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一中今年高考创新高,祝贺之余,谈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教师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高考成绩出炉,很多学校过600分的人数都创了新高。
昨天据说黄陂一中过600分以上的有218人,比去年增加了一倍,纯文理一批过线人数764人,创造新记录,今天又看到黄梅一中的喜报,黄梅一中600分以上268人,一本过线995人,2020年也取得骄人成绩。
各位先别忙着欢喜,过600分的人多了,是不是也代表武大华科的录取分数线更高了呢?
当然,每年高考结束后,学校和地区之间就免不了比较,武汉新城区的几个一中比较不说,四个新城区也要比较,这几年的一般情况是,新洲一中和新洲第一、黄陂第二,蔡甸和江夏争抢第三。
比较完学校,就开始检讨为什么黄陂一中考不过新洲一中的原因了,有说学习氛围不好的,有说管理不行的,甚至还有说智商不如的,更多的则是认为老师之间存在差距。
作为一个大学扩招前毕业的高中生,我很怀念当时读高中的时光,即没有啥课下培优,也没有天天熬到深更半夜,虽然大学录取率低(是真低,黄陂的学校经常性一个班考一两个),但咱们快乐啊,考不上大学,出去打工,那年头的高中生没人会看不起,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还好使。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认为新洲考的好是因为新洲学生智商高,人的智商分布是绝对平均的,新洲和黄陂高智商学生应该是差不多的,造成高考过线人数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孩子们学习的意愿如何,二是老师教的方法怎么样。
在我的观念里,一个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大学,需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智商高,二是学习方法正确,三是学习态度端正。
  • 高智商,又懂得如何学习,刻苦的学生会考上北大清华
  • 高智商,又刻苦的孩子能考上华科和武大
  • 智商中等但刻苦,智商高但刻苦程度不足的孩子会考上一本。
这三个条件中,智商是天生的(部分也可以后天培养),学习方法取决于老师和家长,学习态度能否端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打骂是考不上好大学的)
我从来不认为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就一定比普通一本的孩子智商高,只是他们更加刻苦和懂得更好的学习方法罢了。
而这个学习方法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要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老师。

教师资格的取得是否需要先考量他的IQ呢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好老师是教学生如何自我学习,教的是方法,这道题为什么要这么解,出题的目的是什么,考的是你哪方面的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题山卷海,从早到晚在教室里盯着,不让学生有一刻喘息的时光,这样的老师家长喜欢,但同学未必尊重。
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还没扩招前),老师们的学历都不算高,大学本科毕业的不多,师专的为主,那时候教师是一份不错的职业,所以师范院校能招收到很不错的高中毕业生,由于高考升学率低,智商低的基本都被淘汰了,能上大学的绝大部分都是智商不错的学生。
这群智商高的大学师范生毕业当了老师后,懂得如何学习(我对智商高低的定义就是,没有老师你会不会自学?你能自学学会,智商绝对高,离不开老师的,智商最多中等),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会教高中生如何读书,会分析高考出哪些题目,这样的老师,自然能教出高考成绩不错的学生来。
如果你智商不够,你是掌握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如果你当了老师,你自然也无从传授经验给学生们,你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虽然也能考上大学,但大概率都是一般学校。
所以,我觉得要想成为老师 ,第一个就是要测量IQ,智商不足的就不要当老师了,你教不出知道融会贯通的学生的。
录取老师,智商和情商比学历更重要!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啥意思,作为老师,传道是说你要教给你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授业则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艺,解惑是解答学生对社会的迷惑。

古人是不是这样做,我不知道,但今天的老师却是可以肯定做不到的。

今天的老师最多只教给学生混口饭吃的东西,都是些书本知识,照本宣科填进学生的脑袋里,衡量一个老师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你教的学生考了几个实验中学,几个黄陂一中,几个武大华科。

为人师,传道和解惑远比授业重要,但如今的学校和老师不能教,不敢教,不会教,导致今天的学生都是些考试机器罢了。

昨天看弯弯的综艺,随便一个初中小学生,都至少会选择一个学校的文体社团,至少有一项技能,比如舞蹈社啊,足球社啊,考个好分数从来不是他们读书的目的。

当然,我们可以拿高考分数来嘲笑湾湾高中生水平如何差,但问题是,在大学里,你有湾湾的大学生会创造和发明吗?

思想有多远,你才能走多远,这是死读书的孩子永远了解不了的。

我一直不赞同大学扩招,大学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除了计算机和英文),学校教的东西80%在社会上都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是毕业进公司后重新学习。

比如高等数学,这个玩意其实只适合有志于数学研究的学生学,你叫学管理的大学生学这干什么?计算员工不上班的概率有多大,或者老板的脸庞符合哪个微积分公式?

我认为大学应该起到精英选拔和培养的作用,和古代科举一样,选拔出智商高的人才,进大学后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的是科学家一类。

工程师,技术员,不需要大学培养的,高中或者中职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我们用大学培养科学家发明创造,用高中和中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何必大家都过的这么苦,家长15年的时光就是陪读,找学区房,围着孩子转,孩子的青春就是早起晚睡,考个水货大学,毕了业,高的人家不要他,低的公司你也不愿意去(培养了16年,一个月不赚个1万确实划不来)。

大学的含金量一天天在降低,悲哀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