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横岗山上

心香一瓣

回乡散记(一)

文|横岗山人

2020/5/4  周一,晴

父亲说母亲脚疼加剧,我临时决定提前回老家。

2日上午我去药店买了钙片、三七粉,又去名流小区拿了膏药和母亲的衣服,下午便按母亲的要求整理好了行李。3日早上我动身回蕲春老家。

交通依然没有完全恢复。车次减少了,坐车时要看健康码、测体温,上车后还要登记姓名、身份证和电话号码(我不知道这是否涉及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车上人也不多,且每个人必须戴口罩。疫情管控总体上依然严格,不知何时会结束。

我的行李很重,里面有相机、火腿肠、腊鱼以及专为母亲买的哈密瓜,加上衣物足有二十斤。到大公后,舅舅从家里开他的助动车来接我。到舅舅家时,父亲正在小院里弯腰扎一个架子,我后来知道,那是搁在葡萄上防止鸟雀啄食的。午饭很丰盛,有我喜欢的新鲜竹笋,爆青椒也很好。

午饭后舅舅给我理发,这是自新年后我第一次理发。舅舅后来说他给我理了个“中央七大常委的头”,因为那发型比较正式,不是我以往那样的短寸。父亲也理了发,他理发后还顺便把卫生做了。父亲勤劳,又总是为他人着想。天很热,趁着理完发我又洗了澡,然后在舅舅家餐厅里拼了三张椅子午睡,透过后门可以看到远方的菜地和田野。这样安逸的乡村生活实在让人艳羡。

午睡醒来,我和父亲搭葡萄架。我搭好之后才发现在那杂物间上的葡萄藤中,住着一窝小猫咪。我只好临时爬上厨房屋顶,顺着沟沿走过去。午后阳光炙热,我趴在沟沿上把五只小猫放进箢篼,再带下来放在杂物间,小猫咪身体很软,我颇担心弄伤了它们。我个人虽不伤害小动物,但也不喜欢养小动物,觉得麻烦倒在其次,更怕的是养死了伤生。

架子架好后下来,舅舅又开始展望说七月让我们来他家摘葡萄吃之类。他非常喜欢栽植果树花木,也会嫁接,所以总对自己的劳作充满了热切而有时不切实际的盼望,虽常常落空,但似乎并不减损他的热情。舅舅是很有生活气的人。

我们又在门外和邻居们闲坐了一刻,舅舅便用他的助动车送我们回舒垸。东西有点多,我的背包本就颇重,父亲上午又和舅舅在刘河镇上打了两床棉絮(他们很为去刘河打絮而庆幸,费用便宜很多),又买了些菜,杂七杂八,非肩扛背驮所能为。我和父亲并排坐在后座,父亲气色不错,笑眯眯地;我心情也好,还拍了一张和父亲的合影。

舅舅的车,二十分钟左右即到舒垸。我本以为他送到下港即会返程,没想到他主动说来家里看看,我想是因为东西多之故,更因为母亲在家里,他想来看姐姐。舅舅先到村口,母亲已经走过塘岸来迎,到家门口又搬来小椅子让舅舅歇息。我把东西卸下后,也在门外陪坐着。

母亲在家,和邻居们在山间草地弄回一些竹笋、野蒿子,门口的空地是父亲这段时间在家专门修整的,还用了水泥,水泥地还算平整,母亲的成果便晾晒在这上面。竹笋已晒干,蒿子却是鲜绿的,估计是一两天内采摘的。水泥地面泛白,我以为是父亲故意弄的,显得亮,坐在旁边的三伯父说是因为那天温度太高,烧浆了,才会泛白。我听了,笑起来,实在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三伯父也笑起来,一脸的褶子眯缝了眼。

太阳还没下山,母亲便做了晚饭,因为担心舅舅返程时天黑不安全。我把小四方桌搬到门外,摆上饭菜和碗筷,还有小椅子,脑消中浮现出丰子恺的漫画来,这样的场景于我是多年未有的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铁山矿区住,夏日晚饭时常会搬到门口吃,此后便不再有了。更遥远的童年时代似乎也不曾记得有过。

父亲心情很好,喝了一点点酒,不到一两。午饭在舅舅家,他就喝了一点,让我吃惊且担心,因为他自2016年手术之后,一直不曾喝酒的。看他兴致好我只是劝他别喝太多,心里也知道他不至于多喝。

吃完饭,时间尚早(母亲的晚饭实在太早了),大家坐在那里闲聊。舅舅多年没到舒垸,这次很是难得。表弟晓锋后来打电话和舅舅说了半小时,谈的是姨父工作的事。亲人之间,互相理解体谅殊为重要。放下电话,舅舅告诉我,这是晓锋给他打电话时间最长的一次,搁在以往,电话少有超过三分钟的。

母亲坐在小桌边,用我的手机和孙子璨璨视频(她颇担心我流量不够),开心地让我侄儿狗钵看璨璨。和狗钵聊天时,他告诉我,春节后这段时间因为疫情隔离,全村共有62人在家,这是他记忆中少有的时刻。在平日,舒垸一般只有老幼,常住人口仅20人左右。傍晚时分,舅舅动身返回蔡寿,他后来打电话向我报平安。

我一回来,就注意到灶台角落挂在墙上的碗柜,很不错。我装修新家时,做了两个大书柜,父亲把剩下的边角料从黄石带回去(在他眼里,简直没有无用之物),拼拼凑凑弄出这么一个碗柜来。祖父是个不太高明的木匠,父亲四兄弟没有谁继承了他的手艺,不过多少都会一些木工活。大伯父年轻时锯木头是一把好手,砌石岸更是远近闻名;父亲则会搭很好的灶台(我自己家、舅舅家的灶台都是父亲搭的),给人家也搭过好多次,而且他自力更生做柜子、凳子之类也不是第一次了。

母亲还不无骄傲地告诉我,父亲把三伯父家废弃的一个白铁柜子改造成了置物架,不过我后来看了一下,那置物架远没有母亲口中说的那么好,连门都不大利索。一个女人,要是想从丈夫身上找出优点来,她总归是有办法的。

母亲早已给我铺好了床,夜阑人静,在故乡的虫鸣和月光中,我躺下了。

作者和姨妈一家

作者简介

横岗山人,男,生于1970年代,湖北蕲春人,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教授。

  ◆  ◆

有态度,有温度

〖链接〗

仙岛湖畔,亲人讲述王平将军的往事

母亲

遇仙记

(0)

相关推荐

  • 母亲小传

    母亲,这个词语沉淀了多少儿女的深情.作为女儿的我对我的母亲自然不能例外,然而在笔下却极少涉及,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我怕我的一支秃笔难以准确地描绘我那最亲最敬的母亲,如果因我的不当表达而影响了母亲的 ...

  • 散文||怀念姥姥

    怀念姥姥 姥姥去世两年多了.当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她清瘦的面庞,那苍白的头发.干瘦的脸颊和慈爱的眼神,既模糊又清晰,既遥远又触手可及,一次次把带我入回忆之中. 姥姥出生于兵荒马乱年代,缠过 ...

  • 李正品/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河南文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李正品 最早知道父亲有三位女人,是伯父在骂大街. 那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哥哥结婚准 ...

  • 先生爷说 :瓜娃,不好好念书,以后就没有你崽娃子的米汤馍 文/新潮

    文/新潮       我的先生爷 先生是一种修为:是一部记录片:先生是一种称谓:是一部记录片.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私塾和长袍渐远,戒尺和鞠躬已远:文革中先生已贬值或被作价. 先生二字起于何时,我没考 ...

  • 拜早年

    旧历年二十九,冒着大雨陪母亲去给舅父拜早年.母亲前天就说要去给舅父拜年,那天不下雨,但舅父因为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精神不佳,需要卧床休息,便推辞了.母亲昨天又打电话给舅舅,约好今天再去,却又冷又下雨.但 ...

  • 我的家在横岗山上(二)

    心香一瓣 回乡散记(二) 文|横岗山人 2020/5/5  周二 阴 今日早上起来,山间空气异常清澈,横岗山上草木.寺塔历历可见. 我出门去下港散步,顺便摘些三月泡儿回来.这种山间野果是我们儿时的至味 ...

  • 5月2日、3日横岗有15200支苗苗!劳动节不放假,专等你来!

    重要信息 ▽ 这两天(5月2-3日) 横岗街道疫苗接种点有15200只苗! 建议居民朋友尽量预约 横岗街道临时集中接种点 苗多速度快~ 横岗街道新冠疫苗大型临时接种点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富康路 ...

  • 横岗九栋花园小区【国际新城】天然气入户,民水民电,户户厅出阳台,可分期

    楼盘卖点: 九栋花园房 货量不多预购从速 建面30万平都市综合体 双地铁口物业 3梯8户 天然气入户,民水民电 大型停车场.外大阳台   楼盘简介: 天然气入户,民水民电 大型停车场.外大阳台 一房一 ...

  • 新冠疫苗来了 !横岗7个社康中心开放接种,龙岗共93处!均可预约!

    新冠肺炎几乎全人群易感 接种疫苗可预防感染或极大程度降低 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 龙岗区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原则 正在开展普通人群新冠疫苗免费接 ...

  • 严凤琴│巍巍横岗山 浓浓同学情

    刚从厦门旅游回来,就接到老同学熊永秀的电话说:"海南的严荣珍,武汉的严志荣同学,还有在外面的几个同学回来了,想约约在家里的同学一起,准备组织一次户外旅行,时间定在十月十五日,地点是武穴横岗山 ...

  • 笛子曲《井岗山上太阳红》,高手在民间!

    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展开

  • 杜市横岗:东湖毓秀进士第

    老话说:村前莫栽樟,屋后莫种桑.意思樟树栽的位置得有讲究,个中奥秘不言而喻,一路走来,但凡上了年纪历经风霜洗礼的古樟多半在村头,它们简直就像绿林虬髯客一样护佑百姓,见证村庄历史兴衰交替.一方水塘,徘徊 ...

  • 小提琴演奏齐奏《井岗山上太阳红》,让人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记忆

    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

  • 【裘事快讯】“根脉情醇,慷慨纾缗” 仙居宗亲会安吉上虞横岗访亲纪事

    应安吉.上虞的宗亲的多次邀请,继月初联系上金华宗亲之后,仙居宗亲会会长裘云弟又带领十多人马不停蹄奔波于诸暨,临安,安吉,上虞等地,寻访家谱上记载从仙居后裘迁出的裘氏后裔,虽然寻访过程中有喜有忧,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