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爱好者的天堂!大满足~

潮汕以他独特的风味享受着蔡澜先生、晓卿导演等多位美食界大拿的赞誉。特别是2016年潮汕牛肉火锅在全国悄然走红,更吸引了无数食客前往潮汕寻味朝圣。

我们常说的潮汕不单是指潮州,而是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市统称。这次我们去的是美食孤岛--汕头。

从潮汕站出来一路上都是牛肉火锅、白粥、狮头鹅的招牌,看得我一阵心潮澎湃。碰巧司机大哥是个本地吃货又极善言谈,一路上和我们大谈街头巷尾的特色美食。这个气氛烘托地简直完美!

玉兰牛肉

这家牛肉由司机大哥力荐,据说是本地人爱去的老店。东厦南路19号。

已过午市,店里稍显冷清,也没看到片肉师傅庖丁解牛一显身手。考虑到这个时间的牛肉可能会不如中午新鲜,接下来又还有多家店想要尝试。我们决定先点牛肉粿条试试水。

潮汕人有着十分丰富的粿文化,根据不同的制作和调味方式分出各式各样的粿品。单拿出来讲又是一篇。

潮汕是著名的侨乡,据说粿条是极易惹起乡愁的主食之一。它的口感类似河粉,但粿条会软糯些。一筷子塞进嘴,淡香的米味夹着牛肉香味充斥唇齿间。瞬间心定了下来,刚刚是真的饿。。。

店内有很多种组合,我点的是丸、肉粿条。牛肉香嫩,还是很新鲜的。牛肉丸脆脆的,一口下去可以感觉到饱满紧实的肉感。不像以前吃的一些可能加了硼砂食用胶的丸子,咬下去是种诡异Q弹,再嚼却是满嘴淀粉。

肉味香而不重,没有跟加了一袋子牛肉香精那样的浓烈香气。意外吃出了点安全感。就是感觉调味有点淡啊。

而最让我意外的竟然是他家的沙茶酱。小K本身对只做蘸料用的沙茶酱并不感冒。

但当酱汁裹着牛肉化于舌尖时,我脑子里甚至感受到一片闪光(自行脑补中华小当家),就是这么夸张!太好吃了,和我印象中沙茶酱完全不是一种味道,简直有眼不识泰山嘛!

半年过去,具体滋味已经模糊,但给我留下的一刹惊艳依然不断被回味着。下次见~

八合里海记火锅

海记在汕头本地似乎并不受追捧。几位本地吃友推荐的都不是他。但我还是执意想将这家总店与我家这边的分店做个比较。地址:黄冈路坪西6座014-016号。

他家锅底统一都是清汤加萝卜。看来是打算全力突显牛肉的原味了。

点了手打牛肉丸和牛筋丸双拼。丸子先下锅煮,煮个五分钟就差不多了。牛筋丸比牛肉丸好吃很多。可能牛筋丸里是加了嫩筋和牛油,一口咬下去就有油汁溢出,更香更弹牙。这是绝对要点的。

现在手工捶打的很少了,成了一个卖点。机打完全打断了牛肉的纤维,口感会远不如手打。只有靠有经验的师傅几个小时不间断的捶打,才能吃到食神里那种会弹跳的丸子。

我吃过的地道肉丸太少,还吃不出深浅。但说这家的牛筋丸,我愿意相信是手打的。

中国历来崇尚的是食材新鲜,而汕头牛肉最讲究的也就是肉质新鲜。

不给时间排酸,一头不注水的黄牛被宰杀到上桌不过四五小时。还有更短的,现杀现吃,还能看到肉在跳动。

和鱼饭一样,如果没有成熟的冷链,食材难以保鲜,外地就很难复制出汕头火锅的味道。

其次牛肉要好吃就靠师傅的刀工了。而在汕头,各家的牛肉差别不太大,好的刀工就尤为重要。

据说海记有自己专门饲养的黄牛,会严格把控肉质。我们点了三花趾,五花趾,吊龙伴,匙仁。脖仁(最精贵的部位)已售罄。两人按照涮肉时间指示玩起涮肉倒计时。

盘盘牛肉都是色泽光亮,厚薄均匀。只看着已经很令人心旷神怡了。

也许是来之前被吃友拉低了期望值,这些肉倒比臆想中好吃得多。

肉质非常鲜嫩,一大口吃下也不会腻不会腥。三花和五花最好吃。陈先生似乎也格外满意,不住夸赞。可惜受制于胃容量,不能多试几个部位。

比较失望的是他家的沙茶酱。 没给牛肉加分,还拖了后腿。

据说厦门这边的八合里也有个完整的供应链,以保证食材新鲜。那为什么两边吃的就是有大差距呢?

价格与厦门这边几乎一样。人均80~90元就能吃的非常饱了。

潮汕自古地少人多,一直以精耕细作的方式侍弄着土地。而这一传统似乎也印刻在了食物上。

一头牛被细致地分为11个部位。每个部位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涮烫时间。不适合涮烫的后腿肉还会做成牛肉丸。以此将每个部位特属的味道和口感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如此精细的方式造就了一个牛肉爱好者的天堂。

时间仓促,只试得两家。那么,福合埕、乌记、飞厦请你们保持好传说中的水准等我再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