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腹诊临床有大用

(0)

相关推荐

  • 中医腹诊简介

    腹诊,即腹部的切诊,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一种诊察疾病的方法,起源于<内经>.<难经>,发展于<伤寒论>,然因为历史原因(医者需用手掌接触患者腹部肌肤)而在传承上出 ...

  • 《伤寒论》痞证

    痞证 热痞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而复恶寒发热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寒热错杂 胃热脾寒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

  • 中医腹诊的临床运用

    作者/王琦 陆云飞 腹诊是通过诊察患者胸腹部的病变证象,以判断内在脏腑.经脉.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腹诊不仅可借以诊断特异性疾病,辨别证候,审察病机之所属,判 ...

  • 中医腹诊的研究进展 | 一针一药

    中医腹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虽近几十年有崛起之势,然而与 ...

  • 【《中医腹诊学》腹证十纲】精

    腹证十纲即痞.满.硬.结.紧.软.动.音.痛.不仁十个胸腹部主要症状. 十纲是辨腹证论治的依据之要,是构成腹诊--腹证--论治的肯綮. 腹证的表现尽管是复杂的,变化是微妙的,但基本内容可用十纲归纳,纲 ...

  • 中医腹诊——《腹证奇览》中柴胡汤类方的腹证

    #中医##中医学习##腹诊# 以前整理的学习笔记,删掉可惜,供大家学习. 柴胡汤类方 方剂 组成 适应症 腹证 备注 小柴胡汤 柴胡9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半夏9g ...

  • 柯雪帆:中医腹诊小议

    一.本书中应用中医腹诊的回顾 本书中有10个病例有中医腹诊的记录,这些腹诊诊断的结果对辨证论治都起了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简单回顾如下: 第1回大叶性肺炎 病人发热已7天,临床虽有风寒湿邪所致的表 ...

  • 古中医舌诊临床实用针灸选穴思路(上)

    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 ...

  • 古中医舌诊临床实用针灸选穴思路(下)

    凡舌见赤色而干燥,属心脏血虚火盛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主之.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 当归(钱半) 煨姜(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半 ...

  • 中医腹诊(3)—【诊所界低调分享】

    腹部积聚,百病的根源 纵观许多肥胖人士,大腹挺挺.走路艰难.百病丛生.特别是肥人要降糖.降脂.降压,治疗都非常困难. 究竟腹部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根据经络分布的规律;<黄帝内经&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