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要图
相关推荐
-
淮海战役始末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而且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解放军以60万正规军与40万民兵打80万的国民党军,最后以少胜多,因此也被许多人评价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淮海战 ...
-
渡江战役为何如此顺利?战前充分准备只是其一,幕后的原因更重要
渡江作战中,我军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胜利完成预定的京沪杭作战任务,除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外,我们军事准备充分也是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我解放军渡江部队从各个方面 ...
-
比较难打的国民党第七兵团被全歼,黄百韬战场自杀
淮海战役初步显示出来的趋势,可以说跟粟裕当初电报同毛主席沟通的华东野战军暂不过江,留在长江以北与其他野战军配合打大的歼灭战的构想,是基本吻合的. 初步的计划是,将徐蚌地区的国民党军牵制在那里,不让他们 ...
-
华野锁死30万蒋军,杜聿明反手逃出徐州,粟裕猛然发现急追130里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战争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 ...
-
用邮票讲故事-淮海战役 - 美篇
用邮票讲故事-淮海战役 2019.09.24 春风化雨 阅读 263分列式进行曲 话说上个世纪40年代末,在我国中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淮海战役,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 ...
-
【影视快评】由电视剧《大决战》谈碾庄的“犯地名” | 张相义
我家住在碾庄,淮海战役时曾是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指挥部所在地.我儿时听了许多有关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故事大多淡忘了.近日看电视连续剧<大决战>,又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
-
国军党徐蚌会战失败源于一个字“慢”
淮海战役也就是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的战役,与其说国民党徐蚌会战失败,是贾汪起义以及廖运周等人的起义造成的了,个人认为人为造成部队行动迟缓,才是战败的主因.徐蚌会战计划由时任徐州"剿总&quo ...
-
淮海战役中“袖手旁观”的白崇禧,为何离奇死亡?
白崇禧,回族,字健生,广西桂林临桂县人,生于1893年,暴毙于1966年.他是新桂系仅次于李宗仁的二号人物,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等重要职位.军事上颇有见地,曾有"小诸 ...
-
淮海战役:国民党军到底输在哪?“三个不定”注定其必输无疑
淮海战役,国共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按说无论怎么讲,国民党军都应该有一些作为,都不应该打成全军覆没.那么,国民党军到底输在哪里呢? 战略和作战指导上不该犹疑不定 一场大的决战,首先要有清晰明确的战 ...
-
淮海战役中刘伯承起到什么作用?为何晚年不愿提起这场战役?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充满战争的历史,从1840年开始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进北京,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国这片土地被战争所笼罩. 在那个时期,数 ...
-
60万吃掉80万,斯大林拍案叫绝,淮海战役'奇'在哪里?
你能想象吗?在热兵器时代,一场60万人对决80万人的战役,兵力.装备全面处于弱势的一方笑到了最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走向一场关键战役,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艺术,风云突变的战场格局,气势恢宏的布局排阵,这一 ...
-
美军军官研究淮海战役,最推崇哪位解放军主将?
来源:掌上文史 作者 张雄文 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从华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主力于长江以北打大仗,到"小淮海"以及& ...
-
淮海战役真正的指挥者到底是谁?我觉得是粟裕大将
众所周知,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其中之一,作为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可以说淮海战役是规模最大的,因为它是我们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一次战役.这么说吧,淮海战役奠定 ...
-
为何说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最难打?不妨看看战役结果和参战将领
引言: 在江苏省徐州凤凰山上,有一座淮海战役纪念塔,是为纪念在淮海战场上浴血牺牲的将士和支援前线的民众的,整个徐蚌战场,国共两军共牺牲30多万人,就两军伤亡而言,我军十三万六千,国军十七万一千,两军 ...
-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这是一个"穿帮"的经典长镜头. 从电影角度看,一方面这个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长镜头可以说是空前的,甚至也可能是绝后的. 另一方面看的话,这个镜头其实是穿帮了. "穿帮&qu ...
-
淮海战役中刘伯承扮演什么角色?为何晚年不愿提及有关战役任何事
1948年9月24日,华野大军攻破山东第一首府济南城,活捉了国民党悍将王耀武.济南的攻破宣告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就连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也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