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国帝王之中,谁夺得天下的难度最大?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必须要给“难度”两个字做一个准确的定义。打个比方说,就好比我们现代人,如何去定义赚钱的难度。

一个有五十个亿的人,让他去赚一千万,这似乎没什么难度。可是让一个人身无分文的人,让他去赚一百万,这可能就非常困难了。

换个角度说,同样是以赚取一百万为目标,让一个清华北大哈佛毕业的高材生去做,一定比一个没读过几本书、只有小学学历的人,要相对容易很多。

一白万比一千万少,为什么赚一百万的那个人要比赚一千万的人困难呢?大家心里一定比我更明白,因为赚一千万的人有五十个亿的本钱,而赚一百万的人身无分文,所以后者的难度大。

第二个比喻也是如此,高材生的身份优势以及他的高智商头脑,一定比小学毕业者的赚钱能力要强很多很多。

道理一样,皇帝夺得天下的难度,也取决于他的本钱,或者说是他的出身。本钱越少、出身越差的人,夺得天下的过程也就越困难。

我们把历史中那些夺得天下的帝王名单介绍一下,先说一下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时期的帝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不过由于这两个时期属于帝王泛滥期,而且成就都很一般,但凡是占据了屁大点地方的人,就敢称王称霸,自称为帝王。所以,这两个时期的帝王,本文暂且把他们排除在外。

如此一来,就只剩以下几位能够入选本题名单: 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曹魏曹丕,西晋司马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元世祖忽必烈,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

考虑到夺得天下的难度定义,在这些人当中,夺得天下时的本钱最少、出身最差的,我觉得只有三位:刘邦、朱元璋、努尔哈赤。除了他们仨,其他那些帝王在夺得天下的时候,都是借助了相当丰厚的本钱,或者说是极其优秀的身份背景。

努尔哈赤嘛?介于他是被后世子孙追封的皇帝,并且在他活着的时候,满清还没有入主关内、称霸中原,所以本文就不将他定义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开国帝王,暂且将他排除在外。

这样一来,本题名单就缩小到只有最后两个人: 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这俩人的出身,可谓一个比一个低端,一个比一个不咋地。在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之中,能称得上是布衣天子,并最终问鼎天下取得辉煌成就的,除了他俩,再没有其他人。

李自成:“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穿她娘,吃穿不够有闯王!哼!难道把我李自成给忘记了吗?不知道我曾是大顺政权的开国皇帝吗?”

没错,李自成的确建立过自己的政权,甚至曾经还一度率领大军入驻北京,逼死崇祯。以李自成这样一个农民军领袖的身份,最终能成为皇帝的确很不容易。但是,介于他的政权并没坚持多长时间就崩盘了,所以暂且也不把李自成计算在内。

陈友谅:“说的好像谁没当过帝王似的,有什么可炫耀的,哼!”

既然最终名单确定为只有刘邦和朱元璋,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只要将这两个人的创业难度做一下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来谁夺得天下时的难度最大。

朱元璋出身农民,一家子贫苦,往上数几辈也没出过一个达官贵人有钱的主。朱元璋从小吃苦,长大了还吃苦,甚至为了能吃口饭,不得不去寺院里当和尚。

那个年代当和尚也难以糊口,于是朱元璋只能靠一身僧衣,以化缘之名、行乞讨之实。实事求是的讲,这段时间的朱元璋,完全就是个要饭的乞丐。

论出身,刘邦跟朱元璋差不多,好在刘邦那个年代还不至于为了温饱问题发愁。刘邦整日吊儿郎当到处瞎混,下馆子不给钱,成天串寡妇门。

虽然刘邦后来混了个小小的亭长职位,但好日子没多久,刘邦在押送劳役人员的过程中玩忽职守,放了所有人,罪责不小。为了不被朝廷问罪,他躲进芒砀山,成为了朝廷逃犯。

一个是行街乞讨的要饭,一个是落荒而逃的逃犯,论这两个身份之间,可以说刘邦和朱元璋是伯仲之间,半斤八两。

刘邦 1:1 朱元璋

既然出身差不多,那我们就算算两个人创业过程中的难度。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面对的对手先是蒙元政权,后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反抗元朝起义的过程中,中原各地可谓百花齐放,到处开花。

特别是陈友谅,在我们的认知中,这小子属于是坏透了的那种人,但是人家在反抗蒙元的过程中出了相当大的力气。相比之下的朱元璋,在反抗蒙元的过程中,就显得逊色很多,甚至还好几次成为猪队友,完全不如陈友谅。

刘邦在反抗暴秦的过程中,那可谓是摧城拔寨,一路厮杀。这期间秦军主力被项羽拖住,两者打的热火朝天,使得刘邦好像是钻了空子似的。但是平心而论,刘邦能够一路顺风,在项羽之前率先拿下咸阳,完全是凭借着自身的实力,每一步都是刀山火海。

所以,抡起义反抗过程中两个人的对比,刘邦要比朱元璋付出的多,也困难的多,因此这一局刘邦胜出。

刘邦 2:1 朱元璋

起义成功之后,朱元璋在能掐会算刘伯温的建议下,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这一过程中,朱元璋显得有点低调,同时也让人觉得他畏首畏尾。

直到陈友谅看不下去了,率领六十万大军一路顺江而下,准备跟朱元璋大干一场。给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朱元璋的创业过程中似乎只有鄱阳湖之战是他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之前他只有一块小小的地盘。

鄱阳湖之战后,陈友谅挂了,朱元璋顺势吃掉了他的地盘,然后一个回手掏,非常轻松的干掉了张士诚。因此,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似乎只靠鄱阳湖一战,就一夜之间从从一个小小的吴王,成为了明太祖朱元璋。

就像我们这个年代的富豪马云,当年阿里巴巴还只是一个门户网站的时候,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认识马云?但自从阿里巴巴旗下弄出了一个淘宝之后,普天之下又有几个人不认识他马云?

鄱阳湖战役对于朱元璋来说,就相当于淘宝之于马云。

另外要说一点,鄱阳湖之战中最关键的人物,也是最大的功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正是他在驻守洪都的时候,面对着陈友谅六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愣是奇迹般苦苦坚守了85天。

若没有这85天的坚守,毫不夸张的说,陈友谅会轻轻松松顺江而下干,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掉朱元璋,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鄱阳湖之战,更没有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比之下,我们再来看看刘邦。刘邦这边反秦成功后被封为汉王,由于项羽的私心,他将刘邦分配到偏远贫瘠的巴蜀,而这也是刘邦与项羽反目的最大原因。

在那之后,中原大地开启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刘邦一次又一次被项羽的楚军打的抱头鼠窜,一次又一次被项羽打成了光杆司令。

特别是彭城之战,拥有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居然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打的找不着北。成就了项羽盖世英雄的同时,也显得刘邦非常的窝囊丢脸。

刘邦无数次成为项羽的手下败将,甚至有一次为了增加逃跑成功几率,将同坐一辆车的一双儿女三次踹下车去。

可就是这样的狼狈不堪,刘邦却总是能够险象环生,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次又一次从地上爬起,满血复活。

终于的垓下之战,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刘邦终于战胜项羽,问鼎天下。这一过程中,刘邦可以说是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不容易。古往今来的帝王创业史,很难找出一个比刘邦更加艰难困苦的经历。

这还不算完,你说你都问鼎天下登基称帝了吧,刘邦还没作够,还要继续征战,跑去跟北方草原的霸主冒顿单于比划比划,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围了七天七夜。要不是陈平献出美人计,刘邦那次可就挂了。

这还不算完,刘邦先后平定各地异性诸侯王,在最后一次平叛淮南王英布的时候,被对方一箭射中。这一箭可不像当年被项羽射的那一箭,没几天功夫就好了。

这一箭使刘邦伤的特别严重,而且刘邦也不知怎么的就犯了犟劲,箭伤产生了后遗症,他说什么也不让大夫给治疗,之后第二年,刘邦就一命呜呼了。

总而言之,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平定天下,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与朱元璋对比起来,甚至只要把两个人的对手一做对比就一目了然:陈友谅与项羽。

这两个对手的难度级别,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盒地下,因此可以轻松判断,刘邦的创业之路更加困难。本轮刘邦获胜。

刘邦 3:1 朱元璋。刘邦胜。

答: 刘邦是夺得天下过程中,最困难的帝王。

——

感谢阅读,愿与您结为点赞之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