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马云将城市大脑带到澳门,贝索斯今夜无眠!

退出阿里巴巴日常管理之后,马云参加公开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少。不过,在与国际化、新零售和社会公益这几件事情有关的活动上,还是能偶尔看到马云的身影。8月4日,马云就出现在澳门,与澳门特首崔世安一起见证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澳门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的内容为智慧城市。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内,澳门将在交通管理、旅游、医疗服务、城市综合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应用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城市治理的人工智能中枢,以期实现“以数字引领科技,智能服务民生”的智慧城市。马云和澳门特首崔世安亲自在场见证,这个活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么,与澳门的“智慧城市”对阿里云以及阿里,意味着什么?

城市大脑终于走出了杭州

云计算对于政务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日益重要,阿里云也已与浙江、贵州、广东等地政府达成官方合作。阿里大本营所处的杭州与阿里云合作最深入,去年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城市大脑”,利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缺陷。最典型的应用是通过机器视觉、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智能实时调配红绿灯,应用后将萧山区市心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不过,“城市大脑”的构想比智能调度交通要宏大得多。它希望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再通过AI技术结合城市治理经验来进行优化,最终让城市运转效率更高,提升市民体验、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节能环保。“城市大脑”一改往日城市信息化或者智慧化的局部优化思路,而是汇集数据到一个平台,再应用AI、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全局优化。

“城市大脑”起源于杭州,最终目标是进入每一个城市,成为城市的技术中枢,助力城市管理。这一次与澳门的合作明确,要将“最早孵化于杭州的城市大脑将为澳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和经验借鉴。”就是说,阿里与澳门的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就是将城市大脑从杭州复制到了澳门。

澳门与杭州有一些共性,比如都是旅游城市,澳门十分依赖旅游业,常住人口仅60余万人、每年接待旅客数量则超过3000万,单单博彩业就给澳门创造了三四成的财政收入。但澳门也有自己的特色治理需求,比如它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柯岚甚至希望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能够“打通特区数据的脉络,改善经济社会运作的模式”,对阿里云的期待不只是城市治理。阿里云将杭州城市大脑的治理经验复制到澳门,同时也结合澳门的需求,提供AI方案帮助澳门旅游智慧化改造、帮助澳门培养云计算人工智能人才,建立澳门科技创新体系。

从与澳门的合作,也能看到阿里云“城市大脑”发展的思路:将不同城市的共性经验进行提炼和复制,同时又结合当地特色需求给出特别方案。阿里云与澳门的智慧城市合作,是“城市大脑”走出杭州的第一站。不过,拿下澳门,对于阿里云和阿里巴巴的意义,不止于此。

城市大脑是阿里云的降维打击

澳门是中国特别行政区,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于阿里云来说,与澳门合作同样可以算是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阿里云在2014年就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借助于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集群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将全球百万级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让每个客户在一个账号下就能满足全球计算资源的调用,独有的产品能力,让其作为后来者也能从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口中夺食。现在阿里云已在日本、迪拜、硅谷、美国东部、欧洲、澳洲、新加坡多地建立200多个飞天数据中心,在全球14个地域开放了31个可用区,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建立了技术和市场服务团队,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阿里云与澳门战略合作,比单纯建立数据中心的意义要大很多。一方面是与城市政府部门官方合作,另一方面是将城市大脑的模式复制到国际化大都市。与澳门的合作表明,阿里云将不再只是单纯地比拼计算的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还要在其上加载AI服务,且从城市维度来攻城略地,这一次是澳门,下一次就会给别的国际化城市装上“城市大脑”。

做城市级AI服务的“城市大脑”是阿里云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在国际舞台竞争的杀手锏。

阿里云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与谷歌GCE并列第三,超过后者形成“3A”三巨头格局(Aliyun、AWS、Azure)只是时间问题。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阿里云与AWS、AZURE不分伯仲,且这两点对于全球同等级别的科技巨头来说你追我赶是常态。然而,城市级别的AI服务却只有阿里云在做,拿下城市就拿下了当地诸多行业,比如交通、旅游、医疗等(这些行业阿里云又配套了细分的“行业大脑”),拿下行业则意味着拿下企业,这就是云计算的客户。城市-行业-企业,城市大脑+垂直行业大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阿里云的玩法对于AWS、AZURE将是降维打击。

早在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CEO杰夫·贝索斯在AWS进入中国前的内部沟通会议中就表示:“阿里云将是亚马逊AWS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在看来贝索斯确实很有先见之明,四年前就隔着微软、谷歌等玩家,看到了距离自己还有很远距离的对手,阿里云与AWS的竞争只会日趋激烈。

阿里云的出海不是单打独守

阿里云的出海不是单打独斗,因为马云正在将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全球化。阿里巴巴已是4000亿美金级别的巨头(这还不算蚂蚁、菜鸟),从体量来看已经与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同级,它们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较量只会越来越多。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旋即启动国际化战略,马云最近两年已将主要精力分配到国际化上,马云的eWTP构想、天猫国际、天猫超市登陆香港、收购东南亚Lazada……阿里巴巴在国际化上可谓动作频频。阿里巴巴出海除了电商这只主力军外,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和阿里云则分别成了出海的陆军、海军和空军。菜鸟与中国物流公司在海外建e-Hub(国际物流枢纽)、蚂蚁金服将全球化当成战略,阿里云已经在国际舞台与亚马逊、微软共舞。

阿里巴巴不同业务出海互为支撑——就像在国内的关系一样。比如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的出海,给阿里巴巴构建eWTP即全球交易网络提供最核心的两个支撑:支付和物流。阿里云出海,一方面可以在技术层面支撑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在阿里巴巴海外生态中获取客户。

这一次与澳门合作,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阿里云让阿里巴巴在海外从城市维度攻城略地。比如阿里云与澳门就智慧城市合作之后,最终必然会帮助澳门建立无现金支付社会,帮助澳门通过互联网去开展旅游业务,帮助澳门去发展跨境贸易经济,因此蚂蚁、飞猪、天猫、菜鸟进入就是水到渠成。从双方合作内容就能一窥端倪,2017到2019年的第一阶段是完善基础设施,2019年到2021年的第二阶段,双方将在环保、海关通关、经济预测等方面合作,这意味着跨境贸易和物流的市场机遇;智慧旅游城市的合作,则意味着跨境支付、出境游等场景,都在阿里巴巴的业务范畴之内。

在国内市场,阿里巴巴也有通过阿里云去打入某个地区再渗透到不同行业和实体场景的先例,比如与贵州省的合作。这也体现出阿里巴巴当前生态布局的优势:不论是零售还是金融还是物流还是云计算,阿里巴巴的业务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正是因为背靠阿里创造的日益庞大的新经济体,阿里云比微软AZURE这样的纯技术云服务,将更具优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