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天都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难忘的青少年夏令营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难忘的青少年夏令营

登黄山天都峰

作者:康庆和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一个暑假期间,大庆市青少年夏令营开营的第八天。

清晨起来,大家都非常兴奋。因为,就要游览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地质公园,美丽壮观的黄山。

迎着灿烂的阳光,带着愉悦的心情,青少年夏令营的营员们,乘坐大巴车,一路上欢歌笑语,向黄山出发。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它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角,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平均海拔1800多米,有72座大峰72座小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绝。更以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闻名。

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黄山天都峰脚下。

天都峰,位于黄山风景区东南面,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天都峰的海拔1810米,以险峻闻名。只有登上天都峰顶,才能俯瞰黄山全景。素有″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之说。

八十年代初期,天都峰建设还不太完善,登峰之路极为险峻。我们是从老道口出发的,在各中队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全体营员前后有序,相互关照,相互鼓励,拼力向上攀爬。

在能望见对面山腰″登高望太平″大字时,营员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于是,大家停下来休息片刻。

趁此机会,我眺望远方,看到黄山的松真的很奇特。没有泥土,它们的根都扎在石头逢里,树丫都是向一侧伸展。再看它们的根部,大部长在空中。在这种山峰陡峭,几乎是没有一点泥土的条件下,它们长得苍翠挺拔,隽秀飘逸。这些松以惊人的坚毅,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出奇迹!大自然的神奇,实在令我感叹!

继续前行,我们到达了迎客松景区。看到真的迎客松了,大家甭提有多高兴,挤着拍照留念。我突然发现,迎客松的树身都用松树杆支撑起来,树干上还挂了许多药瓶。我有些弄不懂,就去问旁边的管理员。我问他:″迎客松是不是生病了?″,管理员笑着对我说:″不是生病,是对它实行的特级护理。因为迎客松是稀世珍宝,照看它得像照看小孩一样精心,哪怕是一根小小枝条,一根松针,都不能疏忽。用木杆支撑,是为了增强它的牢度,挂的瓶子是抗病虫害的药物。″看他这么热心,我就进一步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迎客松是在黄山玉屏楼的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有1300多年了。我问他:″怎么叫迎客松呢?″他指着树说:″你看,这树的一侧枝桠伸出,如同人伸出的一支臂膀,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再看另外一侧,像是另外一只手,这只手像斜插在裤兜里,其雍容大度,姿态优美″。听了他的介绍,我更加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玉屏楼是我们昨晚宿营地。当时山上住宿条件有限,游客又多,费了好多周折,才定到了十几张床位。近百人的队伍,实在没法住,我们只好一个挨一个坐在床上。
山上的气候变化太大,刚到玉屏楼时,只是有点阴天。可到了夜晚,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没有房间的游客,被淋得破门而入。一时间,屋子里人挨人挤在一起。雨声和人们的喧哗声响成一片。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简单吃了点早餐,我们继续爬山。在经过百步云梯、松鼠露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拜佛等景点后,前面的路越来越难走。小营员们由于昨晚都没休息好,体力渐渐不支。为了安全起见,营长吕安老师果断决定,不再继续往上登了,按原路返回。我跟随新闻媒体的同志继续登顶。
剩下的路程越来越艰难,平均坡度有70度左右,有的地方接近80度。当我们爬到鲫鱼背时,路宽仅有一米,一侧是万丈悬崖,号称黄山第一奇险。我们只好用手抓住铁链子,奋力爬行。
终于爬到峰顶了,只觉眼前一亮,看到在峰顶上面有一座″登峰造极″的石刻。在峰顶中间有一个天然石洞,能容纳百人左右。在石室的外面有一块大石头,尤如醉汉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
我站在峰顶,远远眺望,只见片片云彩相连,好似江河一线,遥接大海。此刻我,有一种″海到近处天是崖,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
青少年夏令营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这期间我也曾游过一些名山,但唯有游黄山,登天都峰时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康庆和,网名,风之音。曾在大庆市萨尔图区任教师、校长、公务员等职,现退休。曾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黑龙江省优秀中小学校长、大庆市首届名校长、萨尔图区首届十佳公仆。爱好文学,喜欢创作。

朗诵者:网名若尘,河北省保定人,热爱朗诵,喜欢文字。用真实的情感抒发作品的内涵,用温暖的声音传递人间的真情。

end

(0)

相关推荐

  • 黄山归来不看岳

    著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叹黄山:"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黄山,古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 ...

  • 醉美黄山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一共有72峰,其中莲花峰. ...

  • 在黄山的风景里行走

    黄山 词:马森      曲:李泰祥 黄山啊黄山 经过了多少啊 易朝换代的风云 你仍然屹立在那里 黄山啊黄山 遭受了多少啊 晨风与暮雨 你依然保持了永驻的容颜 桑田啊 已化作了沧海 沧海啊 又化作了桑 ...

  • 第四届征文大赛 | 《黄山之旅》

    黄山之旅 作者:王亮亮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员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很高兴可以为大家服务,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黄山之奇. 黄山 ...

  • 黄山雾影

    黄山雾影(2)--皖南行之十二 编辑删除转载 2019-07-04 14:49:33 标签: 旅游 游记 黄山 皖南行 图文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一般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 ...

  • 行走丨天上人间,黄山之约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因奇险峻璧.云海翻腾,峰峦清秀.松柏葱绿,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 前不久,经众多诗友极 ...

  • 跑马

    户外运动日记 我如同小鸟一样,飞呀飞,从齐鲁大地飞到皖南黄山市了- 坐着汽车,看中国:一站一景,一景一秋. 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望岳"经典诗句,一直铭刻在我的记忆深 ...

  • 【灵璧游记】圆梦 · 我的两次黄山之旅(上)

     圆梦 · 我的两次黄山之旅  文 / 邱德龙    说实话,二登黄山是我企盼已久的愿望.这次值省旅游局对宿州淮北两市居民实施免门票游黄山之机,便应省民俗学会理事.灵璧红杏诗书画院秘书长游传化老弟之邀 ...

  • 姜粤铭:登黄山(外二首)

    登黄山 (外二首) 姜粤铭 登山道上一步一低头 虔诚的心满头的汗 光滑了脚下的石坎 炼丹炉是否安在 风吹起黄帝的手臂摆动 催我快点快点 尘世间烦恼实在太多 不如羽化成仙 光明顶上众山皆小 黄帝的踪影全 ...

  • 【望安山文学】郑宝昌||踏着春风去旅游(二):登黄山——步步攀登迎客松 (游记)

    踏着春风去旅游(二):登黄山--步步攀登迎客松  作者:郑宝昌     主编:非   鱼        清晨的宏村,空气清爽,街道清新洁净.也许是这里的夜生活比较晚,或许是我们起床的时间比较早,街道上 ...

  • 今天起黄山天都峰封闭,给你们看看天都峰究竟有多美!

    今天起黄山天都峰封闭,给你们看看天都峰究竟有多美! 司马狂/文 从今天(2016年12月1日)开始,一直到2017年3月31日,黄山风景区天都峰和西海大峡谷进入冬季维护期,不再对外开放.诸位想要一睹天 ...

  • 游黟山云中漫步 登黄山天下无山

    让我念念不忘的旅行 黄山游记 文/ 晴耕雨读 攝影/晴耕雨读等      黄山因山石青黑,古时称为黟山,相传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在此炼丹,羽化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明皇根据这一传说, ...

  • 七律 平水韵仄起)黄山——读江公《登黄山偶感》有感而赋之

    七律  平水韵仄起)黄山--读江公<登黄山偶感>有感而赋之 陆震日(海岛雨鹰) 始信天都凌百顶,松风阵阵瀑飞虹. 文丞武将亲东岳,皇室宗姻未至隆. 蓬阁姑苏仙语舜,巴山楚水自称雄. 且看梦 ...

  • 有没有来过黄山的朋友?只有亲身登临,才理解登黄山天下无山,才知道黄山美景不虚此行。 #黄山 #旅行...

    有没有来过黄山的朋友?只有亲身登临,才理解登黄山天下无山,才知道黄山美景不虚此行。 #黄山 #旅行...

  • 和言泊远先生(七绝·登黄山光明顶)

    七绝·登黄山光明顶  澔汗崎岖道险凶,松稀壁绝锁云浓. 半山揽看千重岭,脚下泥丸覆绿茸. 2021  01 14 敬录言泊远先生原玉 踏破峦山路九重,天都巅顶望葱茏. 娲石犹恋大荒外,始信峰前迎客松.

  • 《登黄山临仙境》

    志永 05-21 图/文: 志 永 (原 创) 时    间: 2021年5月21曰 没上黄山想黄山,不去黄山终身遗憾,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但爬了黄山"怕黄山",面对数不清的阶梯, ...

  • 登黄山,养的是眼醉的是心。

    此次皖南之行,原本是以一路"劫"秋色为主,谁料想今年安徽一带,遭遇40年以来少有的干旱气候,连着100多天沒有下过一场雨,树叶严重干枯,银杏叶.红枫叶该黄的不黄,该红的不红,于是临时改变方向去往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