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身心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
相关推荐
-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三十三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三十三 原文: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 译文: 我们只有正确地研究万事万物才能获得更多的 ...
-
站桩养生心法: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站桩养生心法: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
初识 梅门一气流行 (气功) —— 达青社专访
物 致 于 此 小 得 盈 满 初识 梅门一气流行 (气功) 达青社专访 采访者:二乐 张馨.许晴闵.胡硕容,校友张琼方,林淑珍老师 前言: 因缘际会,在三月初的第一个星期二中午,好友刘秋男先生约了几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
南怀瑾老师讲述:张嘴吐气的应用窍门
有一位老朋友,脾气很暴躁,来台湾以后,我问他脾气好些没有,他说脾气更大了,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口气,再用鼻 ...
-
南怀瑾老师讲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我们看到小人的厉害处,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点点小事,轻轻地一拨,情势就转变了,这就叫做"谗言".每个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点,最喜欢听信谗言和小话.尤其作一个高居上位的人,大 ...
-
南怀瑾老师讲述: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 ...
-
南怀瑾老师讲述:做人做事最高的智慧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第三爻是内卦的上爻,如果只用三画卦,已经到了顶点.如果学会了<易经>,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没有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每个卦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 ...
-
南怀瑾老师讲述:最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三个字
我们正式讲解<大学>.<中庸>之前,首先须要了解中国文化中三个重要文字的内涵:"道"字."德"字."天"字,再加一个 ...
-
南怀瑾老师讲述:识人相法
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朝末年,国库空虚,于是鬻官卖爵,设立捐班,定下价格,捐多少钱,便可做多大的官,以资敛取.当时有一个发了横财的船夫,捐了一大笔钱,得了一个七品顶戴,也在礼部学了礼,大概用苦功学了一段时 ...
-
南怀瑾老师讲述:父母的言行举止能深远的影响孩子
孔子五十岁才研究<易经>,在<论语>中讲道:"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亦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把<易经>研究透 ...
-
南怀瑾老师讲述:都市人四体不勤,所以百病丛生、容易堕落
汝等士大夫阶级,平时享惯物质文明,出门有自备汽车,穿吃方便,何曾用脚走过路,现在汝等在禅堂中大步前进双手摆开,多舒服自在?吃饭走路,这就是人生.乡下人半个钟头走五里路,古人一笠一草鞋,一肩扁担,不问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