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武夷山下梅村
下梅村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在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
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下梅村落生态环境好,具有独特的风水意象。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村落。平安祥和的下梅村,使村民拥戴社稷,守土勤耕,绅士、贤人注重村落礼教,办学堂、私塾,修庙宇,捐公益。村民们恪守农事节气,春种秋收。农闲之余,参加乡村寺庙的迎神赛会,下梅历史上曾展示了民风蔚然的好风尚。
中央电视台《下梅邹姓》、《闽北第一家:村民投资办旅游》、《古民居探密》、《武夷竹韵》、香港凤凰卫视《寻找远去家园》,福建电视台《同安主簿》、《春天的热土》,江苏电视台《范仲淹》的拍摄播出使得下梅村到宣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