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珍贵老照片:6岁陈寅恪与兄妹合影,囚徒被刑具折磨

原创 清朝珍贵老照片:6岁陈寅恪与兄妹合影,囚徒被刑具折磨

2021-05-28 08:00

在清朝题材影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光鲜亮丽的人物、繁华热闹的街道,历史上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小编整理了一组清朝灭亡前的老照片,带大家回到那个历史情景,直观感受被定格的瞬间。

“内殿写字人”太监白祥绂档案。

清朝宫廷里的太监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就是文盲,皇帝担心他们干预政事,限制他们看书学习。只有那些在御前承旨的“写字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大多写得一手好字,随时誊写皇帝交办的文书任务。

江南某地的杂耍表演。

清朝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民间的娱乐方式比较贫乏,江湖艺人的表演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休闲时刻。当然,这类表演比较简单,道具仅有几张桌椅、几把刀剑,有的带着猴、羊等动物。艺人往往拥有绝活、绝技,足够让观众惊叹。

广东一家彩票公司。

晚清彩票卖得十分火爆,玩法五花八门,有商办的、也有官办的。彩票是当时社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上至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下至市井小民,都纷纷去投注,“街上行人走卒,立谈偶语者,皆买彩票之事也”。

账房先生。

古代的账房先生就是店铺的会计和出纳,管理着钱财的进项和出项。因为有一定的文化,能写会算,而被尊称为“先生”。

陈寅恪(右一)兄妹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896年,地点位于湖南巡抚衙门的花园,他们的祖父陈宝箴担任着湖南巡抚一职,父亲陈三立协助陈宝箴推行新政。陈寅恪时年6岁,他在长沙出生并在此长大成人。

杭州钱塘门。

钱塘门是杭州西城门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自宋至清历代沿用,1400多年未改名、未易地。它濒临西湖,相距不足100米,城内百姓游览西湖多由此门出入。

杭州西湖雷峰塔。

这张照片是在西湖的小船上由北向南拍摄的。当时的雷峰塔已经破破烂烂、摇摇欲坠,自明朝嘉靖年间起近400年没有修缮过。历史上所说的“雷峰夕照”美景,即如照片所示,与你想象的一样吗?

被刑具折磨的囚徒。

这种颇为机巧的刑具,应为地方官的发明,专为威慑犯罪嫌疑人。不过,照片中的囚徒似乎没当回事,他双手、双脚都被捆绑,姿势也很难受,竟然还面带微笑,莫非是“久经考验”的惯犯?

肃亲王善耆的福晋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身着礼仪等级最高的蟒袍,显然很重视这次拍摄。在镜子前留影,能把人的多个侧面摄入镜头,充满摄影师的巧思。

带孩子的母亲。

母亲用布袋把孩子绑在背上,可以腾出双手去干活。旧社会的女性虽然一般不用到社会上打工谋生,但家务劳动十分繁重,既要养育孩子,还要侍奉公婆,既要洗衣做饭,又要打扫庭除,比男人还累。

首赞

+1

阅读 (1.5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