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果你人际关系不好,也赚不到钱,你是不明白这一点

1、 所谓的强迫性重复说的是一个人在潜意识的指引下,会下意识地创造一些事情,去重复体验幼年时的感受,所以对于一个幼年时期,在关系和需求上匮乏的人而言,成年之后,他很难有好的情感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当然在物质上他也很难富裕,即他也很难赚到钱。

2、了解就会带来疗愈,这篇文章没有“道德化”的说辞,也不会有“鸡汤”,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解析,希望你可以仔细阅读,明白下面的心理学论述。毕竟能触动人性,能给自我带来发展的内容不是经常有,如果你有缘看到,就不要错过。

关键词:

强迫性重复、物质财富、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心理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会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包括普通的人际关系,当然更包括情感关系。

那如果用照精神分析心理学去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样的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往往没有一个好的母婴关系,因为这层关系才是他们后来所有关系的基础,当然也包括他们和物质财富(金钱)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分别论述一下。

一、人际关系

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人就会出问题,这个问题有心理层面的,更有生理层面的,所谓“身心一体”,相互影响。

从临床的咨询案例来看,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往往在关系中会体验到这样几种不好的感觉:不能拒绝别人,害怕和别人冲突,不敢表达不满情绪,害怕被别人评价等。

这样的感觉就使得他们很难在关系中获得滋养,所以他们就不想构建和维持关系了,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关系,确实很累。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总结,上面的这些感觉可以称之为没有攻击性(没有力量),以及没有边界。

这样的状况就和最初的母婴关系,以及幼年时期和父母的关系有关。比如一个婴儿哭闹,他的妈妈措手不及,很是焦虑,或者面对孩子的哭闹,她很恼火,甚至我们还会看到面对小孩子的哭闹,有的父母会大声呵斥、上来就是一顿“暴打”。

此外我们有一些父母,还会去严格地控制孩子,特别是母婴关系里的妈妈。怎么样去喂养孩子,不是依据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而是依照妈妈高高在上的自恋,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说,孩子那么小他能有啥个性,我就得趁早训练他,不然以后太折磨人。

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那更不用说,怎么样去吃饭,应该吃多少,该怎么样睡觉,头放哪边,该学什么,学多长时间等等,都尽在父母(妈妈)的控制之下,完全没有孩子做主的空间。

这就会成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的自我是没有边界的,父母是可以随意进入,随意做出决定的,很显然这样的关系,是让孩子不舒服的。

所以这样长大的一个人,在他根深蒂固的经验里,关系里的自我是没有力量的,是没有边界的,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上文中列举到的那些,自然他的人际关系就没有办法长远。

二、情感关系

情感关系作为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会涵盖一些人际关系的特点,比如关系也都是滋养型的才能长久。

那对于情感关系不好的人,主要有这样几种状况:害怕被剥削,不敢进入真正的情感,不敢真实的敞开自己;害怕被抛弃,总是很担心,没有安全感。

与情感关系联系最密切的是最开始的母婴关系,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朱云(化名),她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自由职业,前后谈过好几段恋爱,但是都不长久。她一直在外打工,每个月都给母亲打钱,只给自己留一点点生活费。

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身体不好,给她喂养的是羊奶,并且家里情况不好,很早就断了,妈妈经常在她的耳边哭泣,说她的不容易,她也很懂事,老早就外出打工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朱云的母婴关系也好,母子关系也罢,朱云都是被剥削的,她没有自我的成长和创造,一直在付出,所以导致她怕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对她而言往往意味着剥削,这让她总是患得患失。

当然,每一个人成长状况不一样,但是这个心理学原理去分析的方法是普适的,你也可以用上述内容进行自我觉知,觉知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疗愈。

最后再给大家讲述一下,心理学和赚钱这回事,当然这里不会给大家“吹嘘”什么赚钱的方法,只是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金钱和自我,金钱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回应题目。

我们在上文中讲述了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情感关系是和他早年的母婴关系,父母关系相关的,那一个人和金钱的关系也是如此。

一个在幼年时期经常处于匮乏状态的人,他的抚养者会给他传递一种观念:需求是不好的,金钱是“肮脏”的,那么在他和金钱的关系里,他在骨子里是排斥金钱的,所以他就会赚不到钱。

了解会带来疗愈,了解就会使得一些固有观念产生松动,了解就会使得部分潜意识意识化,进而就会有大的人生改观,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