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是非,用一生去体会

——《悲惨世界》读后感
这是一本一千五百页的经典文学,它值得人们永一生的时间去品读。悲惨的世界,悲惨中却讲述了人生,悲惨中依旧流露着温暖。
一位老人,曾是苦役犯——人人痛恨的罪人,但在一位善人的感化下,心灵变得纯净,但苦役犯的历史却难以抹去,他的一生注定有一层阴影笼罩,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向最爱的亲人们流露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声,那团遮盖在他生命上的乌云终于散开,他在阳光的沐浴下,满足地闭上了双眼。
全篇故事围绕着这位主人公——冉阿让,但同时,又有许多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物出现在这个故事里,从头到尾,冉阿让这个所谓的主角只不过也是其中一条线索,引导故事情节的发展罢了。但其他所牵扯到的许多人物,似乎都充当着主角。所以说这本书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担任着主角,也都是故事的中心。
我觉得这本书之所以流传千古,成为经典,是因为其中的是是非非与人性的善恶都在不停变化,故事中的任何一人也许是无恶不作的反面角色,但到了结尾,他却成了关键人物。相反的,一些人也许本性善良,却在社会的一些欲望中迷失了自我。更多的一些角色你读完后难以描述是善是恶,他似乎只是折射了社会的一种现状,他的出现到死去,你读完后只会从心底油然生出一种悲哀与无助,这种情绪占据了你的整个内心,反而谈不上什么对此人物的喜爱或憎恶。
书中有一名警察,叫沙威。我对他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时而恐惧,时而敬佩,时而感动,时而厌恶。没错,他直至死都未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他这一生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惩恶扬善。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捕冉阿让,真可谓尽职尽责,可令他疑惑的是,最后反倒是他追捕了一生的这个人救了自己。他实在想不通,世界上的善恶界限到底在哪里?这条界限是可以改变甚至消失的吗?最终,他自杀了。他终究未能逮捕这名“苦役犯”,他一生的目标只有一个,而最终却在不解中死去,这令人思考,他这一生将善恶辨别错了吗?也许,也未必。
全文中还有一个人,叫德纳第,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贪图利益的人。他忘恩负义,唯利是图,而最后呢?却是他拨开了重重谜团, 让别人对冉阿让的误解消失。尽管他这样做的目的依然是那一张张钞票,但不得不说,没有他,谁知道冉阿让会不会孤独的在小阁楼中永远长眠呢?说的准确点,这悲情的世上,最后那温暖的结局,还有他的功劳呢,但他终究是恶人啊!
再说到珂赛特,那个从婴儿时期失去了母亲开始就由冉阿让一手带大的女孩。她毫无疑问爱着冉阿让,她视其为亲生父亲,她从小到大得到的爱都来自于这位老人。可她后来呢,残忍地离开了她的“老父亲”,结婚了。是啊,结婚没有什么不对,去追寻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并没有错啊。但当我读到冉阿让孤独地一人回到阁楼,珂赛特却与丈夫在花园中谈笑时,心中犹如刀割,总觉得珂赛特寻觅到归宿就忘了恩人,那到底是非如何?
我想这个世界上,必定有些事情是互相矛盾的,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真正体会,但可以再接下来用一生来领悟,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也许这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疑惑的问题突然觉得善恶难分,是非难辨,这也许就是社会自然产生的结果,我们需要好好用心去认知。
悲惨固然是有,但书名后似乎还隐藏着另一个东西,叫做感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