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趣事多,制度虽严,但考官不看姓名也能知道考卷是谁的
相关推荐
-
黄承炳:文柄自决——唐宋间“赐进士”考论
摘要:皇帝在科举考试之外特赐进士及第,这一现象在唐后期开始出现,但它只是作为一种偶见性举措,属于皇帝在科举制外的"文柄自决".经过五代宋初的发展,特赐进士及第逐渐制度化.与此同时, ...
-
科举1300年:一部令人震撼的古代科举考试作弊史!
科举1300年:一部令人震撼的古代科举考试作弊史!
-
科举考试趣事,考生给自己批卷子,还把自己评为状元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很严格的,却有这么一位考生,不仅自己给自己批阅考卷,还让自己得了第一名. 在唐德宗贞元七年的一次科举考试,礼部侍郎杜黄裳奉命担任主考官.不少人托人找关系,想走他的后门.杜黄裳不胜其烦,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详解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与时间 地点 流程
科举考试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 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考试大致分为四级: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 院试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防止舞弊的最主要方法是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项制度,它的影响力从隋朝创立这个制度开始,就延续至今. 科举制从创立时起,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是用来取代隋朝以前由贵族之间互相举荐官员惯例的一种制度,让寒门.平 ...
-
紫雨轩书话:宋代与清代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
2021年5月6日 [书事](1)下午3:09-4:26分,我在县新华书店续读<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所读为第六章<两度故乡行>(P111-P134页),本章 ...
-
你想知道古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是什么吗?清代最后一届科考试题
古代科举考试一共考三场,每一场考三天.无论乡试.会试都是这样,可以说比现在的高考更烧脑,有的考生考完就晕倒了:但一旦考上就咸鱼翻身了,朝廷直接分配工作,而不像现在的高考考上才能读.下面是清朝最后一界科 ...
-
明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看完殿试全过程,不由感慨伙食真好
综述 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担任殿试主考官,其结果决定了考生排名. 通过殿试者直接由皇帝赐进士出身,选拔的是明代政治核心圈高级官僚群体的后备人才.因此,殿试在明代的取士链条中,具有极其 ...
-
才学八斗的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关于诗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 曾祖父 ,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 上世纪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