近年来采用脾肾同治法治腰痛,自拟理腰汤,由白术、独活、杜仲组成,寒湿腰痛加干姜、茯苓、附子;风甚者加防风、羌活、川芎;湿热腰痛加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防己;瘀血腰痛加牛膝、当归、桃仁、红花、;肾虚腰痛,偏阳虚加狗脊、桑寄生、补骨脂、续断,偏阴虚加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临床应用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病案:患者,女,45岁。腰痛2个月伴白带多色黄,外阴痒,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蕴腰,予理腰汤加味:白术15g,苍术15g,独活10g,杜仲10g,黄柏10g,薏苡仁20g,牛膝15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椿根皮15g,土茯苓20g,苦参10g。7剂,水煎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再拟原方随症加减10余剂后,诸症消失。

体会

腰痛多因肾虚、湿滞所致。治腰痛除补肾外,还应注意健脾渗湿,以解肾之外府湿滞。湿去则腰肾气血通利,腰痛可除。

理腰汤用白术健脾渗湿,利气散血;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杜仲补肝肾,强腰膝。三药共用具有健脾运湿、祛风除痹、益肾理腰之功。在此基础上再视兼症加减用药,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本方对肾虚腰痛兼有气虚便秘和脾虚湿滞之便秘者尤其适宜。此时白术宜生用,且用量宜重,少则30g,重则60g。盖白术量少以补为主,可益气健脾;用至30g以上,则补中兼有通利之功,即可健脾助运、降浊通便治便秘,又可健脾渗湿、利气散血治腰痛。

(0)

相关推荐

  • 肾虚为什么会腰疼?

    你好,肾虚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腰部酸痛.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腰为肾府,肾虚经脉失养,所以会出现腰部酸痛的情况.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出现腰痛,一般同时伴有手心脚心发热.潮热盗汗,耳鸣耳聋,口干舌 ...

  • 赵绍琴:腰痛六法

    作者:赵绍琴 编辑:李邦源 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 ...

  • 【赵绍琴:治疗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肾虚,必须 ...

  • 【赵绍琴:治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肾虚,必须 ...

  • 赵绍琴:治疗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肾虚,必须 ...

  • 临证400法——腰痛六法

    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 ...

  • 名医这样治腰痛,辩证六法才有效!

    名医这样治腰痛,辩证六法才有效!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 ...

  • 腰椎管狭窄症方 腰痛汤【组成】杜仲,熟地...

    腰椎管狭窄症方 腰痛汤 [组成]杜仲,熟地黄,黄芪,狗脊,独活,桑寄生,桃仁,红花,当归,怀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土鳖虫,地龙. [功效]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寒湿. [主治]腰腿痛或明显的马尾性 ...

  • 古今单验方选评之硼砂点眼可治疗急性腰扭伤&木鳖子治疗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腰痛)

    行之医话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硼砂点眼治疗急性腰扭伤 一.硼砂点眼治腰疼 (录自<跛鳖斋医草>龚士澄 著) 急性腰扭伤疼痛不能俯仰转动者,取硼砂研极细粉,以圆头玻璃棒,挑少许,点两目内 ...

  • 近400人,3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干细胞药物能减轻慢性腰痛

    近日,国际干细胞领军企业Mesoblast 公司公布了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腰痛患者中开展的3期临床试验MSB-DR003的详细数据. 结果表明:单次注射Rexlemestrocel-L可为椎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