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医家关于‘大陷胸汤’的论述

(0)

相关推荐

  • 【三部六病 里部阳性病证】10

    一.里热证 里热证是里部机能兴奋温度升高. 里热证的形成或是外邪直接侵入里部,或是由于表阳病.枢阳病不解或误治传入里部而形成里热证.里热证是病邪的侵犯损害已到里部,邪正斗争的重心到了里部,而里部正气尚 ...

  • 4.小陷胸汤___十六、除痰之剂

    4.小陷胸汤(张仲景)治小结胸. (<伤寒论>) [歌诀]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周 邪深大陷胸汤治甘遂硝黄一泻柔 大陷胸丸加杏苈项强柔痓①病能休 [词解]①痓: 痓zh&ig ...

  • 唐宋元医家对附子的论述与应用

    唐宋元医家对附子的论述与应用 汉中附子研究所 刘志超编 (一)春秋·范蠡<范子计然> 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 (二)汉·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

  • 明代十大医家对附子的论述

    (李时珍论述已经另文专列) 1.明·陈嘉谟<本草蒙筌> 附子,味辛.甘,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大毒.系乌头傍出,故附子佥名.畏人参.黄芪.甘草.防风.恶蜈蚣.气因浮中有沉,功专走 ...

  • 脾胃:各大医家综合论述脾胃之法!

    叶氏茯苓饮的临床应用 □ 陈振斌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卫生院 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 ...

  • ★各大医家----综合论述治疗脾胃之11例

    ​ 01.叶氏茯苓饮的临床应用      □ 陈振斌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卫生院                                    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 ...

  • 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有一段论述...

    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有一段论述:"按肾着汤一方,乃温中除湿之方.此方似非治腰痛之方,其实治寒湿腰痛之妙剂也.夫此等腰痛,由于湿成,湿乃脾所主也.因脾湿太甚,流入腰之外府 ...

  • 脾胃:各大医家综合论述脾胃之法

    叶氏茯苓饮的临床应用 □ 陈振斌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卫生院 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 ...

  • 五苓散医家论述鉴评

    成无己{注:此注误千古学人,不可从} 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 ...

  • 眩运,中风之渐也。不同医家关于眩晕不同病症的论述

    一.颈性眩晕 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眩晕即旋转不定,甚则晕倒.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外邪.肝风及 ...

  • 大凡临床疗效较好的医家都是灵活地运用腧穴...

    大凡临床疗效较好的医家都是灵活地运用腧穴,合理配穴,而不是受某穴治某病的局限而墨守成方,呆板地配穴. 虽然前人对于腧穴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积累了很多宝贵丰富的经验,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腧穴的功能,不掌握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