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9)

接上期:解放后,我们党的政策是对他不揪不斗,而且认为他是工人的代 表,在工人中有号召力,所以想让他进入工会,当工会主席,他说自 己岁数大了,干不了。政府就让他的大儿子张维钧做了海拉尔运输公 司满洲里客运运输站工会主席。

我爷爷对他儿女的教育非常严格,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和文 化教育。不重男轻女,使每个子女都能收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我大姑 那时就已上学到初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山东,参加了村里的革命工作, 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三十余年。大约在 1948 年,他的二女儿张淑敏 回老家山东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随后,她的三女儿 张静,也要去参加工作,他认为她还小,不想让她去,这个倔强的小 三女儿,一直在她床边站了三天,表示自己的主意已定。最后他还是 让她的小女儿参加了工作,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他的小儿 子张维義去了天津读书上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机床厂工作,成为国家 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为了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工作,又作为技术骨 干到陕西省汉中市工作,直到退休。

在我爸爸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吧,他带他去了一个商店,爸爸 看见玩具,高兴地拍手在地上跳,说:“真好!真好!”回家后,我爷 爷就给他了一顿皮带。我爷爷严格遵循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教,要 求孩子们站有像坐有像,无论是哪种行为,吃饭、说话、还是办事儿, 都得有个样!都得表现出有教养人家孩子的样子!连给别人端饭、递 刀子、拿筷子都得有规矩。

解放后,那些在解放前和他竞争的建筑工程队的头头们都跑光了, 留下满洲里的一些大建筑,没人知道它们的根底,还扔下了许多建筑 的烂摊子。政府把爷爷当成一个知情人,可靠的人,每天都有人到家 里找他,他就成了个大忙人,当时的香饽饽!整天有人找他修理这些 大的建筑,请教这个请教那个、研究这个研究那个,可把他忙坏了,但他心里乐呵呵的,因为他认识到他自己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价值了!满洲里刚解放的那段时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领着工人修理维修检 修,使我们政府的一些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一些楼房也得到了充分的 利用。由于房屋修缮非常好,也非常及时,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在 1953 年,他的二儿子因肺结核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的 工程建筑也告一段落,许多大楼都有了自己的建筑修理部,剩下就是 铁路部门,有的时候人们找他问一些铁路上的问题。

这期间他的马车运输队也加入了满洲里的马车工会。

可是那时候还有一些伙计跟着他,他得给他们找到吃饭的地方, 就跟政府商量承揽满洲里市拉泔水工作,成为满洲里第一家环卫“公 司”。每天早晨有几辆大马车,上面拉着像汽油罐子一样的铁东西, 还有个盖儿,晃晃当当的去抽各地方的泔水,再把泔水集中放到我家 的南园子里。因此园子里的菜长得可茂盛了,因为当年还没有用上化 学肥料。这份环卫工作干了几年后,政府也成立了卫生队,有道北卫 生队,道南区卫生队,就把这份工作给收回去了,并且他的伙计们也 成了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工了。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美丽的19世纪马车房修复

    该房屋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历史区的中心,是更大的翻新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还包括厨房房屋和主房屋.但是马车房装修是我最爱的那个 当我对老建筑进行恢复时,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非常尊重原始特征和建筑,在 ...

  • 为满洲里停留

    有人说,满洲里的特别就在于它融合了三国风情,中国人来到这里以为自己出了国,外国人来到这里以为自己回了家. 套娃广场 跟国门景区一样,套娃广场也是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 ,不过我并没有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三国 ...

  • 工作签证还未落实,中国建筑工人困境依然

    新西兰信报 ID: nzmessengers 我们在南半球,做严谨的新闻, 陪您看新西兰风景,与您分享生活与力量. 小编新闻 2017 10 12日 星期六 工作 签证还未落实,中国建筑工人困境依然 ...

  • 特约作者张德荣写的故事连载《红砖房》4

    上期讲到: 在救助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有些在湖面上的渔民因衣服鞋子都湿透.冻硬了,没有办法自行行走, 去救助的人就用皮大哈(就像蒙古袍一样的衣服,很大)四个人抬着往 岸上跑,因冰面非常滑, ...

  • 特约作者张德荣写的故事连载《红砖房》5

    上期写到: 听说当时向我爷爷要求干活的人得先开口骂他!他 就笑了:"留下吧!"有的伙计不敢骂爷爷,同伴就给他喝点酒,让他 状胆子后去骂!爷爷听到伙计们骂他,心里才痛快!但平日里还是 ...

  • 特约作者张德荣写的故事连载《红砖房》7

    上期写到:我爷爷的施 工队里原来就有一定数量的工友,另外,冬季回管内老家.夏季再回来干活的人 员就有 100 人以上,有的时候,夏季还会招一些临时工,所以,做大的工程的 时候,他的施工队的人员能达到 ...

  • 特约作者张德荣写的故事连载《红砖房》8

    上集写到: 爷爷把一部分钱捐给了当地的一所学校.那时候,他每次来到学校, 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爱戴他,看到了就喊他的孩子某某某:你爸爸来 了,你爸爸来了. 接上期 过去的人有时是和现在的人是一样的,挣到 ...

  •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1)

    情系满洲里 (我爷爷张连喜的创业人生) 作者:张德荣 (一)苦难的童年 在原山东省黄县(现在黄县已更名为龙口市了)北马镇有一个东 转渠村,在村里有一个老宅之地,已历经两百多年了,现在村里没有 再征用它 ...

  •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2)

    (二)创业与成功 1895 年前后的满洲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连一棵树都没有!加上"闯关东"新到的我爷爷张连喜他们五个兄弟,才共有四户人家!那真是个人迹罕至,鸡犬不闻,天苍苍,野茫 ...

  •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3)

    上期写道: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跟我爸爸去地里种麦子,现在想那麦子 就是在满洲里能成熟的麦子,也是我家人在满洲里生活多年,在实践 中挑选出来的.能在满洲里特定的气候下能成熟的麦种.因为它很矮, 抽麦穗 ...

  •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4)

    上期写道:满洲里那个年代的冬天,温度比现在低很多的,雪也比现在要大, 一脚踏进地上的积雪中,都能快到膝盖了,雪上面冻了一层硬壳,风 从上面刮过,没有任何阻挡,嗖嗖的,人一出门,耳朵.手和脚很容 易冻伤 ...

  •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5)

    说明 文中插图与内容无关, 仅仅表现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的景象. 上期写到: 1911 年中国和俄罗斯划定了国界线,1912 年满洲里就开始有了 国界的管控,爷爷的两个去俄罗斯的哥哥就再也没有回过满洲里 ...

  •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6)

    接上期: 这个王家的姑娘也真给张家带来了人丁兴旺,婚后到 1934 年, 共相继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 爷爷是从山东要饭到的满洲里,他知道穷人的困难和苦处,所以 每到过年时,我家院子里都摞着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