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4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4

这是盛世,您是圣君,您可不能做杀才士这种事情啊!对您的名声不好。

这句话,基本点醒了神宗,才士是不能杀的,而且曹太后临终前还曾特意嘱咐神宗:“仁宗皇帝在世时,常以科举纳入苏轼、苏辙两兄弟颇感欣慰,以为'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听说苏轼因几首诗作吃了官司,估计是被仇家恶意中伤所致,你可不能因为几句诗文就对他过于苛刻。”

至此,苏轼基本性命无忧,何时能放出来?就要看与苏轼一生相爱相杀的好友、政敌、对手章惇的出手援救了。

04

苏轼和章惇早年关系很铁,两人本有同年之谊,入仕后又同在陕西为官,经常结伴游山玩水,既是驴友,又是知己。

此后,熙宁变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章惇坚定地跟在变法领袖王安石鞍前马后,苏轼则始终坚持变法不利于国家。

曾经的挚友选择站在不同的立场,友谊的小船自然说翻就翻。

不过,苏轼吃了官司,章惇同样不会袖手旁观。

参知政事王珪嫉妒苏轼的才华,想趁机要了苏轼的命。他时不时就上纲上线,对神宗吐槽:“陛下飞龙在天,苏轼岂能不知,他寻找地下之蛰龙,肯定有不臣之心。”

章惇这时就很不爽,他站出来驳斥王珪:“龙又不是皇帝的专属,人臣也能称龙。人家诸葛亮还叫卧龙呢,也没见刘备急眼呀!”

神宗表示赞同:“诗人的词作而已,不要这么深究。”

王珪诬陷苏轼的尝试基本告吹,退朝后,章惇跟在王珪身后继续理论:“你是不是想把苏轼全家都整死啊!内心为何如此歹毒!”

章惇素来以暴脾气著称,又是个不要命的主,惹恼了他指不定会被暴打一顿,王珪心虚,赶紧打马虎眼:“章兄误会了误会了,这些都是舒亶此前说的,我只是按照他的意思复述一遍而已哈。”

章惇见王珪推卸责任,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怒道:“舒亶的口水你也吃,要是舒亶拉了泡屎,让你吃你吃吗!我都替你丢人!”

此时,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替苏轼说话,他给神宗上奏: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把敢说话的文人抓起来,就不怕后世骂你不能容才吗?

苏轼回翰林院图

最终,神宗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免去死罪,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准擅离黄州,并无权签署公文。

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离京,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了结。

在“乌台诗案”中,真正救了苏轼的并非特指个人,而是天地的正气和文人的胸怀。否则,苏轼必死无疑。

谁也想不到,在案中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两个与苏轼政见不和、理想不同的变法派。

这是北宋文人应有的风骨,我可以在得势时打压你,失势时吐槽你,却绝不会无中生有、置你于死地。

这股浩然正气和文人坦荡的胸怀,才更值得后世借鉴与铭记。

参考资料:

《苏东坡传》林语堂

《宋史·章惇传》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

(0)

相关推荐

  • 重识苏东坡(一) ——观纪录片《苏东坡》笔记

    一道美食,蕴含生活的智慧:一首歌,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凝炼生活幸福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被呈现.描绘和刻画.因为古 ...

  • 他是苏轼乌台诗案的主导者之一,也是宋朝官场的一股清流

    说起乌台诗案,有三个人不得不提,正是他们的穷追猛打差点让苏轼命丧囹圄,也成为他们一生的污点.这三个人分别是李定.舒亶和何正臣.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这三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小人呢?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

  • 我不该把苏轼送进乌台

         我叫舒亶,对!就是历史上那个把苏轼送进了乌台大牢的舒亶. 可现在,我后悔了,后悔把苏轼送进乌台,让他饱受牢狱之苦,使这旷世奇才,受一些宵小之辈的凌辱. 我知道,因助纣为虐,我也是宵小,并没有 ...

  • 乌台诗案:遗臭万年,与苏轼无关

    乌台诗案:遗臭万年,与苏轼无关

  • 狱苏21 名高众矢

    乌台诗案中,为营救苏轼而奔走的人中,既有在野党,也有当权派,不但有朋友,甚至还有政敌的亲弟弟.这样的场景,在明清两代是几乎不可想像的,到了近代乃至当代,这种朋友间的情谊.敌友间的格局,听起来就更像是天 ...

  • 山东作家‖【爱上苏轼】◆周茹茹

    作者简介 周茹茹,山东曲阜人,<河南思客>签约作者. 爱上苏轼 在月清如水.银光泄地的中秋之夜,他举杯望月,想起阔别已久的弟弟,吟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 ...

  • 沈括有“冤” 喻军

    沈括(字存中)的<梦溪笔谈>我曾粗略读过,按现在的学科分类,乃是一部于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化学诸领域均有独到论述的书.沈括写作此书的地点,即其终老之地梦溪园,我曾专程探访,系镇江街衢里 ...

  •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3

    苏轼见皇甫遵不说话,气氛有些尴尬,只得认罪说:苏轼近来疏于口舌笔墨,着恼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敢辞,乞归与家人诀别. 皇甫遵一听苏轼这话,赶忙回道:老兄,淡定淡定,不至于此,你想得太严重了. ...

  •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2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2 你说你不爱生事,那就是我们这些变法派爱生事喽!我们力主改革叫爱生事,那圣上全力支持变法,不就是说圣上无事生非呗!这是做臣子的该说的话吗! 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最先跳出来 ...

  •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1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1 "乌台诗案"是宋代第一起震动朝野.影响深远的"文字狱",也是北宋后期党争的一次恶性发作."乌台诗案"尽管有 ...

  • 让苏轼身陷牢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他的那首诗引起的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位清代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突然风吹乱了他的书页,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两句诗,但是却被清廷过度解读,以为该读书人在嘲讽清廷权贵没有文化,所以将他给杀了. ...

  • 乌台诗案始末:如果没有她,千古第一才子苏东坡就陨落了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中国文化史上的超级巨星,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所处的两宋时期,堪称中国文人的黄金时代. 宋自太祖开国以来一直重文抑武,在政治 ...

  • 著名的乌台诗案,是苏轼的哪首诗引起的,王安石为何会救苏轼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位清代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突然风吹乱了他的书页,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两句诗,但是却被清廷过度解读,以为该读书人在嘲讽清廷权贵没有文化,所以将他给杀了. ...

  • 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堪称命运的转折点,他究竟写了什么诗

    在后世的印象中,大文豪苏轼是一位游戏人间的智者,他宠辱不惊,笑对风波,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然而,苏轼再怎样豁达乐观,也终究食人间烟火,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就连高僧大德,亦认为"生死之间&qu ...

  • 所谓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哪首诗?

    北宋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囚御史台狱一百三十天的苏轼终于获释.两个月以后,这位北宋最伟大文学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凄然离开汴京城.震惊北宋朝野的"乌台诗案",就此告 ...

  • 是谁掀起了“乌台诗案”,苏轼为何被牵连其中,又是谁救了他?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这一年对于苏轼来说,是令他永生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宋朝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一代文宗苏轼被卷入风波,差点身死,自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