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417)世界首条“绿电高速”通过最后大负荷试验
相关推荐
-
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开始大负荷送电 巴基斯坦国家电网进入直流输电新阶段
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开始大负荷送电 巴基斯坦国家电网进入直流输电新阶段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1/06/26 06:52 巴基斯坦默拉输电项目默蒂亚里换流站核心区全景区 国际在线消 ...
-
途经4省 专送清洁能源特高压“青豫直流”工程投运
2021-01-04 10:22:54来源:中原网 据新华社郑州电(记者 张浩然)记者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获悉,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历经168小时试运行后,于2020年12月30日 ...
-
西电东送是怎样实现的?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广东与福建之间, 相亲相爱的故事绵绵不绝. 前不久的闽粤联网工程 让这对好兄弟的关系更加亲密. 这个兄弟手足"与电有关"的故事, 其实是全国大联网的重要章节, ...
-
20210621:国网投产“十四五”首条特高压直流线路
北极星水力发电网讯:6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雅中-江西工程")投运,这是"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建成投运的第一 ...
-
瞭望 | 电力“甘露”如何浸润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能源资源与需求的逆向分布.清洁能源具有的季节属性,决定了需要构建中南美洲能源互联网,通过解决能源供需"距离差",利用不同地点出现清洁能源旺季的"时间差" ...
-
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 每年向湖北送电400亿千瓦时
8月6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通过这条"空中高速路",陕北丰富的风.光.火电将"打捆"直送湖北及华中负荷中心,每年输送电力约400亿千 ...
-
青豫直流
青豫直流
-
青海新能源单日发电量首次突破一亿千瓦时
2020-12-10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12月2日,青海省单日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一亿千瓦时大关,达到1.02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为0.53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为0.4 ...
-
[首藏作品](6493)全绿电 杭州明年将办“零碳亚运”
全绿电 杭州明年将办"零碳亚运"◎洪恒飞 张 蕾 本报记者 江 耘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4月28日,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签署三方 ...
-
[首藏作品](6422)新技术上阵 缓解知识产权保护4大痛点
新技术上阵 缓解知识产权保护4大痛点热点追踪◎本报记者 操秀英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反之,技术创新也日益成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利器".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 ...
-
[首藏作品](5663)科特派+电商模式 让院士创下新纪录
科特派+电商模式让院士创下新纪录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张雄智 疫情期间,刘义存(左)变身带货主播,为广东徐闻县的菠萝吆喝.受访者供图"特"有招在开展现场科技服务的同时,要结合& ...
-
[首藏作品](5423)6000万吨!我国第一大油田年产量创纪录
"磨刀石"上突破世界油气开发领域多个禁区6000万吨!我国第一大油田年产量创纪录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瞿剑 史俊斌)中国石油在京宣布,截至27日上午10时,其旗下长庆油 ...
-
[首藏作品](5045)四川盆地探明千亿方大气田
四川盆地探明千亿方大气田科技日报讯 (记者瞿剑)中国石化11月12日宣布,其西南石油局川西气田探明储量新增报告顺利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评审,新增探明储量830亿立方米.至此,川西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达114 ...
-
[首藏作品](5008)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发布
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发布科技日报北京11月9日电 (实习记者王烁)9日,在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济和<柳叶刀>主编.爱思唯尔柳叶刀 ...
-
[首藏作品](6452)科技感满满 国货精品从消博会走向世界
科技感满满 国货精品从消博会走向世界◎本报记者 刘 昊 王祝华 龙跃梅一曲悠扬动听的<青花瓷>,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拍照.5月8日,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湖北展区 ...
-
[首藏作品](6468)再拿世界第一 中铁装备引领掘进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再拿世界第一 中铁装备引领掘进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乔 地5月10日下午,恰逢第五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伴随着热处理炉火焰的燃起,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智能化盾构装备产业园--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 ...
-
[首藏作品](6528)向世界一流期刊迈进
向世界一流期刊迈进--关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上)本报记者 操秀英"从2006年到现在,<细胞研究>这15年的腾飞路,更是一条自信之路,不仅对于我们办刊人是这样,对中国的科研人员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