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割据的深层次知识
相关推荐
-
树倒猢狲散,安史叛将如何安置?是唐代宗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宝应元年(762年),席卷天下的安史之乱进入第七个年头,一度横行于北方的大燕政权在唐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威风,而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也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 唐.燕两边的阵容已是物是人 ...
-
与重用胡人无关!几乎断送大唐的安史之乱,全赖唐玄宗的“朝堂制衡”?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3801,阅读时间:约14分钟 编者按:先天二年(713年),唐玄宗发动武装政变,诛杀太平公主,掌握了皇帝大权.此后鉴于诸王开府置官,拥兵自重,以王资格发动兵变的历史教 ...
-
唐朝一任宰相杨涉:两朝皆国相为何战战兢兢?
唐朝是我国公认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不仅享国289年之久,还涌现出了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等杰出帝王,深为后人仰慕. 然而,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重兵在握的左仆射.平卢.范 ...
-
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的一个回答. 问题是: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参考类似汉代推恩令的做法削藩? 回答者为昭阳. 第一:首先方镇不等于割据,而且多数也无法世袭,少数能世袭的,大都也只是短暂的十来年就会被 ...
-
从安史之乱前后的时局,浅谈唐朝中后期藩镇林立的深层次成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玄宗为了应对帝国东北部契丹和奚等外族,帝国西北部吐蕃,党项等外族入侵,在天宝元年设置十位节度使,除了河东镇治所位于太原,处于内陆外,其余各镇都处于西 ...
-
205篇:不独不统,唐朝的藩镇割据为何会这样?
本文合计54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5篇 不独不统,唐朝的藩镇 ...
-
唐朝为何藩镇割据如此严重?统治者注重中央,却放纵地方
唐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帝国,其繁荣之景是当时外国人所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国力明显下降,使得地方节度使肆意妄为,地方割据越来越严重.由于封建王朝的惯性,故唐朝在强烈的地方割据的 ...
-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为何没有效仿汉朝,实行推恩令削藩?
唐朝藩镇共有89个,有造反劣迹的只有11个,百分之十多一点,从头到尾跟中央作对的只有河朔三镇,就是这河朔三镇,地方官员也是中央任命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也在这里实行,只是财政不上交中央罢了,唐朝和外敌打 ...
-
唐朝为何盛世出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却太平?陈寅恪说有三个原因
其实和我们一般的认识不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境内的战争明显减少了.陈寅恪先生提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格局',唐廷与藩镇.藩镇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只要唐廷或藩镇不 ...
-
难以置信,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居然挽救了唐朝一段时间?
一提到藩镇割据,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国家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凄惨局面.但藩镇割据有时候对于国家来说却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却因藩镇制度让它延续了140多年. 盛唐时期,由于国土疆域太辽阔( ...
-
唐朝中后期,别具一格的政治格局,藩镇割据竟成帝国支柱!
自安史之乱平定后,各地藩镇便成为大唐王朝的三大支柱之一,和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一起,互相平衡制约,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统治百年. 一个浅而易见的事实:如果藩镇当真是 ...
-
他历时十五年结束藩镇割据,大唐再次天下一统
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为大唐第十四位皇帝.公元778年,李纯生在长安宫中,公元805年继承皇位.此时唐宪宗面前的大唐,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占据大唐江山半边天下的藩镇,割据自立,不服管束.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