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解密万国数据“运营中枢”,硬核实力驾驭全球布局数据中心

数据大爆发时代下,数据中心将要如何奔赴星辰大海?
作者 |  Alisa
编辑 |  漠影

当下是一个数据大爆发的时代。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曾预测,2020年全球数据产生量将达到47ZB,也就是470亿TB。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142ZB,全球数据量将迎来更大规模的爆发。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单机柜IT功率密度持续上升,直接给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营带来挑战。尤其在快速地发现问题、及时地通报问题、准确地判断问题、高效地处置问题层面,完全依靠传统的基于人的运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SLA(服务等级协议)的要求,所以“智能化”模式、“自动驾驶”模式是必然的运营趋势。

万国数据就是这股浪潮背后一个坚实有力的推动者。万国数据充分发挥全国数据中心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数据托管与托管管理服务。同时,万国数据利用在云网服务上高带宽、低时延、多云中立的突出优势,帮助企业用户更加灵活、高效地部署IT架构。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万国数据运营中的数据中心总机房面积已接近33.3万平方米,在建中数据中心总机房面积近16.2万平方米。而在这数十万平米的“阵地”中,有一个可称之为数据中心“运营中枢”的存在——GOCC(Global Operation Command Center),也称为全球运营指挥中心。

简单来说,GOCC具有强风控、全球支持的特点,站在更高维度支持数据中心的离岸集中监控、风险预判和危机管控、跨国资源调度,其形态类似航空公司的指挥控制中心,能够应对各种环境灾难、疫情等突发事件,保障“航行”的环境安全和人员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GOCC背后的技术革新和突破,近日,智东西来到上海,对万国数据的GOCC进行了深入探访,亲眼见证这一全球运营指挥中心背后的一道道安全防线,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万国数据GOCC运营团队

01.
现实版模拟“太空舱”
10余个岗位各司其职
一踏入GOCC核心区,满满的科技风与太空感扑面而来,颇有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太空舱指挥中心的味道。

位于核心区中央的承重柱就像是GOCC的“脊梁”,撑起的天花板上有一环环白炽灯圈围绕,灯圈下是一张圆形指挥调度台,每当模拟演练重大事件时,天花板周围常亮的蓝光就会瞬间变成红光,GOCC的指挥官们就会围坐在这里,通过正对面屏幕联动全国进行整体的协调。

围绕在中心指挥调度台周围的10余个岗位,则聚焦不同的管理平台,这里的专家会作为第三道防线实时处理全国乃至全球十多个中心发生的问题和服务请求。如果发生任何问题,每个职能之间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联动协作。

“电、暖、弱、消”是数据中心运营的四大核心专业,在GOCC分别部署了专家席位和万国数据自主研发的GOCC专用系统:

电气专家岗通过电气运营系统,实时监控全国DCU的电气系统健康度,从220KV供电站一直到机柜内的PDU,确保电气系统不间断运行,专治“急性病”;

暖通专家岗则更关注“慢性病”,基于暖通排障系统,将上百个暖通故障场景和专家库规则形成系统规则,实现了系统秒级故障定位和辅助排障,不放过任何趋势异常;

消防专家岗专注于各个DCU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传统的消防监控系统之外,消防运营系统可实时呈现全系统的关键参数和异常;

弱电专家岗是GOCC最重要的岗位,支撑和守护着万国数据运营的“神经系统”,保证着所有传输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干净,同时也保证着各个系统连接的稳定、高速和正常,让GOCC作为“神经中枢”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特别要提到,GOCC还专门设立了独有的环境风险岗,用于预警和管控环境类风险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安全的影响。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山竹”台风、“利奇玛”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万国数据成功达成了“0事故”、“0服务中断”、和“0感染”的目标。万国数据的运营团队意识到环境风险对于运营安全的直接挑战日益增加,环境风险的应对也被提升到GOCC关键职能之一。

02.
GOCC的诞生:
十年磨一剑的经验积累和系统迭代

当下数据中心行业正面临着规模化、高增长、急交付的巨大挑战,同时还要应对客户业务模式的快速迭代,所以对于数据中心的100%安全运营的压力无异于航空公司确保每一架航班的100%安全,在这些压力之下,加之2020年全球疫情影响带来的随时接管任何DCU运行和指挥的需求,GOCC应运而生。

万国数据GOCC发起人梁艳谈到,整个的数据中心的运营是一项长期主义事业,经验积累场景、场景制定规则、规则诞生系统,年年小迭代、三年大迭代,才铸就了今天覆盖成百上千的运营场景和承载了人、基础设施、环境、建筑风险雷达的运营系统。

▲万国数据GOCC发起人梁艳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万国数据意识到,任何一个数据中心如果发生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其自身都将面临关闭的风险,需要一个指挥中心能随时接管单独的数据中心。因此,数据中心的管理一定要构建一个强接管、强干预、强调度的指挥中心,能随时接管单独的数据中心,哪怕有一道防线没了,还有其他的防线顶上。

与此同时,随着疫情期间客户在线业务大量增长,数据中心有大量设备需要上架。万国数据的运营专家需要穿着防护服确保客户业务不中断,保证客户线上业务能够快速扩张,这更急需一个高可用、高安全、高效率和高满意度的运营管理体系支撑。

在这层层催化下,新一轮的自我革新迫在眉睫。

从2020年4月开始,万国数据将数据中心整体架构进行了立体化的分化,构建起全球运营指挥中心(Global Operation Command Center,GOCC)、区域运营指挥中心(Regional Operation Command Center,ROCC)、单座数据中心(Data Center Unit,DCU)三道防线,以帮助指挥调度、秒级定位和应急机测和预测,推动数据中心进一步走向智能化。

GOCC对标百年历史民航体系,基于万国数据20年管理大量/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经验积累,搭载自主研发了12年的软件平台,未来能驾驭2000-3000MW体量数据中心的指挥控制中心。整体来看,GOCC的诞生不仅能帮助万国数据管理70座数据中心,保证整体运营安全,从长远来看,还能更好地应对数据中心数量的激增,满足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刚需,进一步解决行业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痛点。

更重要的是,GOCC还能为更多客户带来更具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交付过程全透明,接维即并网,即便是在行业内事故最高发的前六个月,GOCC也能达到运行稳定期的SLA水平,提供更高品质的全面运营服务。

03.
GOCC的星辰大海:
突破边界的管理,跨界人才的融合

从2001年创立,万国数据历经201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香港联交所主板二次上市,再到如今运营着70座数据中心,覆盖超1300万个监控测点,超700家客户……万国数据20年工匠精神的沉淀,一路走来一路革新。

尤其在团队构建方面,实际上万国数据运维团队均是来自各领域的精英人才,覆盖IT服务、互联网、制造业等行业,其中不乏行业十余年老兵。但也正是这跨行业人才的聚集,才能一步步地推动万国数据更快速成熟地发展,迈入技术革新的快车道。

对于这些工程师们来说,为何选择离开原来的舒适区,来到一个跨领域的环境中?“天花板”是其中的关键。

“大型企业的许多管理很细分,但我们做得再优秀,我最高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团长,看不到师长。” 万国数据ROCC指挥官杨韬谈到,在加入万国数据前,他曾在大型企业工作,但成长空间较小,个人成长的天花板也较低。

直到2015年,杨韬选择跳出舒适区来到了万国数据。他还清晰地记得,在面试那天他与梁艳畅谈的1小时27分钟里,他看到了职业生涯中奔赴更远大目标的可能,“我觉得从前站在讲台上的那些人与我离得很近,我看到了自己成为司令官和指挥官的可能性。”他说。

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目前数据中心行业的管理层平均年龄都较高,基本以40-50岁为主,而万国数据敢任用80后、85后,创造更多新血液涌入的机会。因此,没有机电背景的杨韬在加入万国数据后,在短短半年内就克服了一系列挑战与困难,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风景。

▲万国数据ROCC指挥官杨韬(第一排中间)

对年轻血液的大胆任用只是万国数据勇于革新的一面侧影,归根结底亦是为了能更好地创新发展。实际上,万国数据探索数据中心的脚步并不止于此。

梁艳认为,未来数据中心不应该只是拥有机电和建筑的“钢铁侠”,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神经系统和算力大脑,来支撑数据中心更加智能化的运行。万国数据的目标是在2023年,最小的数据中心能够匹配到个位数的专家,就像是自动驾驶一样,把更多的监测和服务权限安心地托付给智能系统进行管理,一个“驾驶员”能同时管控多个数据中心,在能力上实现现场无人服务。

“现在行业里大部分数据中心还处在标准化、集中化和数据驱动之间。我们希望以自己先进的水平,带领整个行业往前走,更快步入智能化阶段。”梁艳说。

04.
结语:数据中心已成科技发展的核心底座
历经20年发展,万国数据面向5G、AI、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领域不断革新突破,已然成为一个在数据中心行业具备硬核实力、高技术壁垒的“新基建”服务提供商。
尤其是以GOCC、ROCC、DCU三层运营架构的创新,也为数据中心行业未来超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演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未来,随着5G通信和AI技术更广泛地成熟落地,我们也相信以万国数据为代表的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玩家,能够站上更高的国际舞台,为社会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智东西】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