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章法之递进式

律诗的章法之递进式

所谓“递进式”,是指以四句为一个意段把诗分作前后两节或三节。这种章法多用于咏物、酬唱、咏史、感事的律诗,先是进行描写,如所咏对象的特征、所咏史实、唱酬主宾之间的交往,或者交代所感事物等等,这是第一节,杜甫写了不少咏物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每每使用递进式法的布局,前节的笔墨重在描写物的形态特征。后节的笔墨不能停留再停留在所咏的物、事、史上面,而是递进,重在由此及彼的联想,我们有时也把这种方式叫“两部法”,用这种格局写出的作品不仅逼真地再现了物、事、史的形态和精神,而且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志向或审美情趣。一般来说,律诗的前四句为一节,后四句为一节,但也有前六句为一节,后两句为递进的。我们看看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前四句是就胡马的形与神角度下笔,写它的产地,它的坚挺骨架,它的短小而尖锐的双耳,它的轻快如风的四蹄,这些描写,都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后四句则由眼前所见转入想象,说它所向之地,不存在漫长的里程,即所谓瞬息千里,人们在危难之际可以生命相托。有了这样的骏马,可以驰骋沙场,建立功勋。很明显,后四句写的并非实际目击,而是作者由此时到彼时、由此地到彼地的想象。由于作者没有局限于眼前所见,而是在时空上作出极大的扩展,所以能够生动地揭示出骏马的精神性格。同时,又因为有前四句的实笔刻画,才使得后四句的想象不至于架空。所以说,此诗的笔墨布局是实描与虚拟的结合,实与虚相互映发,成功地展现了骏马的风采。清人查慎行盛赞此诗的章法,说道:“前半只说骨相,后半并及性情,何等章法!”(《杜诗集评》)纪昀则对后四句的想象之辞大加赞赏,说道:“后四句撇手游行,不跼题,妙!仍是题所应有,如此乃可以咏物。”(《瀛奎律髓汇评》)“撇手游行”四字,形象地表述了杜甫咏物能超越时空限制的笔墨特征。我们现在说“甩手掌柜”同意,他虽然不管事,但名义上他还是“掌柜”。

又如,《月》诗云: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此诗亦分为前后两节。前节四句是就月亮本身来写,写中秋来临月光清亮,写蟾蜍入河而不没,写神兔捣药而长生,都是在于强调月光的皎洁。后节四句则递进,由月及人,由月亮转而写自己于月光下的感受,说如此明亮的月光会撩动思亲之情(此时作者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而且,时当战乱,“国西营”(即长安西部的凤翔,是肃宗的临时朝庭所在地)中的士兵也会因为月光的明亮而增添思乡的愁怀,所以劝告月亮不要去照那里的营房。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积淀中,月亮已成为思亲的媒介,所以作者的感慨是出之有据的。那末,后四句所写,虽然离开了月亮本身,却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种由此及彼的写法,也就是纪昀所说的“撇手游行”。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病马》)

前节四句,写马辛劳日久,身老多病,奔走于关塞、尘中,瑟缩于天寒、岁末之月,总之,是就马的外在“表现”下笔。后四句则递进,由外及内,写马的“驯良”品格,写它的厚待主人的“不浅”之意,致使主人不禁为之感动而沉吟。这就在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马的精神境界。就客观角度来说,马是否具有这种精神境界,有待于科学家去研究;但就作者的主观审美角度来说,则马可以具有这样的品格。咏物之作不是自然科学的论文,作者的用意在于咏物而托意,他是借助于咏马而进行人生的审美活动,也就是通过赞美这匹病马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格,来歌颂一种朴素、坚毅、忠厚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老杜的精神境界,故能体之于物,达之于辞。我们在谈用典的时候举了老杜的《花鸭》其结构也是递进式的。前节四句,写花鸭自身洁净,举步闲雅,羽毛不群,黑白分明。是就花鸭本身的特征下笔的。后节四句,却由花鸭转而写到俗物群小,说花鸭形貌和品格招致了“群心妒”,引发了“众眼惊”,并且告戒花鸭好自为之,莫要“先鸣”,以免遭到不测。作者的立意出人意表,是在借咏花鸭的处境以慨叹政治环境的险恶或世俗的污浊。在“花鸭”的题面下,出此立意,实属难得。由以上分析可知,“递进式法”的章法格局,前节在于描绘物象,后节在于寄托情志,物象是引发情志的原由,情志是谋篇立意之所在。杜甫咏物律诗的章法多属于此。小石源《谭嗣同百四十年祭》:

“无力回天”句未磨,神京沉醉又笙歌。宫中早定帘垂策,海上风闻衣带波。(康有为在日本说奉衣带诏讨贼)百四十年新气象,一千万里旧山河。旌旗变幻龙庭主,唤起英雄说共和。

前四句写谭嗣同和戊戌变法。后四句写谭就义后一百四十年间事,最后归到祭上面,是典型的二节递进式。

杜甫《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前六句均就落日着笔,后两句突然宕开,是为前六后二递进格式。小石源的《午梦》:

松萝绕洞云,淑气四时匀。打果乱棋局,看山取茯苓。歌停知鸟倦,香笑绽梅唇。推枕终无奈,长街正唤人。

前六句均为梦境,后两句点题,也是前六后二递进格式。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一句,所谓的“四步法”也好,“递进式法”也好,其实与前面的起承转合并不矛盾,只是我们考察的角度不同,比如说有人说某人是高瘦的个子,另外一个人说他性格温谦,同是一个人,只是评价的角度不同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