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苏东坡传》13

在苏东坡这一段生活中写的数百首诗里,很难找到何者是主要的情调。他写戏谑讽刺诗,启人灵思的山水诗,荡气回肠的爱情诗,有的诗轻松愉快惹人大笑,有的诗辛酸凄苦令人落泪。可是在表面的嬉笑欢乐之下,在筵席上的戏谑打趣之下,却是一片不安、失望,忧伤,甚至恐惧的气氛。再没有别人把人民的心情反映得更充分,别的作家要表达的,现在苏东坡都用美妙的诗歌表达出来:表达得更为清楚而深刻。

悟:高手的表现在于:一是多才多艺,技不压身;二是举重若轻,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挽屋柱之既倒。

须臾更堪笑,万事风雨散。

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看开了,一切过眼皆成云烟。

跟着他有朗朗笑声的歌,我们也听到怒吼和叹息;在鹭鸶的鸣声之外,我们又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在水车上潺湲的水声之外,我们又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湖滨楼头的庆祝喧哗声里,我们也听到稀疏灰发人绝望的幽怨声。

悟:在所有遭贬黜的人内心,一定有挥之不去的悲凉,这构成了他无论怎样嬉笑怒骂都无法掩盖的人生底色。

苏东坡这个人,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

悟:人,快意恩仇,洒脱人生,有屁快放,无话闭嘴。

他(苏东坡)不是疯狂不顾利害,便是义愤填膺不能自制。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但是他却毫不在乎。

悟:无欲则刚,无畏则强。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按照中国的标准说,到了这一时期,他的诗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这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着。

悟:文章憎命达,富贵多庸碌。

望云楼

苏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悟:这首诗第一次读到,可我之前看过苏传啊!一定是自己当时不用心……此诗有禅理,似乎比“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更显虚静。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悟: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悠闲状,是空挡,idle。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二章 抗暴诗》

(0)

相关推荐

  • 豆瓣8.4《苏东坡传》:读名人传记,能给我们生活怎样的启示?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566/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705天 在任何朝代,那些具有传奇风采的人物命运,都与他们本身的性格特质.及自身的才华有分不开的关系. 乐观旷达.诙谐幽默而 ...

  • 书籍 | 苏东坡传

    2019-11-10 当年第一次去杭州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苏东坡,并不是因为苏菜,也并不是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诗句,而是苏妹妹的墓! 我们对于苏东坡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语文考题 ...

  • 特别有趣的林语堂

    声音在空气里燃成灰烬 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 声音在空气里燃成灰烬, 晚霞被黑暗逐渐吞噬, 在这个永远缄默的世界上, 只有两个声音:我的和你的. 黄昏,从看不见的拉多加湖, 透过若有若无的钟鸣声, ...

  • 重磅!宝利老师导读开始了!

    好消息! 在同学们的期待下,宝利老师语音导读开始了.大家每天跟着读一章,不多,不费时,收效好.对于想读书又总不能静下心来好好读的朋友来说,这样可以对付自己的拖延症和走马观花症.一起坚持读起来! 为大家 ...

  • 永远的高度

    看<苏东坡传>这本书,是因为林语堂.因为那本大部头的能窥一斑历史的小说<京华烟云>,那些深刻而又不乏幽默的小品文,更是因为他的那句话:作文可以幽默些,但做人要严肃.于是,我翻开 ...

  • 读《苏东坡传》有感: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读<苏东坡传>有感 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苏东坡传>记叙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生.都说这本书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可我却不以为然.首先书的写法并非 ...

  • 读《苏东坡传》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苏东坡传> ...

  • 读《苏东坡传》有感【11篇】

    读<苏东坡传>有感[1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欢迎 ...

  • 读《苏东坡传》随记

    语堂以之乐,撰书赞东坡.苏本乐天派,兼为道德家.黎民好朋友,散文一大家.画画堪称绝,书法人人夸.酗酒试工程,追求真性情.曾经练"瑜伽",皈依佛门下.朝廷士大夫,好饮奇君子.诙谐好玩 ...

  • 读《苏东坡传》有感

    12-13 09:55  原创:东篱花匠 用韵:<词林正韵>第六部,去声十二震. 配图:感谢江南女子摄影的精美作品. 天际流云携雁字,谁见寄书信? 斜阳向晚,阑珊灯火,明月照霜鬓. 夜阑暗 ...

  •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夜读《苏东坡传》

    读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有时候在想,假如苏轼生活在今天,他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全面地评价他呢? 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算是官场得意,无论是在凤翔还是徐州,他的工作都不忙,他有大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乐趣就是做事的原动力了.看一本书,干一件事,结交一个朋友,选择去哪里旅游--无论大事小情,莫不是以"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2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悟:这句话表意还有点啰嗦.更为简明的说法是:喜爱他,了解他:真正喜爱他,完全了解他.反之亦然.我们完全了解了一个人,说明我们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3

    本节上来先说三段公案. 其一,"再沿长江上行,过重庆,直到水源,便可看见一尊大石佛,其高三百六十英尺,是由江边一个悬崖峭壁雕刻而成."这里说的"大石佛"即是&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