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末:临床中常用的药对与药组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 (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 (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牡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散,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泻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劳热。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杞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苏子(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黄(酸—甘)连梅汤,化阴生律。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泻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更多实用养生知识、中医秘方尽在微信号:H18654878959(中道医堂)专业中医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淡豆豉—葱白:葱骨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补肾纳气。

黄芪—防己: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相使):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相须):清下焦湿热。

第三类: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的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例如:

党参—黄芪:补气。

附子—肉桂: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润肺生津。

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固脱。

金樱子—芡实: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涩肠。

谷芽—麦芽: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活络。

牡蛎—石决明:潜阳。

升麻—柴胡:升提气分。

旋覆花—代赭石:降气。

橘核—荔枝核:消疝气。

甘松—山柰: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利水。

甘遂—芫花:逐水。

常山—草果:截疟。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破瘀。

蒲黄—五灵脂:祛瘀。

乳香—没药: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清暑。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泻火。

桑叶—菊花:清风热。

羌活—独活:治风湿疼痛。

川芎—草乌: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健脾胃。

神曲—山楂:消谷肉食积。

关于药物配伍应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举。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贝母,但肺阴不足,兼见内热,或外邪不解,咳痰不爽的,可与甜杏仁、川贝母合用,处方惯写甜苦杏仁、川象贝。还有三种药配伍,如杏仁、薏苡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湿,以及个别地区用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处方惯写焦三仙之类,没有提及。

总之,药物配伍有其重要意义,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随意凑合,将会造成杂乱和叠床架屋的现象。

(0)

相关推荐

  • 补气的黄芪,补的是什么气?

    黄芪是日常,常用的补气的中药. 那么你知道黄芪补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在古籍<汤液本草·卷之三>中黄芪为补三焦之药, "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 又 ...

  • 当归的常用药物配伍(一)

    首先,第一种药物配伍是当归配黄芪,即方剂当归补血汤. 从当归补血养血的功效说起,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无所摄,血虚则气无所依,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要想使气血充盈,源源不断的生产,就要补气生 ...

  • 【两药配伍,护肝补脾】1、黄连合吴茱萸

    [两药配伍,护肝补脾] 1.黄连合吴茱萸----清泻肝火.和胃制酸 2.黄芩合栀子-----清热燥湿.泻火除烦     3.黄芪合泽兰-----通肝脾之血.利营卫之气 4.石斛合北沙参-----养胃阴 ...

  • 【中醫思維】秦伯末:治虛八法

    導讀: 虛之病因多種,或外傷酒色,或內傷七情,或傷於飲食疲倦,或嗜欲無度. 酒傷肺,實熱薰蒸,肺陰銷鑠:色傷腎,精室空虛,相火無制:思慮傷心.血液耗傷,火易上炎:勞倦傷脾,火生於內,戕傷真陰:憤怒傷肝 ...

  • 临床中常用的十大痛证药对1、白芍、甘草:...

    临床中常用的十大痛证药对 1.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常用于挛急或不荣之痛,如头痛.胸痛.胃脘痛.胁痛.腹痛.经痛.四肢痛.小腿转筋等. 2.全蝎.钩藤.紫河车:祛风解痉,通络止痛,益养脑络,常用于偏头 ...

  • 临床中常用的十大痛证药对

    临床中常用的十大痛证药对

  • 中医传奇:著名中医药学家—秦伯末

    秦伯末 秦伯未,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 ...

  • 秦伯末解读中医辨证之三焦辨证

    三焦辨症法是六经辨症法的发展,<温病条辨>一书就是运用这方法编写的.它的主要精神,是在热性病整个发展过程中辨别轻.重.浅.深.比如外感温病初起在上焦,病浅而轻,顺次传到中焦和下焦,就逐渐深 ...

  • 大师秦伯末高度评价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的“平脉辨证第一书”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获得一本好书!是一种庆幸,更是一种激励!阅读掌握本书受益匪浅!本书也被国医大师秦伯末先生高度评价 并语言: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本书也 ...

  • 秦伯末先生膏方医案选

    秦伯末先生膏方医案选 肝旺脾弱,痰湿阻络案 卢太太,1938年12月11日 肝旺者阴必亏,脾弱者湿必重,阴亏则厥阳化风,湿重者则凝聚饮.往年春夏之交,头痛心悸腹胀常见.今岁右臂不用,神机呆滞,痰多气急 ...

  • 秦伯末先生膏方案选

    秦伯末先生膏方案选 二.脾肾就亏,银镜耗损案 王大兄,1938年12月4日. 肾为水火之窟,脾属至阴之性,水亏于下,则为溲夾精丝,腰骨痠疼,阳虚于中则为腹内苦冷,衣薄益甚,凡此皆衰老之象也.惟肾脏之精 ...

  • 秦伯末先生的膏方案选

    秦伯末先生行医50余年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对内科疑难杂症,善于思索,具有独到见解,对虚劳痼疾尤为擅长,每逢冬季求拟膏方的患者,为数甚多,今将本人收集的方子献给大家.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