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二

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二

原文:

《说文解字·叙》:“仰则观象于天,

解读:

《说文解字》:“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秊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大鼻大耳大牙及四足之形是象之范式。

象与“相、想”谐音。古人借象为心中之相最大之相似者。《康熙字典》:“又【韩非子·解老篇】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状也。【左传·桓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类命爲象。【注】若孔子首象尼丘。【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二曰象。【注】谓灾变云物如衆赤鸟之属,有所象似。【前汉·王莽传】白炜象平。【注】象,形也。万物无不成形于西方。”。

《康熙字典》:“又【王安石·字说】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系辞】在天成象。【疏】谓悬象日月星辰也。【礼·乐记·注】象,光耀也。”

天上的日月星辰风云变化犹如一幅幅图留在念想之中谓其现象。观察天的变化现象可以明白天的变化的规律。而在大几千年的这个举动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那个时代有“以通神明之德”的想法实在是太伟大了。可以想见我们现在的文明,很可能就来自于怎么看明白神的心意这一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