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大米网与袁隆平院士的十七载岁月
相关推荐
-
中国水稻地图
▲ 位于湖南长沙的隆平水稻博物馆,记载着一株水稻的前世今生,并特别设立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摄影/拉破车的老马 -风物君语- 一株年产量超过2.1亿吨的"野草" 稻米,是中国最常 ...
-
悼念袁隆平院士
你的论文 <论水稻的雄性不育系> 发表于缺衣少食的年代 放射着稻米高产的理论光辉 你的事业 从吨粮田到海水稻 带领人民走向丰衣足食 多次筑起水稻亩产破记录的丰碑 你的离去 像巨星陨落 举国 ...
-
国失脊梁,巨星陨落,沉痛悼念为了我们吃饱饭而奋斗一生的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2021年年初,还曾在浏览短视频中刷到袁老, ...
-
痛心,国家元老袁隆平院士,今日与世长眠
就在几分钟之前,老嘉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看到一条令人心痛的消息:让中国13亿人吃上饱饭,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功臣,我国袁老,袁隆平院士,于今日逝世. 这真的让人很痛心.还记得几个月之前,在一些 ...
-
尊重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遗愿,请大家网络悼念!附网上献花致祭通道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株洲发布抖音号视频 从长沙芙蓉 ...
-
端起饭碗,我感恩袁隆平院士!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师利国 绘画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朱凡 上午在湖南长沙举行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我是含泪 ...
-
【我形我塑】袁隆平院士:生前塑像遍地,死后全民悲痛
袁隆平院士 生前塑像遍地,死后全民悲痛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 ...
-
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一万多年前,中国人就成功培育了水稻.水稻是所有农作物中单产最高的品种,这是中华文明具有更多底蕴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因为更高的 ...
-
《 追思袁隆平 》
< 追思袁隆平 > 树 丁 上午 人民日报记者 从湖南省委宣传部 中国工程院 以及袁隆平院士秘书处 多个渠道证实 老人家 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晚上 在新闻联播上得知 袁隆 ...
-
袁隆平抖音账号风波背后,有一个海水稻的商业江湖
2021-01-14 00:00 文 | 郭小山 李丹超 90岁的袁隆平先生和他的海水稻事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1月9日晚,抖音认证账号"袁隆平中华拓荒人"开通,一夜涨粉500万 ...
-
水稻低头掀哀浪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因病在湖南长沙不幸逝世,享年91岁. ...
-
致敬袁隆平——田畴上的父亲
田畴上的父亲 --写给中国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 汤养宗 你的奇迹就是让人吃饱每一餐饭. 多么宽广又让人小看的心愿, 对应的却是民以食为天这句高出云端的道理. 联合国粮农组织从来是个有些高冷 甚至不动声 ...
-
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古人云,天降异象,必有灾祥.5月20日那天,许多朋友都在网上刷到了河南新乡中午还是30多度的高温,等到了下午,突然就天降暴雪,下起了冰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双星陨落,大国之殇! ...
-
向两位院士致敬什么?
2021年5月22日,是个悲伤的日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不幸辞世.作为唯物主义者,本不应与过份解 ...
-
袁老走了,稻花香将永远留在北疆草原…
◎ 李爱平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袁隆平院士去世,举国哀悼. 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多次采访经历,让科技日报记者与王世刚成为好友.他是袁老众多弟子中的一位,也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长. " ...
-
袁爷爷,我会记得好好吃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
【缅怀袁老】叶茂 || 一介布衣国士身,杂交水稻敢求真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叶茂,原名叶继根,江西萍乡籍,1957年8月生人,骨科学专家,主任医师兼职教授,一生爱诗喜词,有<八所诗集>待印. 缅怀袁老 · 小辑 ...
-
图说丨宁夏平原百万亩稻田 助力袁老禾下乘凉梦
24 05-2021 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稻区.宁夏平原灌区种稻始于6世纪后半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北周移江东之民于宁夏,带来水稻栽培技术.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贺兰山下营田中, ...
-
今天,中国痛失两位“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这个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今天下午,两颗巨星陨落,中国痛失两位"把自己给出去的人"--91岁的袁隆平院士和99岁的吴孟超院士. 如 ...
-
天上依然闪烁的“袁隆平星”
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在社交平台上,联合国官方账号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5月24日,世界瞩目的中国"杂交水稻" ...
-
今天,有人特别摆上水稻告慰袁老。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老遗体的车还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最后再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