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望还是没有欲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①欲望的两面性

伟大的精神导师拿破仑·希尔说过,欲望决定人的品格。

这似乎与佛法唱反调,过于强调欲望,

就会释放出人内心的魔鬼,使人陷入烦恼痛苦的深渊。

然事实上,并不是总是如此。

佛法也强调欲望,在三十七道品中,有欲如意足,是需要修炼的。

那么,没有欲望的人,是根本进入不了佛法修行的。

新佛系生活方式,以其正念和自助疗欲的殊胜法门,

也自然将欲望纳入其疗愈范畴。

能正确地疗愈内心的欲望,不使它现出魔鬼的狰狞面目,

却使之焕发勃勃生机,则是在生活中修行的目标之一。

欲望过于强烈并不是错误,关键是,这个欲望是什么?

它究竟指向于善,还是恶?

也许很多要人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对欲望的正念。

于是,他们的欲望往往会走过头,使之陷入欲壑难填的苦境。

基本需要已经远远满足了,还在盲目的抓取、占有,直到大祸加身,才猛省过来。

许多贪官就是这个下场。

像苏荣、白恩培这些曾经的封疆大吏,纵容家人敛财,

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严重破坏国家的党纪、正纪、法纪,就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他们已成了欲望的奴隶,便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做了一场春秋大梦,梦醒时身在囹圄,见已虚空。

许多社会精英分子,本来可以终生过尊贵、体面的生活,

却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结果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斩剁。

对治人性中的贪欲,仅仅靠法律的威慑,道德的约束还远还不够。

明朝时,穷苦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最痛恨贪官,

在位时动用酷刑整治贪官,甚至把他们剥皮萱草。

几十年间,虽然把官员杀得胆战心惊,但最终还是没有贪官杀尽。

贪官如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因为贪在人性,只要人还没有觉醒,他就不可能不贪。

选择新佛系生活方式的人们,将在正念的引导下,

逐渐疗愈内心的热恼,也就是过多的贪欲,给自己一个平安、幸福的人生。

这是许多公职人员的福音,也是普通人消除烦恼的途径,

人被贪欲加热,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是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即使一时满足了欲望,很快就激起新的欲望,陷入新的苦恼。

一件事必会吸引另一件事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荡。

当欲望不能满足时就会痛苦,当欲望满足了就会无聊。

然后再追逐新的欲望,产生新的痛苦;

接下来,又满足了这新的欲望,再度陷入无聊……

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像钟摆一样,一直摆到奄奄一息,死亡到来,终于不摆了。

这样的人生到底有何意义?

哲学家在思考,众生却不思考,他们从不审视自己的人生。

当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发现了这个糟糕的生命模式,他就下定决心,剔除须发出家修道。

经过艰苦卓绝的修为,他终于体证得无上的妙道——无欲解脱。

他彻底地疗愈了自心的贪病。

贪心是病,可众生从来不认为它是病,甚至还美化它。

在世间,人们相互攀比,看谁贪得更厉害,谁占有越多,

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甚至可以受人顶礼膜拜。

人们把贪得最多的人称为首富、导师,却忘记了佛陀才是真正的导师,他给人的幸福承诺才是真实的。

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说,“贪吃蜂蜜的苍蝇准会溺死在蜜浆里。”

但是,世间人对此振聋发聩的告诫弃耳不闻,或者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放在心上。

记者调查那些因贪欲而身败名裂的大人物时发现,他们都懂得贪婪是罪恶,不加以节制必定走向毁灭。

但他们总觉得那是别人的事,而自己可以侥幸过关。

这就是典型的失念的表现,一上贼船,就注定了翻船溺毙的结果,没有例外。

连妄想中的金盆洗手都来不及,就进去了。

因为罪恶会吸引罪恶,从来没有任何人做过一件恶事,就洗心革面,以善自期了。

一件恶事,必定会吸引另一件,使人应接不暇,再没有机会行善了。

就好像说了一个谎,就需要说另一个谎来圆,那么就注定与诚实无缘了。

除非遇到特别的强大的因缘,才能摧毁这个恶的根基,使人向善。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③

善法欲的力量

其实,证道就是疗愈,

与我们新佛系的疗愈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程度的差别。

证道指是彻底解除痛苦之身的受苦模式,而在生活中修行正念的自助疗愈者,

只是部分地解除,还不能够圆满,

但坚持修行,到了一定程度也能看得见究竟解脱的美妙。

然后,部分人就放下世俗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解证的修行,就能真正契入无上的妙道了。

新佛系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对欲望的疗愈,它会指导人们放弃恶念、恶行,

并在善法上产生欲望和精进力,从而导向善果和福报。

在善法、饶益道上的欲望和追求,在佛法中称为精进;

在恶法、非饶益道上的欲望和追求,称为执著。

善法与恶法的区别在于,它们都能让人当下产生快乐和满足感,

但是善法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兼顾,

而恶法只有眼前利益,非但没有长久利益,而会有长久的祸害。

就好比那些过把瘾就死的恶人,他们追逐的眼下的快乐,

就是建立在自己或他人长期痛苦的基础上,

这种快乐就是罪恶的,不是真实的快乐。

欲望难除就在于满足欲望带来的快乐,

其实,这只是眼前的快乐,并且在未来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买单。

智者都明白,追逐欲望满足之举,皆得不偿失。

新佛系生活方式帮助人们解除欲望的捆绑,以善法欲取代恶法欲,

从一味追逐特欲满足,到开始追求精神的满足。

一般情况下,精神上的满足,基本上都是属于善法欲的范畴。

这种善法欲才是决定人格的重要因素。

如果人没有一切欲望,连善法欲也没有了,

那么他肯定不是一个善人,或者说丧失灵魂,同木石无别了。

这不是人们想要的生命状态。

事实上世间并不存在完全无欲的人,那只是在创伤的作用下,人表现出来的消极自闭的状态。

新佛系生活方式在疗愈心理创伤上的功能也是极其完善的,

通过在生活中正念的轻修行,就可以重回健康的身心状态。

人们需要积极的善法欲来维系他的生命活力,

这也是正念自助疗愈重要课程,跟随新佛系生活的人,

都会获得生命的成长与慰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