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到底是怎么被杀的 真的被朱棣“诛十族”了吗
相关推荐
-
通俗故事:明建文帝 朱允炆 《明史纪事本末》
关于朱允炆,传说众多.本文取自<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确定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作为继位人,朱元璋的儿子们自恃是朱允炆的叔叔,对朱允炆很不尊重.朱允炆就问黄子澄如何应对,黄子澄讲了汉景帝平定 ...
-
崇祯皇帝遗言,皆诸臣误朕,是在推卸责任,很没道理
朋友圈看到篇纪念崇祯皇帝的文章,说明天就是朱由检殉国多少多少年了-- 奇怪啊,朱由检是3月19日上吊的吗? 不由得去查<明史>.但见上面写着-- 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 ...
-
陈邦瞻
陈邦瞻(1557年--1623年)明代诗文作家,史学家.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南京吏部郎中.出为浙江参政,进福建按察使,迁右布政使.后改补河南, ...
-
通鉴纪事本末
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宋朝之前,中国史书不外两种,即编年.纪传二体.前者以年为纪,后者以人为主.虽各有所长,但都不善记事,"或一事而隔阅数卷";"或一事而 ...
-
朱棣率军进入京师,皇宫起火,建文帝下落成谜,朱棣有意拉拢武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燕王朱棣率军进入京师. 朱元璋的儿子与孙子之间的这场皇位争夺战最后以朱棣的获胜而告终. 根据<明史>的记载,燕军抵达金川门 ...
-
品读|方孝孺的“忍”与“迂”
在汉语的表达习惯里,"舍生取义"之后往往还会追加一句"杀身成仁"以加强语意,给人的感觉是"取义"就是"成仁"," ...
-
明代最早也是最晚的文正公,方孝孺被屠十族,是正气还是愚蠢?
方孝孺 方孝孺,是建文的大忠臣.朱棣的首席顾问姚广孝对方孝孺十分崇拜,他曾多次求朱棣不杀方孝孺,所以朱棣对方孝孺最开始也是极度拉拢.但方孝孺软硬不吃,最终朱棣莽夫心理发作,灭方孝孺十族,陪葬者达873 ...
-
大明一朝最惨不过方孝孺,被朱棣诛十族,光芒的背后的至暗时刻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灭十族的人.他眼看着847条亲眷友人的生命在他面前灰飞烟灭.终大明一朝最惨不过方孝孺. 在明朝祝枝山的<野记>里有一则故事: 据说:方孝孺家祖坟有妖象.一年, ...
-
方孝孺被诛十族,一点也不冤枉此人真的是极...
方孝孺被诛十族,一点也不冤枉 此人真的是极其讨厌. 燕军和明军在大名府一带相持日久,继续僵持下去对双方都不利.明军十倍于燕军,燕军又受到盛庸和平安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大将张玉潭渊等等都阵亡.而明军也无 ...
-
朱棣命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到底写了什么,惹得朱棣诛其十族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靠着"靖难之役"起兵造反,击败了侄子朱允炆,最终占领南京,当了皇帝. 新君即位,必然要有传位诏书,现在有一种传说,说朱棣命令方孝孺为自己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拒 ...
-
方孝孺,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大儒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方孝孺认为谋划天下大事的人易犯的过失:常常谋求解决困难的问题,而忽略了容易的问题: ...
-
唯一被诛十族的家族,7天被诛杀了873人,却是因为一件小事
唯一被诛十族的家族,7天被诛杀了873人,却是因为一件小事
-
大明脊梁方孝孺,被诛十族,绝非愚忠
方孝孺,很多朋友都跟他熟,熟就熟在据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了十族的人. <明史>中的说法是,"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 反正,待到明仁宗大发善心,下旨被 ...
-
方孝孺的险恶方孝孺,史上唯一被诛十族而不...
方孝孺,史上唯一被诛十族而不妥协的人:朱棣,史上唯一诛人十族而留恶名的帝王. 不说方孝孺的执政能力,因为他辅助朱允文削藩最终被诛十族,所谓成王败寇,这也说明了他的执政能力.但他被人称道,被人怀念的是他 ...
-
方孝孺《默庵记》历史上一个“读书种子”,被“诛十族”的书法家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qu ...
-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元亨利贞”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真的清楚吗?
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讲一讲一个八字当中比较基础,又比较另类的小知识. <易经>当中,乾卦的卦辞,乾,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一次其实不单单只出现在了这里,实际在<易经>全文中,这个四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