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非行非楷,却成了千年难以超越的经典,漂亮!
相关推荐
-
书法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问题(探索话题之一)
[大家之门]书道探索话题之一:书法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问题. 浏览导语:本期[大家之门]特转发.推出青年书法家苏子博的书法作品.对他的作品,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就在那里. ...
-
这书法非行非楷,却成了千年难以超越的经典!
这件尺牍还是一件重要的书论短文:信中写"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能择术也."黄书与苏东坡书法 ...
-
一件非行非楷的尺牍书法
这件尺牍还是一件重要的书论短文:信中写"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能择术也."黄书与苏东坡书法 ...
-
1400年前的刻经书法,非楷非隶“杂糅体”,却写出一片雍容之气
将佛经镌刻于摩崖之上,以视觉艺术形式参与宗教环境的建构,这是中国佛教环境艺术的特色.虽说佛教产生于印度,后遍及其他国家,但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国家的摩崖刻经. 散落山间的摩崖刻石 在北朝时期,佛教昌 ...
-
郑板桥书法:非楷非隶,“六分半书”。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黄庭坚的一件非行非楷的尺牍
[始] [1]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 [2]书.景道尤喜余笔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 ...
-
这个民族苦难深重,建国71年,奇迹般成发达国家,至今难以超越!
人类历史悠久绵长,在地球这个星球上,诞生了无数的民族.它们有的在岁月的摧残中消亡了,有的经历重重磨难,坚韧地生存了下来.在世界上无数民族中,如果说到苦难深重的一个,犹太民族一定会无可争议地当选.这个公 ...
-
郑板桥书法自成一格,非隶非楷“六分半书”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 ...
-
非楷非行非篆非隶的8个大字,究竟有啥妙处?竟摘第五届兰亭奖
被称之为"书坛奥林匹克"的中国书法兰亭奖,是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终极目标,为此,也辛勤耕耘在书法第一线,无论是取法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力争创新,以便能够斩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不过 ...
-
1600年前的此书法字体,非篆、非隶、非楷,却被奉为书法精品
2020-04-26 11:04 喜爱书法老白 1998年9-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该市北郊的象山发掘了3座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葬,发掘简报刊载<文物>2002年第7期,并且披露了4方墓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