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佚名《雪麓早行图》解析(中国古代绘画观后感系列10)

这幅画作者不详,对此,有分析认为是北宋画家范宽或其画风追随者所画。该画构图奇特,内容安排紧密有致,主题鲜明,刻画细致,线条有力,色调沉着,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山区生活情景,实属上乘佳作。

一、关于绘画的内容

这幅画描绘了雪景山水,结合群山间生长着大片茂密树林来判断,绘画表现的地域应该是指我国北方中部山区,因为南部虽然有雪,然而大雪极少,西部有高山,但人烟稀少,树木罕见,宋代绘画者的北方活动地域在中原一带,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这幅画描绘的情景为:冬季,大雪已经降临,覆盖了群山,天空阴暗,画中人物很早起来赶路,阴暗的天空还有可能再次降雪。画面中,大山高耸、壁立千仞、高不可攀,营造了雄伟的山川气势;松树苍翠茂盛、耐寒傲雪,杂树虽然掉光了树叶,但是枝干仍然保持了刚硬遒劲的状态;山路盘旋于山水之间,崎岖难行;行路者,不畏寒冷,牵引驴马,负重前行,能使观者感觉到,虽然天气阴森寒冷,环境苦寒,但是,生命依然保持着顽强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大山之间,描绘了处于高山上的寺庙、山坳处的旅社和设置了水车的房子,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反映了时代特色。高山流水,数叠而下,流经水车,积水为河,画面中描绘了右下角延伸出的山路绕过巨石,连接着长而弯曲的跨水木桥,解决了河水阻挡难题,畅通了行旅之路。然后,山路再次绕过另一处巨石,来到旅社,由此继续前行,山路则是忽上忽下,辗转通向隐藏于山脚下一处简陋的城廓。因此,流水和山路,把画面景致有机地联系起来,向观者描述了精彩动人的画面故事情节。

图 宋代 佚名 《雪麓早行图》

二、关于绘画的技法

重点描绘了山石和树木,其它的是配景,其中:(1)山石用墨以鱼鳞形状对暗部进行勾勒,再用墨点进一步刻画,然后以赭石加淡墨形成较深的褐色,即赭墨,涂染暗部,最后,用较浓的赭墨线条或点,对局部加强刻画,阳面留白,形成丰富的明暗层次。远山采用淡墨勾勒轮廓,中间留白,代表雪山。(2)杂树则用浓墨勾勒树干,画出树枝;远处树木,则以简单的墨点和短线条画出,密密麻麻,形成一片,指代山顶上茂密的树林;松树,也可能是柏树,树干用淡墨勾勒,由于树叶实在太小了,就画出众多暗绿色点,代表树冠,并且连接成片。(3)房屋用淡墨勾勒,用色染暗部,留出空白,表示积雪。人物、牲畜、水车等,采用淡墨简单勾勒,染以淡色。(4)这幅画由于表现雪景和阴暗天空的需要,对背景和水面,运用淡赭墨进行了涂染,进一步凸显了山石、屋顶的留白处,即黑暗中见光明,明确表达了特定的环境氛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