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副名人挽联,寄托哀思,文采一流,情真意切令人深思

挽联是专门用于哀悼死者、治丧祭祀的对联。通常来说,挽联既要体现死者的生平,又要展示对联作者与死者的关系,所以,想要写好挽联是比较困难的。

换句话说,一些好的挽联在文采上是比较惊人的,因为也被众多对联爱好者赞赏连连。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来欣赏3副名人挽联,寄托哀思,文采一流,情真意切令人深思。

第1副: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个对联是黄兴写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挽联。黄兴本人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对牺牲的烈士感情非凡。

所以他这副挽联不但情真意切,感染力深厚,而且带有一种旁人无法感受的亲身经历者的“愁绪”。

所以说,黄兴的心态,既有一种悲痛,一种愁绪,同时呢,也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勇猛”。虽然牺牲很大,但是身为同志,黄兴希望有志之士都能够振作起来,继续为拯救民族而努力奋斗。

第2副:慨此日骑鲸西去,满腔血洒向空林,七尺躯委残芳草,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揪魂魄,愤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余,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还真性,三分月悟出前身,愿从兹为樵为渔,结鹿友山中,订鸥盟海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这个对联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写给自己的挽联。有朋友会觉得奇怪,挽联还有写给自己的?没错,古代一些人到了晚年,觉得可以给自己“盖棺定论”,认为自己的评价反而比别人的吹嘘更精确更符合情况,所以就有了“自挽”对联。

我们都知道,左宗棠一生是比较传奇的。他本是读书人出身,却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就,不但名重一时,还成为了民族英雄,可谓一生圆满。

所以左宗棠给自己的挽联,虽然也感叹死亡的可怕,可是没有太多悲伤的语气,相反充满了英雄之气,慷慨而又悲凉。再加上左宗棠本身熟读诗书,文武双全,所以他的对联也比较文雅,可谓文采飞扬。

先来看上联,“西去”也就是“归西”,在古代有“死亡”的意思。而“骑鲸”,乃是与李白相关的典故,相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浔阳,所以这里也用来表达左宗棠走向死亡的意思。

蒿、薤,指古代挽歌“蒿里”、“薤露”。相传人死后,魂魄归于蒿里也。“薤露”则是说人的生命如露水一样脆弱。

“满腔血”与“七尺躯”可以看出左宗棠非常自负,认为自己乃是英雄,所以死的时候没有畏缩之态,相反是十分慷慨的。

呼应到上联结尾的“愤激千秋”与“应呼雄鬼”,更可以看出左宗棠作为名将的一种精神气貌,磊落不凡,豪气四放。

“雄鬼”一词,出自于屈原的“魂魄毅兮为鬼雄”,后续还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显然左宗棠这个上联就是把李清照这两句诗的意思做了一个衍生。

下联的“化鹤东归”用的是《搜神后记》里面“丁令威化鹤”的典故:“丁令威成仙后化为仙鹤,飞回故里,站在一华表上高声唱:'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下联的意思是说,左宗棠希望下辈子不要这么操劳了,不要当一个武将,而是当那没有烦恼的樵夫和渔民,逍遥红尘,不问是非。

然而,左宗棠却又有担忧,怕是下辈子也不能够彻底轻松,还是要当一个“劳人”。

显然,下联是“正话反说”,还是表达了左宗棠的骄傲,虽然没有写一句自己的功劳,却巧妙地表明了自己活着的时候功勋卓著。

所谓“能者多劳”,正因为左宗棠有才能,才会不断与繁杂的事物打交道,才不得不“劳碌命”。

总体而言,这个写给自己的挽联,表达了左宗棠面对死亡的淡然,字数虽然很长,对仗也相当工整,把情感与文采有机结合起来,把自我夸赞和自我认知结合起来,文采飞扬,令人感叹左宗棠文学上的才能也非常高。

第3副: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河山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这个对联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给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挽联。李鸿章这个人是清朝的奸臣,被众多老百姓痛骂。但是也有不少人为李鸿章“叫屈”,认为李鸿章是无可奈何,是为了挽救清廷而“委曲求全”。

不管怎么说,梁启超与李鸿章的时代是比较接近的。身为维新派的角色,梁启超许多看法也与李鸿章并不相同。

梁启超还写了一本《李鸿章传》,表达他对李鸿章的看法。梁启超认为:“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相对来说站在他认为的客观立场,不过落脚点更多是批评的,因为李鸿章正代表了过去的时代。

而在挽联中,梁启超相对来说,没有太多批评,更多对李鸿章表示了理解。梁启超是怀着“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的心情写下这副挽联的。

“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出自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诗句:“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显然,梁启超这里是把李鸿章比喻成张良那样的“经国之才”。

太息,同叹息,出自《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徐泗,自古徐泗地区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起陆龙蛇,典源出处《阴符经》:“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这里用来形容李鸿章的峥嵘岁月。

回首河山非,只有夕阳好。这两句化用的是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显然,这是说清廷日薄西山,摇摇欲坠。

“归辽神鹤”的典故已经说过了,用的是丁令威成仙后化为仙鹤的典故。

整个挽联的大概意思是:“李鸿章的逝世让人叹息,曾经群雄并起的地方已经萧条没落,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又在何处呢?滚滚长江东逝水,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让人感叹李鸿章的一生。

回头看这些年,国家已经面目全非。夕阳无限好,已经近黄昏,在这个摇摇欲坠的时期,有识之士该如何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呢?李鸿章死后有知,看到百姓们经历的这场浩劫,他纵然是魂灵化鹤,又该如何自处呢?他的灵魂会在何处安息呢?”

总而言之,这个挽联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不但是对李鸿章的一种评判,又代表了梁启超个人的见解,实在绝妙。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对联呢?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0)

相关推荐

  • 入都

    ​入都,李鸿章/梁启超   为世人所传颂 丈夫只手把吴钧,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着吏,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 ...

  • 2副名人挽联,对仗工整,最难得情真意切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挽联是对联的一个重要流派,乃是送给死者.寄托哀思的对联.当然,也有一些挽联的感情基调,不是纪念,而是拍手称快. 我是 ...

  •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量子位 缅怀袁隆平院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贾浩楠 明敏 ,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 ...

  • 甘肃石林,寄托哀思

    甘肃石林,寄托哀思

  • 看电影《袁隆平》,以光影寄托哀思

    老照片讲故事 8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为了深切缅怀这位把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稻谷中,致力于解决粮食问题,造福全世界人民的老人,老照片讲 ...

  • 清明节日,祭拜先人,寄托哀思,珍惜当下!

    清明,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要珍惜.把握当下,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 清明节寄托哀思的句子

    图文 网络 编辑 蕙质兰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习俗,大家会带上祭品扫墓,寄托对逝者的哀思.那么清明节扫墓祭奠亲人的话语有哪些呢? 愿阵阵清风带着问侯,寄托我 ...

  • 寄托哀思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本溪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 ...

  • 近代国画100副名人作品,100%解析!

    <浴雁>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 ...

  • 学用挽联致哀思

    江孔顺 这些年,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场面,或写或致悼词,或发言追念故人.凡写悼词,必附上一两副联,在哀婉中,提升悼念之情.不能出席葬礼的,就赶出一两副挽联,甚至嘱人赶制出挽幛送上,以示哀念. 今日忽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