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怎样学习《伤寒论》

(0)

相关推荐

  • 对驳“特异性方证”的回复

    导语: 一 方证的概念,在中国大陆最早由胡希恕先生首先发扬起来.那时就颇具争议. ➤ 答:胡希恕先生提过方证,但并不是最早,关于这个问题我将专门再谈,敬请期待. 二 然而,不能否认运用"方证 ...

  • 辨证论治要领系列 谈之《经典的价值与学法(下)》--刘英锋

    写在前面 <经典的价值与学法>因为内容较多,分成了上下两篇.上篇发布以后,很多读者都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下篇的内容.现更新如下,以享诸位. 下篇:如何学好<伤寒论>? 上一讲我们谈 ...

  • 刘渡舟亲传伤寒论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刘渡舟为我国一代经方大家.那他又是怎样学习伤寒论的呢?总结他的学习经验如下: 第一步.打好基础理论为入门条件 学习<伤寒论>应先打好一定基础,其中包括学好<内经>中的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

    导读这篇文章讲述了刘老一生的治学精华,完全干货.无论初学中医的学子还是临证几十年的医生,都能从中大受启发.最后的总结,更是言简意赅,谆谆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旧社会,师带徒 ...

  •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

    前言: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刘渡舟 (1917~2001),辽宁营口县人.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通俗讲座>.<伤寒论选读>.<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 ...

  • 【刘渡舟:《伤寒论》中的七个寒热错杂方】

    半夏泻心汤虽调和阴阳而功在治痞: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虽调和阴阳而功在治呕: 乌梅丸调和阴阳而功在治蛔: 麻黄升麻汤调和阴阳而功在发汗: 附子泻心汤调和阴阳而功在扶阳止汗. 对寒热错杂诸方综述 作 ...

  • 刘渡舟:《伤寒论》这堵墙很厚,怎样才能进入?

    凡是学习<伤寒论>需要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才能做到登堂入室,事半而功倍.因此,对学习来讲,就有远近之分,难易之别了.记得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

  • 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中医五运六气 前天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 在清代这个学说 ...

  • 刘渡舟:《伤寒论》398个条文之间,都有什么联系?(必读)

    导读:<伤寒论>的文章结构,是以条文形式组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 ,有398 条之多,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的布局和写作目的.因此,刘渡舟老试 ...

  •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转)

    <伤寒论>第 28条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认为去桂是去芍之误.从此,遵其说者大有人在,形成了去桂和去芍的两种观点而纠缠不清.我想通过以下两个病例,证实桂枝去桂加茯 ...

  • 刘渡舟:《伤寒论》这堵墙很厚,怎样才能进入?

    ⊙作者:刘渡舟 ⊙编辑:一墨 凡是学习<伤寒论>需要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才能做到登堂入室,事半而功倍.因此,对学习来讲,就有远近之分,难易之别了.记得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