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除夕,火把燎雪
相关推荐
-
【郁氏文化】挑石灰与1块钱的故事(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 挑石灰与1块钱的故事 郁斌生 1969年初夏的一天,我跟随着店背村的壮劳力一道从洋溪石灰厂挑石灰到彭坊乡的由路村,这一天来回50里山路,去时一担石灰,赚力资一元,回程还顺带柴火一担.时隔51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谁为你撑腰(16)
书接上回 李玉德先生长篇反腐题材小说<谁为你撑腰>(1)(2)(3)(4)(5)(6)(7)(8)(9)(10)(11)(12)(13)(14)(15)点击欣赏前集剧情 零星的爆竹声把时光 ...
-
山路惊车
本文作者:赵福智 车轮滚滚,马拉小车公路驰: 尘土飞扬,车载桦椽沿路飞. 年轻时,我和小弟有一次用单套马车去卓资县拉椽,在山路发生的惊车事故,至今想起来还胆战心惊,兄弟俩每当谈起此事仍然冒一头冷汗. ...
-
【郁氏文化】郁长福其人( 文/郁斌生 郁燕龙)
郁氏文化 郁长福其人 文/郁斌生 郁燕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店背有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他热心公益,解人危难,无私地帮助救助店背郁姓族人,他谨遵睦宗族恤族人的祖训,为店背郁姓族人解困济难的善行义举值 ...
-
美女谈恋爱嫁人,这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避免四处碰壁
知道吗?你也可以是恋爱之神. 记得小时候上山砍柴,一般都会干生柴一起捡.在生火做饭的时候,先用干草点火,再铺上枯木树枝,待火势旺盛后,就一半干柴一半生柴掺杂着加,生柴也能像干柴一般熊熊燃烧,这样可以大 ...
-
从树梢到真火壁炉,一根木柴要走12个月
并非所有形式的木材都适合用作木柴.在真火壁炉种燃烧湿柴可能会导致火炉出现问题并对健康也百害而无一益,因此,绝不建议燃烧湿柴. 但有时又很难区分干柴和湿柴之间的区别.因此这里我总结了一些湿柴具有的特征, ...
-
求学之路
我上小学时,应该在1980年左右.那时,在村子里读书,教室是三孔青石洞.校园没有围墙,教室门前就是广阔的麦田.教室里的摆设很简约,只有书桌.凳子和黑板,书桌是用两摞石头担起一块长木板,很简易:学生在写 ...
-
父爱,永不褪色!
顶着清冷的山风,父亲来了.手里拄着一根棍子,脚上的鞋几乎湿透了.我在离村五里外的小镇上开个家小门市,虽然挣钱有限,但每天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我们这里属于深山区,村民们冬季取暖全靠山坡上的枯柴.寒冬季节 ...
-
一辈子抹不去的记忆——拉干柴
文/冯兵绪 元旦回家,到坡上去给栗树剪枝,顺便背回几背干柴来.小儿见了不解地问:"爸爸,你们小时候也常去背干柴吧?""是的,那时候,你三爷爷经常带我上山拉干柴." ...
-
难忘背柴
我是地道的农村娃,对农村的农事有太多深刻的记忆.昨天,朋友晒一张背柴的图片,把我的记忆拉回了童年,最难忘记背柴那些时光. 我的家乡在一片丛林中,群山环绕,山上有很多木柴.木柴是我家乡生产生活中最主要的 ...
-
山乡老俵情
山乡老俵情 鲍金棣 二0一八年十一月四日是我们广丰知青下放德兴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原知青班的8名战友在班长程学军的带领下,满怀激情的回到五十年前下放插队的地方原德兴县界田公社光明大队程村生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