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 病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

文章来源:熊猫放射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包括肝内胆管海绵状扩张。该病被认为是在胆管树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胆管板异常,从而导致几种临床疾病。异常可能存在于大导管(Caroli病),小导管(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两者都有(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Caroli病也称为Caroli综合征)。

临床上分为:
  • I型(Caroli病):罕见,以反复出现胆管炎为特征;

  • II型(Caroli病,与纤维化有关):更多见,以纤维化和门脉高压为特征。

超声和CT可显示与胆道系统密切相关的多个肝内囊肿。但他们实际上未能证明两者之间的交通,这对于区分Caroli病与多囊肝或多发脓肿非常重要。同样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胆管造影中,可能难以获得整个胆道树的概况。MR成像可无创地更好的显示胆道和实质系统。

  • T2压脂:左右肝内胆管局部典型梭形扩张;

  • T1压脂:由于胆汁淤积局部信号增高;

  • 增强动脉期:扩张胆管周围异常强化,可能由胆管炎所致;

  • 门脉期: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区域呈等信号。

A~D图:内容如上面的示意图所述。

肝内扩张的胆管可达肝被膜下(图A),冠状位显示较好,胆总管未见受累(图F、G);胆管梭形扩张(图H)。

大体病理示由于胆汁淤积,肝脏呈绿色,胆管周围有纤维化;镜下示胆管呈典型梭形扩张并局部狭窄,周围围绕炎性细胞。示意图示肝内胆管梭形扩张。

MRCP示肝内胆管及胆囊局部囊样扩张。

镜下病理示肝内扩张胆管周围纤维化并炎症;示意图示肝内胆管囊样扩张,其根部与胆管连接处变窄;胆囊局部囊样凸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