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一则
相关推荐
-
入句”和”缀篇”技巧
"入句"和"缀篇"技巧,供联友借鉴. 一.用字技巧举例 1.析字: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2.同旁: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3.绕 ...
-
范仲淹为什么终身对晏殊执门生礼——解读《清平乐》背后的历史
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清平乐>中,范仲淹对比自己小2岁的晏殊执门生礼,态度恭敬.有人表示不解,论名气,论对后世的影响,范仲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为什么呢? 北宋是一个风雅至极的时代,名人辈出, ...
-
“沆瀣一气”的词义大家都懂,“沆瀣”原义指什么,未必人人明白
成语"沆瀣一气":词义大家都懂,"沆瀣"是什么未必人人明白!"沆瀣一气"的词义大家都懂,但"沆瀣"指啥,未必人人明白!& ...
-
成语: 悬鹑百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悬鹑百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语: 悬鹑百结 成语 ...
-
文学典故系列 ⑤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悠远流长.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名人趣事.名诗佳话被广为流传,成为后人争相引用的典故. 本期典故导读:秦晋.琴瑟.问鼎.五柳.吴钩.谢家.阳关.执牛耳.北辰.莼鲈之脍.辞 ...
-
100个文学典故
100个文学典故
-
投笔从戎的典故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 ...
-
中国古代圣贤、名人典故古文50篇(原文译文)古为今用、品读收藏
中国古代圣贤、名人典故古文50篇(原文译文)古为今用、品读收藏
-
三十六计典故
三十六计典故
-
国学经典《论语》中的100个成语典故!跟着典故学《论语》
国学经典《论语》中的100个成语典故!跟着典故学《论语》
-
熟语典故探源(07)
熟语典故探源(07) 红 学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 清乾隆年间,神会上有很多人开始热衷于研究"经学",包括<易经>.<诗>.&l ...
-
熟语典故探源(75)
熟语典故探源(75) 陋室书屋2 美轮美奂 典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晋国赵武新建了 ...
-
林逋的传世之作,从生前写到身后,反用典故,尽显其高洁情怀
古诗词中经常化用典故,一般情况下,如果以写景为主,则无需用典,否则就不容易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反而会形成隔膜.如果以抒情为主,因为受到篇幅和格律的限制,再加上作者有些话不能明说,就需要委婉地借助过去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