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投石激血性,七尺男儿跪吴门

圆通在QQ上给小珠发来了一份文件,是他将去年六月,四地金都太极聚会上,轩源带去的“寻找零状态,守着心中的无极”主题录像,重复看,心悟,再以文字写出来。

小珠打开看时,好似回到那当时。圆通的善学好学,也感染着小珠。小珠说:“我把这份文件带给轩源师看。”

圆通说:“好!请轩源师看看,如有哪里不妥的,请指出来。”

这周日饮早茶时,小珠把打印好的文本带了出来,交到轩源手上。

轩源仔细看过,基本是他的原意,脉络清晰,不由得几番赞叹,赞圆通的细心与担当,叹圆通心胸之广大,马上与圆通通电话,表达他的感谢之意,感慨他们对太极拳的痴爱,及他们南北的缘分……

文哲也来到了。轩源待他坐定,将文本递给文哲看。

文哲很快投入,非常感兴趣,说:“很好!很好!老师的理念,在哲学上是本源论,我非常认同。”

轩源好奇:“你学哲学的?”

文哲笑说:“我读大学的时候,曾修习过哲学。”

“啊!这太好了!我原来担心你年轻好武,要挣扎一段时间才能清静下来,没想到你对哲学有研究。这样你对拳的理解,就有更高的层面了!”轩源很高兴。

“我了解的许多人,理解拳理的,在体悟上放不开,缺乏武者的韧劲与胆识。体能好的,又容易耽于胜负之争,对文理不以为然,一味强调功用。有的身体素质好,文理也通,但拘于自身性格,或怯懦,或不够包容,或自以为是……也妨碍了学拳吸收。所以来学者众多,成者寥寥,这也是我的心事,我的苦恼……”

“文武兼备,方为太极。文哲,你的素质好!是一块料子!你要用心打磨。但这条路不是平坦通泰的,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

文哲垂眉连连点头:“这段时间我退出了群,很多人私聊我,问怎么不见我了?什么时候玩玩?以前一有机会,我就会去找他们玩的,他们也喜欢找我玩。但是这段时间清静下来,觉得老是跑来跑去也没有什么意思。水平上到一定程度就有瓶颈,想突破,旁边的人固有的思维和习惯会拉着你很难跑出来。所以师父您说的很对,拳要常清静多自悟。”

茶后来到练功场,轩源便与文哲玩玩推手。

文哲的手法身法,对许多人是好使的。但对着轩源,就使不上。每见他俩贴身回旋,轩源轻松潇洒地把文哲或拿或放,文哲每每抱头缩身,神色畏惧。

可当他面对伟城、小明、明昊等师兄弟时,即换了个人似的,意很快,不断在问在渗透,一问着就上步上手,虽然手上带劲力,但他的整体结构,整体劲和手法运用,都比较灵动,推手时有策略有思路,不是一味强推。

伟城一点不能大意,勉强维持。小明接得稍慢,即被文哲欺身而入,身形在他的压迫下大变,平时练的发挥不出来。明昊更是没法子,任由他拿发了……

过后小明嘀咕着,不喜欢和文哲这样的风格玩……小珠掩嘴笑,想起自己也是不适应岳海涛的玩法而生嗔。

轩源冷眼旁观,嘴边带丝笑意,对小珠说:“就是需要文哲把他们的血性激活!”

稍停,轩源与伟城和小明说:“菩萨心肠要有,霹雳手段也要有!只有善没有恶,那是信息不全。你们在强手面前,就紧张了,紧张就方寸大乱了。我就做好自己的,他强任他强嘛,文哲你过来……”

轩源的状态,像是一个饱满的、充满着弹性的空间,无论文哲如何挤迫他,变化角度方向不断寻找,轩源应势前俯后仰打靠,都是保持饱满有弹性的。当轩源敛神一收,气敛入骨再透发出来,文哲像个小孩般被轩源左提右溜,常被轩源的大势镇得耸肩缩背,哇哇笑着跳开。

“伟城,你有个习惯,紧张时就出现了。就是你总会用双手抓着他的胳膊,看起来好像是管住他的手了,实际上你也被自己捆绑了!全身都是手呀!全身每一个毫毛孔窍都要粘着对方呀!他失中了,才运用手法。他有中定时手法是没用的!”

“对方失中定了,我才用手法。手法其实就是腕点的运用,不在手上!他过来,要拿我右肩,我右手虚接,顺势一让,他失中了,我腕点一转,整个拿住他,再送他出去!这个过程,不是用手拉、抓、拔,腕点是手上的枢纽,随机变化的。”

“腕点也不是单独使用的,虚接带抹意,要抹起对方全身,抹起根,才可发挥作用的。抹,抹深了会抹到骨,对方会顶,是抹不起对方的。抹浅了更没有用,蚊子抱不起大象!”

轩源继续说:“这个抹呀,不能与对方有抗有排斥,要有一种亲和力,他很舒服的!我之所以有强大的功能,是因为我有亲和力,能够把对方亲和,才能做到其他的……”

轩源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去感受一下,可谓百讲而不厌其烦。为了印证,小珠被轩源拿发了一次又一次。

不过轩源没有作强大的发放,力度是刚刚好,小珠感觉轩源的劲路如丝带贯穿全身,或拧转,或掷或甩……身子也随之变轻了。也因为轻灵了,才有这些由手贯穿至腰至脚的连带感。

这些体会,留在小珠的体感记忆库里,对小珠理解何为丹,打下了烙印。

三天后,轩源来电话说:“小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文哲在我们这个圈子出现,就好像投了一颗石头,将池水激活,让我看到希望!文哲有见识有经验,有不服输的精神,是块很好的料子。”

“文哲向我提出拜师,我一开始没有答应,让他先学会拳架,平时可找顺景小区的师兄们学练,他就住在顺景小区附近。我问顺景小区的师兄们觉得文哲这人如何?他们说文哲心性还可以,我便动心起念想收他为徒。”

“初步定于今天晚上文哲设拜师宴拜师,你也来做个见证人吧。这个小伙子刚在南城起步,经济不太好,所以一切从简。你下午早些过来,我们聊一聊天。”

下午,小珠如约提前赶到酒家,轩源已在小包间里。

小珠坐下,轩源就打开话头:“我曾说修行要有四点,一,向圣人学习;二,感恩;三,忏悔;四,真疑在前。近几天再看虚云和尚真疑在前的故事启示,受益匪浅。”

故事说道:虚云和尚不与大部和尚口舌辩机锋,只证实修,一坐七天七夜,这种修为已相当高。更精彩的是虚云和尚出定后,大部和尚对他质疑:“这段时,你在定中,可有觉知?如有觉知,则不为入定。若是没有觉知,那岂不是坐枯禅吗?所谓死水不藏龙啊!”

虚云和尚说:“要知禅宗这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心见性。若是真疑在前,其心自然清净。由于疑情不断,所以不是无知。也因没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虽然没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针掉地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别而已。虽然不起分别,因为有疑情在,功用不断,所以不是枯定。虽然不是枯定,这亦只不过是功用路途中事,并非就是究竟的……参禅修道的人,必须将此疑情,疑至极致,一旦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无声啊。”

轩源将此段对答反复寻味,好像心中有疑团因它而凝聚,又因它而散开!之前一路寻寻觅觅,支撑他走到今天,原来是轩源未曾谋面的“真疑”朋友,一直在前方默默引领着他!今朝一旦认识它庐山真面目,幸会之时,又是相逢相识,又是敬畏敬重。

“最要紧是对路头!”

“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起休。”

惜福啊!要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这一路说下来,人也陆续到了。文哲今晚的神色,多了几分尊重和敬畏。

顺景小区的三个师兄也过来见证,看人来齐了,轩源对文哲说:“文哲,我今天很高兴,但也有风险。大家都知道你是有点名气的,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寻找零状态,回归本源,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对你有期望,所以,你的拜师,也会与一般人有点不同,我要求你跪拜!”

文哲当即来到轩源面前,“卟”地就跪下了,小珠忙把茶水递给文哲,文哲双手奉上,轩源接过,一敬天地。

再奉茶,轩源接过,敬吴门先辈。

第三杯,轩源接过,站立起来,双手举杯仰头喝下。

礼毕,众人回位上坐下来,菜也上来了。

轩源的谈兴不错,大家吃着,聆听轩源说他的经历,说一些学拳故事……离席时,已近十点了,尽兴而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