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丢掉的生活气息,全藏在这部老电影里

为什么怀念老电影,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个喜欢和关注国产电影的人都有自己的依据,老电影是什么?老电影有什么好,那得对比一下才知道。当代的很多院线电影商业气息太过于浓厚,浓厚的商业气息必然会掩饰掉电影原本的味道。这样以来,四处散发着电影本来面目的老电影就成了香饽饽。倒不是说老电影在技术上有什么特色,而是说老电影说的是生活。

当架空的故事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人们便会忘记了电影本身的记录作用,在记录生活的基础上诞生出来比生活更加艺术化的作品,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老电影,就是这个一部充满着生活化气息的艺术作品。本片就是《咱们牛百岁》。

《咱们牛百岁》说的是一个地地道道且非常有情感的农村故事,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原本靠着大锅饭生存的模式一下子被颠覆了。胶东某农村的支部委员牛百岁将别的小组不要的“懒人”全部归置到了自己的小组里,并带领着大家一起共同致富。然而这几个人却如同一盘散沙一样聚不拢。而在帮扶过程中,牛百岁自己家的后院也时常着火。这样的现状之下,牛百岁凭借着自己的一颗热心将这几个人暖化了。最终,他们重新对生活树立起来了希望,并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要是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本片确实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是要用今天的质量来衡量,本片也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很多人因为本片是主旋律就刻板偏见一般的给本片加上一个盖头,从而忽视了本片优秀的叙事以及精妙的人设。这是当今很多电影所不具备的。

国产电影或者说一部优秀的电影该具备哪些特质?我认为接地气永远不过时。所谓的接地气是需要创作者真正的去了解生活,去体验生活,并从生活中得到一些启示,能有新的发现等等。这些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所需要做的基本功。然而当代的很多导演却喜欢架空叙事。架空叙事的后果就是当观众去看电影作品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游离感,因为影视作品中展现的生活场景太过于虚幻,正常的逻辑是完全讲不通的。这也体现了创作者本身生活感触的匮乏。

而《咱们牛百岁》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生活感的丰富,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变化无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个核心被作为本片的产生背景,而借用这个背景之后,不同的村民的不同反应则是本片戏剧化效果的核心点。有了这两个核心,本片在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时候得心应手,加上创作者本身丰富的生活体验,拍出来的电影自然会获得观众的认同。

我们往往在强调创作的时候,总是会忽视一般观众的观感,因此,很多创作者在一部让他自己觉得意味悠长的作品中却很难获得观众们的认同,这就是很多创作者的通病。而而本片从人设以及生活化的场景上给诸多创作者一种启示或者是做了个榜样,然而在当今时代,这样的榜样作用并没有被主流创作者所接纳,因此,我们作为观众,才会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老电影上。

《咱们牛百岁》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之前的老电影中,农民的形象大都是热情且具有正义化的象征的,然而本片中的懒汉田福以及小偷新良等都是一种跨越式的颠覆。这种颠覆在之前的影视创作中很少见。既然能颠覆,那就能有更多的创新。虽然本片是借用主旋律背景,然而在颠覆之余,也是给很多观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想想看,牛百岁所在的村不过是一个集中了农业生产发生大变革之后的种种现象以及诸多人群。而片中的这些人基本上在当时的农村都有着普遍存在。田福虽然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然而他所代表的是诸多本身有缺陷的农民,他们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生活并不会因此而改善。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像田福一样懒,他们或多或少有别的原因不能和一个正常人一样去劳作,然而当制度变成他们吃喝自理的时候,他们也是需要千千万万个牛百岁去帮扶的啊。

因此,本片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牛百岁这样一个热心的基层干部形象来给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即使是制度发生变化,也不会有人彻底的被丢下,即使是没有人愿意接纳这些劳动力缺失的农民,总会有热心的党员干部站出来帮他们脱贫。这或许才是本片的最核心的意义。

质朴,热情,且用劳动来创造价值,洗刷自己曾经的名声。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是人们的干劲十足。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怀念老电影中的国人的真实原因。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