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栏目】| 许广平: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都知道鲁迅先生有过两任婚姻,第一任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妻子名为朱安。当时的鲁迅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反感这种被别人安排好的婚姻,于是虽然娶了朱安,但却对她没有任何的感情,婚后就出国了,只剩朱安与母亲在家里相依为命。回国后,鲁迅在大学里面当老师,他的学识和人品受到很多同学们的敬仰,因为处于革命时期,鲁迅和许广平在很多认识问题上产生了思想的交流,他们互动频繁。从1925年开始,他们俩就相互写信。刚开始,他们谈论共同理想和信念。后来,逐渐上升为爱情的火花。虽然,他们在信中没有悱恻缠绵的情感,而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严肃讨论。


但是,两个人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们俩相差18岁,所以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很多传统守旧人的反对和讥讽。但是,在这些流言面前,许广平表现了超凡的勇敢,她捍卫着自己的爱情,并且在《国民新报》中公开表达了对鲁迅的爱。她的这股倔强的精神也感动了鲁迅。她也曾发表文章,宣布他们的爱情誓言。那个年代,能够这样做的女性真的是极其勇敢了的。面对宗教礼仪,她一点都不害怕,她有着百折不挠的决心,最后,赢得了爱情的胜利。如果说朱安是鲁迅的人生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那么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许广平,就像一道夺目的光,照进了鲁迅灰暗冰冷的情感世界,让那个世界一下子有了色彩和温度。原来,“民族的脊梁”也是血肉之躯;原来,手里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也渴望爱的悸动和温情。


鲜为人知的是,许广平的家世十分显赫,是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拜庭的后人。许拜庭不仅是广州大盐商,富甲一方,而且繁衍了一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氏望族。许氏望族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法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讨袁护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都有地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活动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广平阿公(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信用的大臣,官拜一品,获赐可在宫中骑马;祖父和许应镕、许应锴2位叔公都是进士及第,缔造了一门三魁(一门三进士)的荣景;叔叔许崇智曾任粤军总司令;另一位叔叔许崇清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许广平是香港演员许绍雄的姑婆(姑祖母)。


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因系庶出,在这个大家族中处于受歧视被排挤的地位。他虽然是评诗的好手,又自称为诗人,但却没有功名在身,终生未能做官。他是个半开化的绅士,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许广平经过斗争,居然被允许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学官话、上学堂,连缠足的罪也免了。结婚以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是超于一般夫妻之上的。许广平自己说:“我自己之于他,与其说是夫妇的关系,倒不如说不自觉地还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之谊。”许广平曾天真地向鲁迅提问:“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先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鲁迅听了,惬意地笑笑,答非所问地说:“你这傻孩子。”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许广平临产,手术难产,鲁迅没有丝毫犹豫告诉医生救大人。庆幸转危为安,母子平安。许广平出院后回到家中,发现鲁迅把家中的家具全部清洗干净,平日里,鲁迅是从不做这些家庭琐事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临终前曾紧握着许广平的手,给予最后的嘱咐她:“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对于许广平来说,必是不思量,自难忘。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朱安对许广平并不曾怨恨,评价中还透露出脉脉温情:“许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后来在她的遗嘱中写道:“一切财产由许广平生子海婴继承。”这样的说法,也是对许广平的一种认可。
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一直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外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妇委会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等职。解放后不久,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国家出版总署,还将鲁迅的全部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国家有关部门。1959年10月,完成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鲁迅的逝世,对许广平精神上、经济上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加之,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物价的飞涨,周海婴的年幼,书店断付鲁迅的版税,这不堪负荷的重轭深深地压在了许广平一个人肩上。


面对艰难的生活处境,许广平没有向任何权贵献媚邀宠,以期得到富裕的物质生活,在当面对日本人对她极端的侮辱时,更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屈骨,似如鲁迅的`“硬骨头”,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默契与伟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日军开进上海租界。一周后的凌晨5时,许广平在寓所被捕,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后又转送到汪伪的特务机关杀人魔窟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
日本人之所以逮捕许广平,因为她是鲁迅的夫人,了解熟悉活跃在上海文化界的左翼名人。他们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将进步的上海文化人一网打尽。日本人机关算尽,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狱中,他们先用欺、吓、哄、诈、骗、脱衣等欺凌手段,许广平丝毫不妥协,后又改用打骂、罚饿、拷打以至电刑等酷刑。许广平依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日本人找不到真凭实据,不得不在关押了76天后,让内山书店把她保释了。许广平曾说:“身体可以死去,灵魂却要健康地活着”。她以她的勇敢和坚毅,使当时留在上海的进步文化人士,没有一位因她的被捕而受到牵连的。郑振铎先生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1968年3月3日,许广平因心脏病突发,得不到及时抢救而去世。对许广平的死,当时的报纸只发一则简短的消息而已。许广平无时无刻不是在以生命捍卫鲁迅这面“民族魂”的大旗。我们不该忘却。


日本人之所以逮捕许广平,因为她是鲁迅的夫人,了解熟悉活跃在上海文化界的左翼名人。他们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将进步的上海文化人一网打尽。日本人机关算尽,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狱中,他们先用欺、吓、哄、诈、骗、脱衣等欺凌手段,许广平丝毫不妥协,后又改用打骂、罚饿、拷打以至电刑等酷刑。许广平依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日本人找不到真凭实据,不得不在关押了76天后,让内山书店把她保释了。许广平曾说:“身体可以死去,灵魂却要健康地活着”。她以她的勇敢和坚毅,使当时留在上海的进步文化人士,没有一位因她的被捕而受到牵连的。郑振铎先生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1968年3月3日,许广平因心脏病突发,得不到及时抢救而去世。对许广平的死,当时的报纸只发一则简短的消息而已。许广平无时无刻不是在以生命捍卫鲁迅这面“民族魂”的大旗。我们不该忘却。


本栏目编辑:宋蔷
作者简介:宋蔷,本名:阿伊晓仙吉,2001年出生于新疆库尔勒,热爱文学创作。
不是每个人都称得上“人物”。人生不过百年,来到这世上走一遭,准都想成为一个万人瞩目的人物,可真正能实现这一夙愿的又有几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