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那些辨识人心和人性真伪的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来源|陌言伴读(ID:Mybandu)

人心难测,各怀心事,人之常性。想要正真的去了解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增广贤文》中收集了这样的一句俗语: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能够分辨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就变得非常重要。
又应该如何去辨识人心和人性真伪呢?在诸子百家之中的《鬼谷子》中就有很深的见地。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一个人,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是否会伸手去帮助别人,就能辨识他是否有仁义之心。

万物苍生,物竞天择,是生物链的规律,是我们地球村生灵的生存之道。但有上下五千年文化沉淀的我们,那些已久远的智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法则和规律,本不应该如此。

前些年,电影《奇异博士》的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和妻子乘车外出时,看到有一名骑手被四壮汉围殴,便立刻下车,冲前过去帮那个骑手,伸手敏捷的他,迎上去就干翻了那个欺负骑手的人,这件事传开后,有人就此事向本尼迪克特求证,他淡淡地说:“确有此事,不过你知道,这是我必须做的”听到这样的话语,不少人都露出了钦佩的目光。

一个真正的强者,更不需要靠对弱者下手,或者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那如果有人这样做了,多半是因为这样的人并没有仁义之心。

所以,与人相处,寻觅知音,或者合作伙伴,通过辨识对待弱势群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就知道他是否心存善念,有无仁义之心了。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一个人与他人相爱相敬的程度,就能知道他跟其他人之间的沟通是否通畅。
在《孝经》中伦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和敬。而爱和敬,也讲究两者之间有的分清差异有别。不然,相处起来就缩手手脚,不是滋味的。
对人的爱少于敬,人与人之间可能就因为太尊敬,难免有所拘谨,彼此沟通都会显得特别别扭。反之,如果爱多于敬,真心就越来越近。

在《后汉书.梁鸿传》有一段讲诉东汉时关于夫妻间举案齐眉的故事。梁鸿和妻子孟光非常恩爱,每日吃饭时孟光都会端着盛饭食的小案子举到同眉高的部位,以示对丈夫的尊敬,梁鸿对她亦如此。成为后人的夫妻恩爱的典范。

所以说,要确认一个人与其他人关系的程度,对可以辨识他们方彼此沟通的是否通畅了。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在《淮南子·兵略训》中说:

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人的聪明程度,才知道其胜任事务的程度。只有了解对方,才有可能有后来的知人善用。
一个人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才能发挥其所能。这也是我们与人相处中也很重要。而“利用”本来就是个中心词,只是世人俗化罢了。
在三国时期的乐进和于禁,工作成绩显著被曹操不拘一格地提拔,成为有名的大将;而关羽也曾经暂居在曹操麾下,立下了不少的战功,曹操对他爱戴有加!正是因为曹操的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最终,曹操成为一代枭雄。
与人相处想要了解对方,知人才能善用,最后方能人尽其才,一切透析人心所得。
不管是在校园读书的你,还是朝九晚五的你,或者已暮入晚年的你,都要明白,人的心智时刻在变,要面对的琐事与烦心,总要面对的。
在《增广贤文》中也有这样的句俗语: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在生活中、工作中,要学看透人心,辨识人性真伪,你身边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事。人与人相处,少一些惺惺作态,多一些以诚相待。

您若有可倾诉情感,或者独到的见解,请移步后台菜单点击“更多+”留言,您的故事、金句是我们最期待的问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