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汽车】小鹏汽车B轮融资幕后:何小鹏的变与不变

点击上方 e汽车 关注我们

文 | 韦一笑

微信号 | eautocar


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用超过4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宣布正式并购整合UC。这宗交易,创造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纪录,也让UC的联合创始人和产品总裁何小鹏实现了财务自由。

2018年1月29日,由何小鹏掌舵的小鹏汽车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总额2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和IDG资本联合领投。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这一次,何小鹏说,他的愿景是“让出行变得更加美好”,为此他愿意“All in十年”。

——题记

前几天翻知乎,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讨论,就是“如果你已经财务自由了,你会怎么过?”里面的回答千奇百怪,普通一点的都是买房置地、环游世界。有个性的有想买个小岛与世隔绝的,也有想娶个明星回家秀恩爱的。唯有一个回答是说“希望能够继续创业,做更大的事情。”当时我对这个答案很不理解,因为都知道创业是件又苦又累甚至要脱一层皮的事情,都已经财务自由了干嘛不享受生活。直到不久前在香港采访了何小鹏,我才知道有一种人就是生命不息、激情不止。

1月29日,何小鹏出现在了小鹏汽车B轮融资新闻发布会上。据他透露,就在5分钟前,小鹏汽车才刚刚结束了其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董事会。何小鹏并未透露这次董事会的内容,但从他轻松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次董事会应该是一次愉快的会面。

在这次B轮融资发布会上,何小鹏透露了小鹏汽车未来的融资计划,他表示:“据我所知,我们现在的融资额度在新势力造车中排在第二,但是我们今年会完成超过10亿美金的融资额度。”并表示,小鹏汽车的产品逻辑是以中国的年轻互联网用户为核心用户群、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为核心创新差异化、做高颜值、高品质、高续航和高性价比的电动车。

“在众多的新造车企业里面,我们要把自动驾驶和互联网做为我们核心的创新点。”何小鹏说。

众所周知,在中国,第一次创业成功的人,多数都去做了投资,或是退休,选择连续创业的人比例非常低。因为再创业,需要放空,需要有勇气归零,要蹲下身来面对一切。但何小鹏不同,他更喜欢的生活是亲自掌舵、乘风破浪。

创业的“每一步都算数”

何小鹏1977年出生于湖北黄石,199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2004年,27岁的何小鹏与梁捷一起,辞职创办了UC优视。这次All in,改变了何小鹏的命运。10年后,阿里收购UC优视,何小鹏在收获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加入了阿里大家庭,并先后担任了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如此顺遂的经历与何小鹏自身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是互联网圈最富极客精神的“产品经理”之一,天马行空,想法非常多。娃娃脸的他也有着极好的人缘。此外,理工科出身的何小鹏还是一个非常沉得住气的人,据说他的爱好之一是钓鱼,这可是一项公认的“稳、准、狠”运动。

此前,在UC的时候,这三个特征曾令其受益匪浅。因为爱思考和触觉敏锐,何小鹏及他的合作伙伴于2004年创办UC后,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也领导UC进行着不停地转型,从JAVA到塞班,从塞班到安卓,从单工具到多工具,从多工具到工具与内容的组合……作为负责产品的何小鹏几乎主导了UC全部的产品路线图,这为UC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丁磊、李学凌、俞永福、雷军、马云等互联网圈鼎鼎有名的大佬们也进入到了何小鹏的“鹏友圈”。

十年的UC创业,何小鹏及他的合伙人做的非常有节奏,没有因为没有赚快钱而迷失方向,也把握住了该把握的“窗口期”。

而再度创业选择造车时,何小鹏身上的这三大特点,也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着小鹏汽车的发展战略。

在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后,何小鹏以跨界融合的姿态整合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并迅速转换成了小鹏汽车的“超级产品经理”。在他看来,传统汽车人看汽车设计理念更多的是从工程师维度,重点还是看看底盘、引擎、看看工艺。而互联网人的思考定位是不一样的逻辑,产品经理人的核心思考是用户的刚需,为什么用户会使用它,怎样让用户不用脚投票,以及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的时候,如何建立更强大的运营体系。因此何小鹏希望小鹏汽车所选择的用户群是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流的用户群。

“小鹏汽车不做差的车,因为差的车没有智能能力,没有互联能力,没有自动驾驶能力;同时,小鹏汽车也不会做很贵的车。”对此,何小鹏明确表示。

而何小鹏的好人缘也为小鹏汽车带来了巨头们的巨额融资。“我是追了小鹏十年时间,我们是2008年投资UC的。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小鹏汽车B轮的融资发布会,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参加了A+轮,也继续参加B轮。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十年,多追二十年!”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B轮融资大会上表达了对于小鹏的信任。

IDG资本合伙人杨飞也亲自赶来为何小鹏站台,“对小鹏汽车的投资,是IDG资本在2018年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我跟何小鹏是十几年的朋友。在我们内部,小鹏不光和我是朋友,和我们老大周全也是很好的朋友。”

在整个融资发布会的现场,何小鹏的思路之清晰、视野之开阔、逻辑之完备,以及许多坦率的表述,从他始终微笑的嘴角说出时,都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些分享或反思背后,均代表着何小鹏作为中国互联网业领军者之一对小鹏汽车未来战略的深度思考和坚持。他说:“我个人觉得造车比造手机复杂多了,一倍时间可能还不够。想要成为真正世界级的强者,在中国,我们这种新造车公司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0到15年。”这其中,2020-2021年,被视为新能源造车热潮的分水岭,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那时可以“上牌桌”。

小鹏汽车的road map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据何小鹏介绍,小鹏汽车的融资与团队资源都倾斜在了研发上,据悉,小鹏汽车在完成B轮22亿元融资后,累计融资已达到了50亿元。“股权融资的现金能够放在研发和设计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钱。”何小鹏称。

而在谈到产品逻辑时,何小鹏则用了“四高”来总结。首先是高颜值,“中国的年轻人对颜值要求特别高,所以颜值是第一的”;其次是高品质,何小鹏透露自己的第一台车就是雷克萨斯,他本人非常欣赏丰田的造车哲学,能用不是很贵的成本做出很好的品质,因此小鹏汽车未来在品质管控、研发设计以及供应链上也将向丰田等企业靠拢;第三是高续航,包括车的里程要高,还有充电要方便,小鹏汽车2017年已经在广州建了超充,今年一定会在全国建更多超充;第四是高性价比,这也是年轻消费者的突出性诉求。以中国的年轻互联网用户为核心用户群,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为核心创新差异化,做高颜值、高品质、高续航和高性价比的电动车,这是小鹏汽车的核心卖点。

目前,小鹏首款互联网汽车G3已经在今年CES上正式发布,按照计划它将于年内正式上市。这款车规模与品质的交付,被何小鹏视为是小鹏汽车今年最大的挑战。他表示,“规模品质的交付是三个词的简单组合,实际上真的很难。规模、品质、交付,需要把整个组织体系建立起来。造出几十台品质不错的车难度很低;但每个月都造出一千台、两千台有品质的车,那整个供应链、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是非常非常难的,这是我们今年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而在谈到未来产品规划时,何小鹏表示:“从品质的角度考虑,我们现在只做很少型号的车,每年大概只推出一款,在2020年以后会稍微快一点”。

销售服务渠道层面,小鹏汽车会在超充、旗舰店和体验店方面下很大力气,还会在线下活动做一些探索。对此,何小鹏说:“小鹏汽车在售后方面一定要做出核心的东西。第一个是效率,效率如果不提高是赚不到钱的,第二个要尽量自主可控,在最近一年甚至是一年半里面,这两条线上会考虑自主创新探索,然后拼命学习,在销售上不断招人进来,听他们各种不同的想法。”

此外,据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也将实地参与海马汽车生产的过程,无论从人员部署、制造流程还是管理品控方面都将展开深度合作,以确保产品品质。

从这样的实现路径可以看出,小鹏汽车是确确实实的在做一款有品质保证的电动车。虽然同属于新势力造车的大营,但小鹏汽车的梦想远迥异于一些PPT造车的企业。小鹏不止是想造车,而且是想造老百姓都买得起的、有品质的、靠谱的电动汽车。

就像何小鹏自己所说的,进入造车行业他主要学会了两个词语:“学习”和“敬畏”。

目前,在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在各个关键节点都已处于领先地位。新车从Beta版、工程量产车(1.0版)到小鹏汽车G3(2.0版),已完成2次迭代,扎实的交付和落地能力得到行业内认可。此外,小鹏汽车还首家于2016年9月发布Beta版样车并首次举办试乘试驾活动;首家于2017年7月获得国家工信部产品资质公告;率先在2017年10月实现首批工程量产车(1.0版)在郑州成功下线;并首次于12月3日交付京牌1.0版量产车给首位车主何小鹏。占地3000亩投资百亿元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肇庆基地)已于2017年12月11日奠基动工……

去年底,何小鹏给全体小鹏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在信中,何小鹏说“创业让人上瘾,前进的推背感让人不知疲惫。”,并“期望所有同学(指小鹏员工)都将汽油车丢到车库去,多开我们自己设计和生产的互联网电动车。”呼吁造车要造“自己、同学、朋友都抢着买的好产品。”

而对产品至臻完善的追求,对做一家以自主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中国汽车公司的坚持,以及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赢得国际竞争的信心,也让小鹏汽车距离成功越来越近。用何小鹏的话,这叫“少年不老,梦想发生”。

微信名:e汽车

新鲜资讯,内幕深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