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让苏式网球陪伴

2012年年初,我带着羽毛球拍来到了网球场,被一位领导叫上球场。我只好借了其他球友的网球拍上场。自此,开始了我的网球之路。
此前,我在南宁羽坛经常和年轻高手打对抗比赛,也经常组织各种大型比赛。当时我的网名“鱼老大”在南宁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算是个知名人物。



初入网坛,我很快被网球的独特魅力迷住,加上年纪逐渐增大,再和年轻人整天进行激烈的羽毛球对抗比赛,已经无法适应。结果,我逐渐放弃羽毛球运动,开始全身心投入网球运动。

我对羽毛球和网球运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羽毛球比喻为短跑,需要极快的速度,而网球则比喻为中长跑,相对不需要这么快的速度,更需要耐力。所以,这项运动也更适合年龄稍大的球友参与。加上网球球拍暴击网球,打到球拍甜区时感觉到很爽的快感,是羽毛球扣球的感觉所不能比拟的。网球运动既充满暴力碰撞,又通过优雅的控球彰显美感,是力与美的结合。


踏入网坛一转眼已经7个年头,我也像打羽毛球的时候一样喜欢参加比赛和组织比赛。不经意间,参加的比赛特别是中老年长青组的比赛更是几乎没有缺席。至今取得最好的成绩是广西业余网球公开赛长青双打组分站赛的亚军,还未有斩获冠军。不过倒是经常进入八强。而我牵头组织或参与组织的大小网球比赛则不计其数,估计“鱼总”这个网名在南宁甚至广西网坛也已经是比较知名。




平时除了组织训练和俱乐部约球活动,与球友打球,我也是喜欢找高水平的球友过招。不知不觉,不经意间迈入了奔60的年头,开始感觉有点体能不再是那样的持久旺盛,打多几盘激烈的对抗都有点力不从心了。今年6月初的广西公开赛长青组比赛时,在经历前晚一盘争夺小组头名的惨烈比赛后,第二天一早的淘汰赛竟然只有半盘的体能。甚至在最近举行的混双比赛中,小组赛第三盘因为开始抽筋,而直接放弃八强淘汰赛。看来真的是岁月不饶人了。


近期,因为老领导球友的约请,我开始出现在单位内部球场,重新和一些老领导、老同事进行交流。相对其他比赛,和他们的对抗轻松一些。忽然间,我似有所悟,我这个年龄,是应该量力而行了。也许,我应该开始进入尝试“苏式”网球的年代了。
“苏式”网球,意思是内含苏东坡诗词思想的网球运动,而不是打法是苏东坡的。


苏东坡先生,是我最为崇敬的文豪。有句俗话,“少不读苏东坡,老不读辛弃疾” 。意思是少时读苏轼,容易陷入虚无。老来读辛弃疾,人生过半却意难平。
苏东坡先生家学渊博,一生历经磨难却又一直保持透着禅意的豪放,旷达洒脱。其最具代表性的三首佳作所展示的心态非常适合自己应用到球场上。


第一首,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通过对秋夜月下空明柔美的江景的描写,衬托出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一句"人生如梦",无限感慨。
第二首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前,苏东坡先生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东坡的人生经受了万般屈辱,被贬黄州,但处于人生低谷的东坡先生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一天,苏轼出游途中,天降大雨。苏轼在雨中拄着竹棍淡定前行。随后,东坡写下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先生历经几番苍凉放逐,几度落寞。眺望远方,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无怨无悔。

第三首,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坡先生认为过分地贪婪,向外界祈求更多,会害了自己。他认为,心安之处,就是吾乡。这是他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随遇而安。

以上三首极具代表性的诗词,体现了苏东坡胸怀旷达,追求生活有情趣、心灵有归宿。“清欢”和“趣味”并存。面对人生无常,他没有沉沦,仍然泰然处之。
而我们处于知天命之年的夕阳网球,正是需要苏东坡这样的人生哲学。
在湛蓝的球场上,对手如果强大,沉着应对。面对困境,坚韧不拔。球如人生,即使落后,也不离不弃,不到最后时刻坚决不放弃。如果最后失利,则要以一种平常心待之。只要自己付出,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就可以安心。我们只要在球场上奔跑,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在球场上体验那击球瞬间的快感!管它输与赢!


苏式网球,就是用苏东坡的为人之道在球场上驰骋。对手强大?怕什么!落后?坚持!胜利了,享受那奔放的心情!失败?看开些!
让我们的夕阳网球这样度过:一支球拍任余生!(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lb水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