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模拟题精选—化学与STES5​:化学与科技

1.(2020·北京石景山区一模)对以下科学家的发明发现,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帮助很多人摆脱了疟疾的威胁

B.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NaHCO3

C.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解析】选B。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帮助很多人摆脱了疟疾的威胁,A正确;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B错误;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C正确;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D正确。

2.2018年是我国化学科技丰收之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解析】选A。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纳米材料指的是组成材料的晶粒处于纳米范畴或材料的组成颗粒最小是纳米范畴的,所以金属纳米材料不一定是胶体,C错误;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转化率,故D错误。

3.(2020·吉林德惠一模)人们从冰箱中取出的“常态冰”仅是冰存在的多种可能的形式之一。目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多孔、轻量级的“气态冰”,可形成气凝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态冰”和“气态冰”结构不同,是同素异形体

B.“气态冰”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比“常态冰”更活泼的化学性质

C.18g“气态冰”的体积为22.4L

D.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解析】选D。“常态冰”和“气态冰”是水存在的不同形式,状态不同,但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常态冰”和“气态冰”是水存在的不同形式,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气态冰”是形成气凝胶的冰,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8g“气态冰”的体积小于22.4L,故C错误;“气态冰”的分子是水分子,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4.(2020·宁夏六盘山二模)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带一路”,丝绸制品严禁用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漂洗

B.“乘风破浪”,航母上的钛合金铆钉可抗海水腐蚀

C.“筑梦天宫”,火箭助推剂--液氧在工业上可通过分解氯酸钾制得

D.“直上云霄”,客机所用燃油是石油的分馏产物

【解析】选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所以丝绸制品不能使用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漂洗,故A正确;钛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质,故B正确;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液氧,故C错误;客机所用燃油时航空煤油,为石油的分馏产物,故D正确。

5.(2020·天津和平区一模)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的是(     )。

【解析】选A。液态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故A符合题意;合成全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属于化合物,不是非金属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开采可燃冰,可燃冰的成分是(CH4·nH2O),甲烷是化合物,不是非金属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超强钢的主要成分是Fe,属于合金,是混合物,不是非金属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

6.(2020·山东省高三模拟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科学家们使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只需要一步就能产生液态烃(碳原子数可高至13),同时放出热量

B.美国莱斯大学某研究团队发现大量金纳米颗粒(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聚集在肿瘤周围并被癌细胞吞噬后,用红外激光脉冲使其周围温度迅速升高并汽化临近的水分子,产生极其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迅速膨胀并爆裂,可以撕裂癌细胞

C.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被称为分子手术的技术,可以将两分子水注入富勒烯C70中用于研究水分子内的氢键作用

D.广州大学清洁能源材料所刘兆清教授研究团队在非贵金属催化剂碳化钼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催化剂不仅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还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解析】选B。由烃的燃烧反应可知,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液态烃和氧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不可能放出热量,故A错误;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nm~100nm之间,故B正确;水分子内无氢键,水分子间存在氯键,故C错误;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7.(2020·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海冰是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海水冻结时,部分来不及流走的盐分(设以NaCl为主)以卤汁的形式被包围在冰晶之间,形成“盐泡”,其大致结构如图所示,若海冰的冰龄达到1年以上,融化后的水为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冰内层“盐泡”越多,密度越小

B.海冰内层“盐泡”内的盐分主要以NaCl分子的形式存在

C.海冰内层NaCl的浓度约为1×104mol·L1(设海冰的密度为0.9g·cm3

D.海冰冰龄越长,内层的“盐泡”越多

8.(2020·佛山一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

D.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解析】选B。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金刚石的构成元素为碳,属于非金属单质,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原子守恒,CCl4和金属钠反应得到金刚石(碳单质),另一种化合物包括Na和Cl元素,为NaCl,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