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二十四功臣排名 刘邦手下大将排名
相关推荐
-
消失的吕氏家族:被修改的刘邦创业史
本 文 约 649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说起刘邦的创业史,大家习惯性认为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起了巨大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刘邦自己定了调," ...
-
卢绾为什么要反叛刘邦?并不是刘邦对他不够好,而是他真的害怕
梦回春秋 梦回春秋 原创 2020年11月12日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中,有这么一个,他跟刘邦同一天出生,跟刘邦进一所学堂读书,并且跟刘邦从小玩到大. 卢绾为什么要反 ...
-
滥杀功臣?朕冤枉啊!被误读千载的汉高祖晚年才道出真相
汉高祖刘邦一直被后人诟病的一点就是统一天下后滥杀功臣,他本人也被后人作为苛待功臣的典型一次次提起.而我在仔细研究了秦末汉初的历史后发现,我们一直误解了刘邦.他不但没有滥杀无辜,反而对手下有功之臣相当宽 ...
-
六十、发小
刘邦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市容严整的长安城.这座城市中,有秀美灵动的长乐宫,有巍峨宏伟的未央宫,有刘邦的妻子吕雉,有刘邦最爱的戚夫人.这里,是刘邦的家.本来想好好养伤的刘邦,很快就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 ...
-
张良非常受刘邦尊敬,为何张良没有出手救下韩信呢?
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谋士,刘邦称呼手下几乎是直呼其名,唯独称呼张良为子房,由此来表达对张良的尊敬.刘邦一生中几乎对张良言听计从,他们的关系就像刘备和诸葛亮那样.那么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张良看见韩信被灭三族 ...
-
卢绾叛降匈奴,这是刘邦未预料到的,但卢绾的背叛完全是逼出来的
韩信.彭越和英布的叛乱,有些是刘邦为了及早解决问题,有意激化了矛盾而造成的,刘邦早有思想准备,而卢绾的叛乱,却是他未预料到的.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他们两家为世交.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是好朋友,卢绾和 ...
-
卢绾
卢绾 编辑词条 卢绾(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异姓诸侯王之一.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好友,深得刘邦的信任,官至太尉,后又获封为长安侯.燕王臧荼平定叛乱后,卢绾被封 ...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及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
他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过魏征房玄龄
说到凌烟阁,大家一般都会想到里面的二十四位功臣,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二十四功臣却名垂青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 ...
-
『古代诗人』诗人分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及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l ...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武将排名情况:尉迟恭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武将排名情况: 尉迟恭第七 李靖第八 段志玄第十 屈突通第十二 张亮第十六 侯君集第十七 张公瑾第十八 程咬金第十九 李勣第二十三 秦琼第二十四 并不完全是按功劳排的,你可知道其中 ...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及结局;1、长孙无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及结局; 1.长孙无忌(赐死),玄武门之变论功行赏时,和尉迟敬恭等五人并列第一,爵赵国公,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 结局:由于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以及武后趁李治体弱擅权,与武氏结怨 ...
-
唐朝历史人物——房玄龄(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quo ...
-
唐朝历史人物——杜如晦(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 ...
-
唐朝历史人物——长孙无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中国唐代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长孙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 ...
-
唐朝历史人物——魏征魏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谋士)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