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配莪术,癥瘕积聚除

行之健康
Official Account

慢性胃疾和癥瘕积聚有其共性:由于久病耗气损精,而致气衰无力,血必因之瘀阻,因之常呈气虚血瘀之候。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认为此类病症应选益气活血、化瘀生新之品,方能奏养正消积之功。

《本草汇言》谓:“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王执中《资生经》曾载:“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蓬莪术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又有理冲汤用黄芪、党参配三棱、莪术之例,彼指出:“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

朱老对此颇为赞赏,并加发挥,他常用生黄芪20~30g,莪术6~10g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脾大及肝或胰腺癌病人,颇能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使某些溃疡、炎性病灶消失,肝脾缩小,甚至使癌症病人病情好转,延长存活期。

朱老临床具体运用这两味药物时,根据辨证施治原则,灵活掌握其剂量、配伍,如以益气为主,黄芪可用30~60g,再佐以潞党参或太子参;如以化瘀为主,莪术可用至15g,亦可加入当归、桃仁、红花、地鳖虫等;解毒消癥常伍参三七、虎杖、白花蛇舌草、蜈蚣。

临床实践证实,凡胃气虚衰、瘀阻作痛者,以两味为主,随证制宜,胃痛多趋缓解或消失,食欲显著增进,病理变化随之改善或恢复正常,可见其大有健脾开胃、扶正祛邪之功。

朱老指出:“黄芪能补五脏之虚,莪术善于行气、破瘀、消积。莪术与黄芪同用,可奏益气化瘀之功,病变往往可以消弥于无形。因为黄芪得莪术补气而不壅中,攻破并不伤正,两药相伍,行中有补,补中有行,相得益彰。再细深究,《神农本草经》首言生黄芪善医痈疽久败,能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可用之。性虽温补,而能疏调血脉,通行经络,祛风运毒,生肌长肉,以其伍蓬莪术,恒收祛瘀生新之功。故临床运用可使器质性病变之病理性变化获得逆转。”

【病案一】

尚某某,女,60岁,退休工人。

胃疾20余载,经治而愈。

去年因连续食用党参煨桂圆而致口干咽燥,乃致胃疾又作。

近5个月来,食欲显减,胃脘胀痛不适,形体消瘦,便干如栗,三日一行。舌质衬紫,苔白腻,边有白涎,脉细小弦。证属气血亏虚、痰瘀互阻、中运失健,姑予盈气血,化痰瘀,运中土,徐图效机(1981年10月胃镜检查:浅表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处方:

生黄芪20g,太子参、全当归、桃仁、杏仁各10g,制半夏2g(分2次冲),蓬莪术、鸡内金各6g,生麦芽15g,绿萼梅8g。

进药5剂,食欲增进,脘痛已缓。

仍以上方出入加减,共服药62剂,诸恙均除,胃镜复查未见任何异常。

【病案二】

姚某某,女,53岁,工人。

右上腹疼痛已数月,全身乏力,口干欲饮,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某医院检查:巩膜无黄染,眼球血管弯曲显著。心肺正常,腹部稍隆起,肝肋下8cm,质II度,脾未触及。

肝功能:SGPT正常。ZnTT19U,TTT 6U,λ-GT 47U。B超:肝大8cm,肝区波形活跃度差,较密-密集中小波。

肝经疫毒已久,气血凝聚,结而为癥;

但恙延既久,正气亏虚,宜软坚扶正并进。

处方:

生黄芪、虎杖、生麦芽各20g,莪术6g,太子参、紫丹参各15g,参三七末(分吞)2g,鸡内金8g,川石斛10g,甘草5g。

进药6剂,腹胀已除,唯夜寐不实。苔薄,脉细弦。

复查:肝大明显缩小,肝下界于右肋下5cm处扪及,超声波波形明显改善,此佳象也。

效不更方,原方继进之。又服中药10剂,肝肋下3cm处可扪及,自觉已无所苦,嘱服原方20剂。症情稳定,精神颇爽,调理善后之。

终于禁了!无数家长要欢呼了

因为邪淫,他被开除政府职务,三年后还被勒索,被曝嫖娼视频

饭局中,有这2个特点的人,往往是人中龙凤

人到中年,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病

这些大彻大悟的句子,常读可治内伤!

人生这三苦,熬过方知成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