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喝这杯茶

春分这段时间,我们的气血开始向外走,也连带着肝火一起发了起来。

原因是春分处于一个很特殊的时间点,它是今年庚子年的二之气。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厥阴风木。

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大家从“火”和“风”这两个词语来理解就比较简单了。

“火”是热量,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来源;而“风”,能带动种子破土而出,自有一股生发的力量。

这两个气运遇到一起,一个风,一个火,相互煽动,彼此都会接受到对方的助力变得旺盛。

所以春分之后,天气会迅速变得暖和。最近你可以观察一下,会发现街道上所有最嫩的绿都呼呼冒头,树梢一天一个变化,空气里却全是草木清澈的呼吸。

气血也感知到了温度的变化,认为不会再有寒冷的天气伤到脏腑,便从体内深处,慢慢往外发散,想要走到我们的皮肤上来。

这个过程中,身体里原本有的很多淤堵,都能借着气血的力量疏通。

所以很多手脚冰凉,或是身体乏重的女生,这段时间早上起床都会觉得轻松许多,有想要出去运动的欲望。
但还有一个情况是,对于一些经常熬夜,长时间对着电脑的女生来说,她们本就肝血不足。
气血往外走之后,肝少了血液的滋润,就像树没了水的浇灌,肝阳就会烧的很旺,人也就跟着上火。
所以不少朋友最近会感觉到:

1.特别容易生气,一点点小事就会让人觉得烦躁,想要爆炸。

2.稍微吃一点性温或者补的食物,比如桂圆红枣水,就会上火。出现牙龈肉红肿,喉咙也痛等情况。

3.容易头痛,特别是经期的时候,还会有伴随乳房胀痛的情况。

4.肋骨或者胸口会感到胀痛。

5.脸上长痘痘,嘴边也起了小泡或者嘴角发红。

6.睡眠质量比较差,晚上2、3点容易惊醒。

上面说的情况,只要符合1条,就说明你有一些轻微上火的情况。
此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清理一下肝火。先让身体保持到清透的状态,接下来再来调养肝血。
先清后补,让身体有余地的去接受和吸收补的东西,才能让它恢复到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
喝一杯栀子舒甘饮
在呵护脾胃的基础上,清理肝火
-
说到清理肝火,很多朋友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比较寒凉?担心伤了脾胃。
火主升,有向上的特点。中医讲肝火上炎,当我们体内肝火过旺的时候,大部分的症状都集中在上半身。
因此很多姑娘们会出现,上身一片上火的情况,但中焦脾胃又是寒凉的,稍微吃点生冷的食物,又会容易拉肚子。
我会比较推荐大家喝这杯栀子舒甘饮,它是由麦芽、茯苓、平阴玫瑰、蒲公英根、佛手、栀子、桔梗、紫苏叶搭配的一款小茶饮。
能在呵护脾胃的基础上,帮助我们轻柔的化解肝火。
栀子、蒲公英根都是清肝火的。
《得配本草》在讲栀子时说,“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
栀子特别擅长处理肝气郁结化火的情况,火气清了,肝气也会慢慢平息下来。
蒲公英也能清,它的效力是直接可以到达乳房的。在中医看来,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像很多乳房问题都是因为体内化火出现的淤堵。
蒲公英能直通通肝经和胃经,对乳腺增生、乳房胀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茶方里的麦芽和茯苓是健脾的,能在清热的同时守护好我们的脾胃。
茯苓的生长很特别,农人会先把茯苓菌种抹到松木段的两端,埋在土中,就会长出茯苓。
脾属土,而茯苓就是深埋于泥土地里而生长出来的。茯苓吸收了满满的“土气”,因而很补脾气。
很多朋友都知道麦芽是消食的,但它和茯苓搭配在一起,能增大本身健脾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
而且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挑选炒麦芽,原因是炒过的麦芽健脾的作用会更强一些。
玫瑰和佛手是梳理肝气的。
《本草再新》说玫瑰能“舒肝胆之郁气”,对于肝经上郁结的气机特别管用,光是嗅到香味都能让心情舒畅不少。
搭配的佛手能增强整个茶方疏肝的作用。佛手的香气与柑橘类似,但是远比柑橘的香味更加清透、持久。
不管是用闻,还是直接泡茶喝,都能打通身体气机,让我们全身都变得轻盈起来。
桔梗和紫苏叶都有宣发的作用。
有点类似于一条输送带,能把药效功能传到身体不舒服的地方,并将气机给疏通了。
食材:平阴玫瑰 / 茯苓 / 佛手 / 桔梗
麦芽 / 紫苏叶各3g
栀子 / 蒲公英各1.5g
做法
将所有食材稍微清洗一下,放入壶中。如果肝火比较厉害的朋友,可以把栀子和蒲公英调整到3g。
往壶中倒入适量的纯净水,煮沸后即可关火,让食材的药性被充分析出。等到茶水的温度变得适宜,就可以饮用啦~
小茶方的味道比较清淡,刚开始入口的时候,是玫瑰的清甜的香气,混合着麦芽饱满的谷物滋味,让脾胃感觉到很舒服。
咽下去之后,会有紫苏叶清爽的滋味在口中绽开,让上火的身体得到清润的抚慰~
拍一拍这2个穴位
散去身体的肝火
-
中医有一种通过拍打来刺激穴位的方法,可以疏通身体的经络,加速这个部位的气血运行。
推荐大家拍打身体2个穴位,分别是章门穴和大包穴。
章门,意思是出入的门户。肝经里运行的气会在这个穴位停留,所以叫做章门。拍打这个穴位,可以很好的疏散郁结的肝气。
大包穴是脾经上的一个穴位,“大”是说,这个穴位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包”,是包裹的意思。
大包穴能总统全身大络,经常拍打大包穴除了能够直接刺激脾经之外,也能让全身的经络得到疏通。
如何拍打?
1.拍打的方式很简单,这两个穴位分别在身体的左右两侧。拍打的时候,用左手拍打右边的穴位,反之重复就可以了。
2.轻轻拍打穴位,每拍打5~10下,就交替拍打一下,打到皮肤微微发红,有些发热就可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