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 | 周应波:互联网先锋是我自己买的最多的一支基金,全球内真正跑出巨大收超额收益的,一定是...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

聪投TOP30基金经理
聪明投资者历经多年构造出了一套基金的多维分析和评价体系,把着眼点放在基金经理身上,根据长期业绩、Sharpe/Sortino/Calmar Ratio、任职年限、换手波动、基金规模等指标,并对1年、3年、5年、10年段业绩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年化收益排序。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面对面访谈调研,考察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和能力圈所在,特别是剔除了有违规或隐患的基金,定量+定性,最终形成了聪投TOP30基金经理榜单。(点此查看)
从这30名入选的基金经理业绩水平来看,长期远远跑赢市场、超越同行,5年一倍以上是基本门槛;而且风格各有特色,可以从中选出多位互补的基金经理构建多个组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实盘基金组合)
“聪投TOP30”基金经理2021年榜单已经正式发布,接下来,我们将陆续发布相关基金经理的专访等稿件,为大家在2021年乃至未来的投资给出一些参考。
企业如果能够取得相对它所在行业、相对宏观经济长期的阿尔法,需要和所在的行业、经济大背景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化。能够在经济、行业比较好的时候增长更快;在宏观经济比较差,所在行业基本面向下的时候,下滑得少一些,或者说不下滑。
 
这样的企业背后的原因就是三个字:差异化。“
“差异化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自然禀赋的差异化,另外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团队的差异化。
 
比如某机场独特的地理区位,比如某消费品几百年上千年的传承品牌,比如免税销售权,可能是一个政策给予的特许经营权……这个是自然资源的差异化;
 
但是全球范围内真正跑出巨大收超额收益的,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团队的差异化。
 
为什么亚马逊能够从一个销售书籍的网络商店,最后变成一个云计算的科技龙头,实现上千倍的企业价值成长?为什么特斯拉可以从一个现金流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过10年的努力,变成一个全球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实现企业价值几十倍的成长?背后是通过管理上的差异化创造的奇迹。“
读中学的时候是90年代,那个时候比较流行意甲,当时国际米兰意大利国家球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球队
“这一两年是搭建2020~2030年新一代硬件平台的非常关键时期,硬件平台,包括智能电动车这样的移动交通平台,AR、VR和物联网家电在内的消费电子平台。
 
在这样一个新平台的基础之上,我们相信在2~3年之后,随着整个新的监管框架的落地,这个时候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会继续蓬勃兴起。”
 
过去10年时间,集中式的光伏发展比较多,中国在西北建设光伏电站,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它,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屋顶、办公楼屋顶安装光伏,变成一个分布式的结构,它加上我们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是把整个能源网络做了一次彻底的重构。未来10年,这一块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在我们过去5年多的管理基金过程中,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目前来说,会看我们究竟能够读明白哪些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充分加强。如果说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右后卫和左后卫,我们可能会派上5个左后卫和5个右后卫,把这件事情做透。“
 
我们希望整个组合从企业价值上是非常进攻的状态,从搭配上来说,我们希望能够从搭配上实现一个进攻防守兼具的效果,我们去寻找比较多的不相关领域,把它搭建成一个组合。”
以上,是周应波在昨天路演和今天年中策略会上的精彩观点。
近两年,成长股强势崛起,市场也是冒出了一批成长股的基金经理,作为一直专注于投资成长股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周应波曾对自己的投资框架有过好几次的迭代(点击查看周应波过往深访文章);而现在,他表示,自己目前对投资框架有了更深一步的总结,即:聚焦寻找差异化的成长股。
 
在周应波看来,成长分为稳定和爆发式两类,而作为想“两手抓”的基金经理,他认为核心就是在于寻找差异化的成长,即相对所在行业和宏观经济有差异化和独特性,典型的特征就是:行业和经济基本面下滑的时候,企业少跌甚至不跌。
这种差异化的企业需要去哪里找?
周应波给出的差异化来源有两点,第一,自然禀赋的差异,比如有特许经营权的免税销售权、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机场……第二,团队差异化,这也是周应波认为企业能走向全球的根本点,比如亚马逊、特斯拉,都是通过团队的努力实现了奇迹。
当然,站在年中的时点上,周应波少不了要分享自己对后市的看法,作为一位长期浸淫在制造业的基金经理,周应波把接下来要关注的方向分为两类: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车和光伏,以及5G时代下的物联网家电、AR、VR的设备
 
在本次对话中,周应波还详细分析了旗下几只基金中欧时代先锋、中欧明睿新常态和中欧互联网先锋的区别,他还透露,互联网先锋基金是他自己购买最多的产品,聪投查看了互联网先锋的年报,周应波的购买金额超过了100万……
 
我们也能看到,周应波管理的这几只基金,不仅长期业绩较为优秀,今年以来均有较为不错的收益。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1年7月8日
其中,明睿新常态表现最好,今年以来的收益高达38%,创新未来18个月和时代先锋也分别有14.47%和13.2%的回报。
此外,在如火如荼的欧洲杯期间,作为国际米兰和意大利国家队的球迷,周应波也预测了欧洲杯冠军,以及踢球和投资的关系……
以下,是聪明投资者整理的实录,供大家学习参考。

目前的投资框架:

聚焦寻找差异化的成长股

找出基本面k线持续向上的行业和公司

过去给大家讲过在行业轮动和自下而上选股上的一些经验,目前,我们把投资框架总结为:聚焦寻找差异化的成长股。
 
首先,我们团队比较明确,我找的是成长股,我们认为成长是权益投资永远的主题,只有通过企业价值持续、较快的发展,来实现股东持续价值的提升,才能够让投资者获得一个长期优异的回报。
过去,成长有很多种商业模式和实现方式,同样10年10倍的业绩增长,有的是来自于每年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低的时候是0-10%,快的时候是20%-30%,也可以来自快速的业绩爆发,也有100%-200%的增长, -30%--50%的下滑。
他们分属不同的行业,有的是to c,有的是to b,有点偏TMT一些,有的是偏消费医药一些,这些都是成长的典型来源。
我们目前把成长股总结为两类:一类是稳定性的成长,一类是爆发式的成长。相对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擅长,我们希望这两方面的机会,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团队协作和能力圈扩张,能够都把握到,从而给投资者贡献相对完善的长期成长的前景。
同时,能够把中国经济里最具备成长性的细分行业、最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找出来,通过长期投资来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回报。
我们从产业研究到企业竞争力研究,再到股票投资,中间实际上是隔着一层的,我们需要知道,在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时间点去构建组合。
 
整个市场上,不论是对于成长股还是科技股,估值波动都会有很多的讨论。但实际上,作为成长行业,如果把企业的基本面拎出来,可以简单明了的说明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找出基本面k线持续向上的行业和公司。
实际上,在市场k线和情绪k线背后,隐藏着企业和行业基本面k线。
我们要找到长期行业基本面的k线持续向上,并且能够找到其中能够创造最持续、增长最可靠的一批企业家,能够把这个行业基本面k线转化为企业自身的价值成长k线,从而在市场情绪的波动中寻找投资的机遇,这才是作为一个以成长股为核心的团队真正应该去做好的事情。

做出差异化的成长

来自于自然禀赋的差异化和企业团队的差异化

全球范围内真正跑出巨大收超额收益的

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团队的差异化

我们希望做出一个差异化的成长。
什么是差异化?
企业如果能够取得相对它所在行业、相对宏观经济长期的阿尔法,需要和所在的行业、经济大背景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化。能够在经济、行业比较好的时候增长更快;在宏观经济比较差,所在行业基本面向下的时候,下滑得少一些,或者说不下滑。
 
这样长期才能跑出来,才能获取更多的份额,才能做大做强。
 
这样的企业背后有什么原因?我们做了一些总结,就是三个字:差异化。
差异化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自然禀赋的差异化,另外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团队的差异化。
我们希望,一方面找到拥有优异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的差异化企业,过去特别是去年的A股市场,对这一部分企业的估值也好,或者说赋权也好,是赋的极其高的。
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某机场独特的地理区位,比如某消费品几百年上千年的传承品牌,比如免税销售权,可能是一个政策给予的特许经营权……
这个是自然资源的差异化,它一定会带来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他竞争对手非常优异的财务特征。
但是全球范围内真正跑出巨大收超额收益的,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团队的差异化。
为什么亚马逊能够从一个销售书籍的网络商店,最后变成一个云计算的科技龙头,实现上千倍的企业价值成长?
为什么特斯拉可以从一个现金流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过10年的努力,变成一个全球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实现企业价值几十倍的成长?
背后一定是企业家和管理团队,通过管理上的差异化创造的奇迹。
我们希望能够兼顾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化,重点把我们的研究和投资建立在对于企业家、对于整个管理团队差异化的研究基础之上,以此来实现我们对于差异化成长股的追求。

喜欢国际米兰和意大利国家球队

踢足球和管理基金有相同之处

问:你喜欢哪一个球队?
周应波:我读中学的时候是90年代,那个时候比较流行意甲,当时国际米兰意大利国家球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球队
当时,像AC米兰、国际米兰、尤文图斯、佛罗伦萨,都是很好的球队,也有很多当时的球星在里面踢球。
问:你觉得这一次的欧洲杯的冠军会花落谁家?
周应波:比较理性分析,通过对比各家球队的表现,我觉得意大利更稳定一点,整个前中后场的配合更加流畅一些,包括和西班牙队、比利时队,硬仗打的都是不落下风;英格兰比意大利队的流畅性相对差一点,当然,我这个判断里也掺杂了很多个人成分。
问:你踢的是哪个位置?
周应波:学生时代到现在,一直是踢的右后位,需要坚持防守,也需要助攻。
问:踢足球和管理基金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周应波:这两件事情本身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是运动,一个是专业的工作领域,但相对来说:
第一点,都需要比较好的体力,一踢足球需要各种训练,管理基金需要全情的投入;
第二点,都需要好的团队协作,足球是一个11人制的运动,还有教练和替补席,我们的投研也是一个大的团队,在公司各个部门的支持下,把投研做好;
第三点,都需要注重经验积累,投资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犯的错误,足球也一样,很多有名的球星在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非常好的天赋,但他踢的最稳定最优秀的时间,是他踢球后的5-8年。

现在是基金是一个开端

未来5~10年都是一个非常黄金的时间段

问:对后市怎么看?
周应波:从过去2-3年,从2018年不太好的市场,到2019年后的两年半,这两年半,市场整体还是不错的,整个权益类基金普遍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整个行业的规模都大大的提升,基金变成了全民都关注的一个行业。
 
这样的现场的背后,一方面是企业盈利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估值中枢提升了很多,特别是大家长期看好的细分赛道,比如消费、医药,包括科技的部分领域,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从静态去观察市场,还是普遍存在估值泡沫的,这是过去两三年发生的现象。
所以我们年初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开始的结束》(点击查看文章),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开始,因为从权益类的市场发展来说,这两年蓬勃发展的制度基础就是注册制改革,以及之前的深港通、沪港通的开通,分别从优秀上市公司和长线资金的供给端打开了一个改革窗口,这个意义不亚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认为再加上地产、资管新规的转变、信托产品刚兑的打破,对于权益基金这样的投资种类,目前是得到了广大基民的普遍认可,未来也会作为居民配置财富的重要手段,占比会越来越高。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通过基金来投资股票市场、投资优秀企业,应该是一个开端,未来的5~10年都应该是一个非常黄金的时间段。
但又为什么说是一个开始的结束?因为这两年多的时间,细分领域的估值提升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市场出现一些震荡和调整,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我们也希望,在部分领域过热的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客观冷静的看待大家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把长期投资定投方法纳入进来,把投资基金或者通过基金来投资中国优秀的企业这样一件事情变成一个长期的习惯,变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相信从长期来说都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第二点,站在目前的整个经济周期来看,应该处在后疫情时代,疫情之后,全球和国内都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现在经济复苏已经走过大半。
随着经济政策有所退出,无论全球还是中国,都会面临一个长期结构性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我们必须在结构中寻找经济的增长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后疫情时代发展到目前,去期待整个经济有一个非常强劲、向上的增长,概率是比较低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细分的领域中去寻找机会。

在结构中寻找经济的增长点

看好新能源车、光伏、物联网、家电等方向

第三点,我们目前看到几个方向:
第一,在电动车光伏为代表的能源领域,是2020年代变化最大的一个领域,是引领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域;同时我们也比较欣喜的看到,很多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实际上是在A股上市的,和过去比, PC、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都是欧美的企业,这是有很大差异的。
智能电动车也好,光伏也好,主导企业都在国内,给国内的投资者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相信在碳中和政策的指引下,全球主要国家都参与其中,这个产业未来10年都有非常大的空间。
第二科技领域,比如物联网家电、AR、VR的设备,可能会带来5G网络进入新一代应用的阶段。
并且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中国企业正在从微笑曲线的中间向两边去走,既出现了to c端的优质品牌,也出现了像半导体、化工领域的设备,去做进口替代,在相对来说比较“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端出现了一些重要机会。
在软件应用端,2~3年后可能也会出现比较积极的应用,大家也注意到,最近整个互联网的监管比较深入,相关行业短期之内也遭受了比较大的估值压力。我也来讲一讲我的看法。
我们相信这一两年是搭建2020~2030年新一代硬件平台的非常关键时期,硬件平台,包括智能电动车这样的移动交通平台,AR、VR和物联网家电在内的消费电子平台。
 
在这样一个新平台的基础之上,我们相信在2~3年之后,随着整个新的监管框架的落地,这个时候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会继续蓬勃兴起。
我们觉得,风雨过后是彩虹,整个监管框架的落地、监管的规范化,会使得这个行业行稳致远、未来发展的更好。

未来的3~5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问:对于新能源和光伏这个细分赛道,可以详细说说吗?
周应波: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还是两个行业,从发展的过程中,是同一时期起来的能源革命,一端是在能源生产端,光伏风电,另外一端是在用电端,能源使用端的新能源汽车,一个是to B的行业,一个是to C的行业。
 
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面快速崛起,并且中国的行业和中国的优秀企业在这里面占据了非常优势的地位。
相对来说,光伏会更加成熟一些,过去十几年时间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新能源汽车是过去五六年时间里面起来的。
站在目前来看,未来的3~5年依然是这两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比如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目前的渗透率大概在8~10%区间,可能还不到,中国和欧洲略微高一些,其他地区略微低一些。
国内很多一二线城市出现了新型车型,和大众、通用、丰田这些合资车完全不一样的状态,类似于像手机,现在大家OPPO、小米也用得很多。
现在汽车也一样,新势力也好、优秀的国产车也好、特斯拉也好,都是一些新的品牌。
这些大变革的基础就是汽车的电动化,用电做驱动力。
另外一个就是智能化,像智能语音、一些大的屏幕操作都在车上出现了,就像过去十几年时间里面,手机发生的变化一样。
渗透率到了10%以后,可能会进入加速阶段,5年、8年之后,传统燃油车可能会成为少数比例。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变化,因为汽车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单价非常高,它会带动一系列的产业投资机会。
另外,因为智能化无人驾驶出现,以后车的场景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应用出现。无人驾驶实现之后,可能开车可以看电影、打游戏,甚至是办公化、视频会议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这会给很多周边行业带来变化,一定会给未来产生很多的想象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电动交通工具这么简单的变化。
另外一端,光伏的变化。过去10年时间,集中式的光伏发展比较多,中国在西北建设光伏电站,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它。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屋顶、办公楼屋顶安装光伏,变成一个分布式的结构,它加上我们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是把整个能源网络做了一次彻底的重构。
 
未来10年,这一块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相对来说,投资这个行业,可能会有一些主题基金、行业基金投得比较集中,也有像我们这样的综合资金,可能会拿出一定的比例,在自己看好的个股上再去配置这个行业。如果自己真正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是可以大部分仓位去投新能源车、光伏的。
尽管之前上涨也比较多,但是从中期来看,依然比较看好这两个行业的发展。

硬件是突破流量红利瓶颈的重要技术条件

问:互联网这一块刚才有提到,再给我们延展谈一谈。
周应波:第一点,从产业发展来说,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下一代的互联网,整个互联网和整个社会生活、工作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第二点,整个互联网行业到现在为止,会面临一个从PC到移动到现在的一个流量红利,总体上逐步有一个见顶,或者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慢的一个时间段。
很好理解,因为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应用,包括直播、视频,实际上是建立在3G和4G网络和智能手机基础之上的。
它的发展是集中在2010-2014年这段时间,目前更多的是说速度更快、展示更丰富,但它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出现本质变化的基础,一个就是5G网络,第二个就是新一代的硬件,包括智能车、 AR、VR这样一些新的智能硬件。
我们相信这样一些硬件平台会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会丰富,对未来的应用发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这是突破流量红利瓶颈的重要技术条件。
同时我们也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无论是基金、还是个人,所有投资的目标大部分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最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因为正在走向全球,无论是游戏产品也好,还是一些应用,比如Tik Tok,它正在走向全球,这也是非常令人感到欣喜的变化。
从这两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产业的发展还是会积极向上的。

目前是互联网中长期投资非常好的时间点

第二方面,从投资方面去怎么看待这个产业。过去,特别是在A股,是投资不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的,即使是上市比较早的腾讯,也是在港股市场,通过港股通平台,大家可以去投资到港股的一些互联网标的。
最近一两年,无论是通过科创板、还是港股市场,新经济公司是越来越多了,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会在整个 A股和港股市场上看到相对完整的中国互联网的生态。
所以这是我们投资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土壤,是长不出粮食的。
从投资端来说,第一,能够对它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第二,能够在合适的位置去投资。深入和持续的研究需要时间积累,A股的公募基金,对于港股、新经济的研究还需要积累和深入。
从市场比较合适的位置来说,去年年底以来的整个互联网新的监管框架,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新变化,相对来说,像中概互联等一些指数跌的比较多,但从长期来说,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位置。
因为我们看到,如果一个东西本身的市场标价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首先要看这个东西本身是不是变了,你去菜市场买菜,如果有一个产品快要过期,它可能会标一个非常低的价格,证明这个东西本身是发生变化的。
如果它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因为一些外部因素出现了阶段性的调整,实际上会带来非常好的长期投资位置。从这点来说,甚至是在市场细分领域调整的这段时间以及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互联网领域反而是中长期的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时间点

个股上偏进攻,组合上偏防守

目前来说,明白哪些位置

就在这个位置上充分加强

问:我们最近经常跟大家科普,做基金投资非常像搭配一个球队,可以搭配一个前锋、一个中场、一个后卫,基金经理买股票的时候,可能也是这个思路。你是怎么搭配出组合的?
周应波:相对来说,组建一个足球队会和搭建一个基金管理或者基金投研团队比较类似,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基金经理擅长不同的风格。
单纯地就去管理一支基金来说,有两种办法,有的办法可能会做的更加全面一些,有的配置擅长在关键时刻和市场的关联度低一些、波动小一些,有的就锐度更加高一些。
在我们过去5年多的管理基金过程中,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目前来说,会看我们究竟能够读明白哪些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充分加强。
 
如果说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右后卫和左后卫,我们可能会派上5个左后卫和5个右后卫,把这件事情做透。
 
如果我们确实不理解某一个位置是怎么踢的,不会去盲目地把这个位置提高到很高的比重,这个是很好的循环迭代方法。
虽然我们现在管理的规模也比较大了,但还是希望能够把真正擅长的事情做好,因为从长期来看,整个市场容量也能够容纳我们去这么做,这是长期管好资金的根本。
问: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市场,想问问你对于下半年的看法,下半年你会选择进攻还是防守?
周应波:从我自身来说,还是聚焦寻找有差异的成长股,至于把成长股定义成进攻还是防守,从基金净值角度来说,市场下跌的时候能够跌的少一点,把它称为防守,市场涨的时候希望涨的多一些,定义为进攻。
但落实到工作上,我们核心希望能够找到真正优质的长期成长股,带来企业价值的持续成长,从而能够最终实现投资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希望整个组合从企业价值上是非常进攻的状态,从搭配上来说,我们希望能够从搭配上实现一个进攻防守兼具的效果,我们去寻找比较多的不相关领域,把它搭建成一个组合。
同时我们也强调了,希望找到长期有阿尔法、长期有差异化的成长股,在整个行业发展波动的时候,这些个别公司能够战胜所在的行业,最终能表现的比市场更优秀,这是我们组合能够表现更优秀的基础。
问:还是希望大家找到好的经理,拿比较久的时间,减少做波段,尤其你之前还说过操作函数,基因净值可能因为你的操作不好,反而会让收益变少,可以跟大家再分享一下。
周应波:在基金经理投资和基民获得回报之间,是隔着一个箱子的,大家平时看不到这个箱子,或者看不到这个函数,但这个函数是客观存在的。
 
很简单的一个模型,你10年前、5年前或者3年前买了一个封闭产品,箱子可能是一个透明的箱子,它传递函数就是1,你那个时候投了1万块钱,这个基金本身可能涨了100%,你在结束的时候就得到了2万块钱,很简单的一个函数。
因为我有时候也会逛基金论坛看到大家经常会秀自己在曲线上是怎样优秀的操作,我相信大家很多失败的操作可能没秀出来,勇于把自己失败操作秀出来的人不多。
但我想说,秀的那些曲线上面买入卖出的点,就是这个函数的一部分,你是试图使这个函数大于等于一的,试图在基金低点买入,高点卖出,下一个低点又买入。
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但绝大部分的人可能是通过自己的操作,使得这个函数远远小于1了。
相对来说,我们把我们这边的粮食种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间这个函数是决定大家投资回报非常重要的东西。

中欧时代先锋和中欧明睿新常态的区别

中欧互联网先锋是自己买入最多的产品

问:中欧时代先锋和中欧明睿新常态怎么选?
 
周应波:这两个基金都是我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一个是2015年年底开始,一个是2016年年底开始,过去的每年时间里面,这两个基金的业绩大致是差不多的,因为基本上是由我独立管理。
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我们引入了我团队的一个成员——刘伟伟,他和我一起管理中欧明睿新常态,因为我们管理的产品总体规模大了,管理产品数量多了。
我们一直认为单个人管理合适数量的产品,是比较正确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发挥团队力量,把基金管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在不同的基金上会加强不同的人员,根据他们的背景、研究履历、过往做过的一些,比如专户投资的一些情况。
中欧明睿新常态,我们引入刘伟伟,他和我一样研究过中游制造行业、新能源行业,我们把明睿新常态这样一支基金交给他,也是希望能够在这个方向上做一定的加强。
就他的背景来说,在我跟他合作这只基金的过程中,他可能会更多地结合他自己的专业背景、研究履历背景,在相关方向上做一些加强,这也是今年二季度以来,这两只基金业绩上出现很大差异的一个因素。
但我们确实也会关注到大家对这个东西的反馈,包括我也关注到,大家对于互联网先锋比较担忧,我们也会试图去阐述。
大家都认为是由我来管理或者打了我的名字,但我们还是想强调一下,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基金契约和投资方向,不同的基金,它的基金经理团队也会对它的投资方向有很大影响。
我们刚刚阐述了时代先锋和新常态这两个的区别,因为先锋规模很大,由我独立管理会适度更加均衡一些。新常态因为刘伟伟加入了,因为他的研究背景,我们俩可能都会在新能源方向上有所加强。
具体到中欧互联网先锋,在高位的时候,会有一些投资人买入,阶段性地承受压力。我也买了很多,也是我目前个人买得最多的一支基金,我可以跟大家说,所以不用担心。
回到刚才这个问题来,不会说因为所有基金都是我管的,就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的基金确实有不同的投资方向。
第二,作为一个成长股的团队,我们会根据基金经理本身的一些优势,在不同领域去发挥。
所以不同的基金产品、不同的基金管理团队,长期来说,只要能够坚持长期基本面价值成长研究,长期寻找比较好的成长股,聚焦自己的能力圈,相信都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为大家创造一个长期比较好的回报。
问:最早你管理基金的时候,那个时候市场不是很好,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应对?

面对波动

稳定心态&坚守能力圈

周应波: 2015年或者是2016年上半年,市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波动很大,但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第一点,我们要稳定自己的心态,专注到真正有效的百分之八九十的事情里去,而不让自己分心太多到市场判断、市场波动这种情绪的东西中去。
第二点,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能力圈,我们希望在不同阶段,能够看清楚自己的团队和自身究竟在哪些领域具备选股能力、选行业能力,通过扎实的研究把好的个股选出来,和投资做一定的结合。
第三点,市场波动相对大的时候,我们也确实是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在投资上、在操作上尽可能降低基金的波动。
 
问:你来到中欧已经7年多了,在中欧见证了你从开始做基金经理,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的过程,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周应波:首先还是感谢我们的持有人,这么多年对我们的信任,中欧一开始是一个不大的基金公司,我来的时候公司才不到100人,八九十人,也就是一层的地方,很小。
从那个时候开始,从我们自己发行一个小基金,慢慢做起来开始,就有一些持有人在支持我们。
还是非常感谢持有人这些年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会用更好的工作来回报大家。
第二,从我个人发展来说,还是非常感谢中欧基金和中欧基金的同事们,大家一起支持,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包括我们投研的和中后台市场的同事。
第三,如果送上一句话,作为我们中欧基金而言,应该是不忘初心。
从公司15年前成立,再到我们七八年前开始改制,整个团队的搭建不断发展壮大,初心都是要把资产管理这件事情做好,能够给持有人创造价值,同时能够给我们投研以及其他团队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很优秀的团队。
编辑:慧羊羊
主编:六  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