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和读完研后再读博有什么区别?结果相同过程不同,考研人须知
相关推荐
-
清晨碎语 | 读书是件头疼事儿(21.02.14)
昨天,初二,家里来了几个客人. 一家三口,俩大人一个孩子,来看老同志. 孩子是个女孩子,在东北某211读研究生. 有个读书的孩子就有了更多的话题. 给老同志问过安道过好以后,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孩子学习上 ...
-
肓目考研
2019年3月13日第一类不适合读研的人:本科期间为了逃避就业,盲目选择读研的人. 学生逃避就业,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有人说,没有高学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在大多数事实面前,高学历未必就容易找工 ...
-
为什么很多本科毕业后会选择读硕,参加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学,感谢每一位读者. 社会压力竞争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提升自己的学历.现在很多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学历的人真是寸步难行,感觉在以后的社会里,博士生也会满大街都是.据数据显示,大多 ...
-
为什么要研究生毕业以后才考公务员?本科毕业不考研,考公怎么样
为什么要研究生毕业以后才考公务员?本科毕业不考研,考公怎么样
-
两个月之后再读《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
8月至10月的两个月,经历了无数次分享和演讲,笔耕不停的逼自己学习.输出.再学习的过程,自我管理上,也从清晰走向混乱,再从混乱中走出,直至重新开始变得清晰可见. 人 ...
-
陶渊明的这首诗, 长大后再读, 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二十首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此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借酒抒情和抒志的一首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历来 ...
-
成年后再读《卖油翁》,“点睛之笔”被删后,文学成了“鸡汤”
在当下的语文教材中,为了更好地迎合教学,不少经典的文学篇目都存在一定的删改现象.很多人诟病教材的大幅度删改,其实本质上是诟病断章取义的害处.因为很多经典的篇目,在部分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核心主旨不免 ...
-
孟浩然一首高水平之作,初读时觉得很一般,长大后再读却感慨万千
唐朝众多的诗人中,要数孟浩然最有魅力,连当时的李白都称他为孟夫子,把他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在那首<赠孟浩然>一诗中,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
5副幽默对联,千百年后再读依旧拍案叫绝!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一起来欣赏诙谐幽默的5副对联,千百年后读来妙趣横生,拍案叫绝. 第1副对联: 赌钱吃酒养婆娘,三者备矣: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 据说古代 ...
-
30岁后再读《包法利夫人》,我看清了情爱的真相
一 <包法利夫人>这本小说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国当局对作者提起诉讼,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 ...
-
罗隐一首自嘲之作,初读的时候让人想笑,长大后再读泪流满面!
每个人的人生开始的时候都像是一张白纸,只是慢慢地长大了之后,那张白纸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景,还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其实我常在想,要是一直如一张白纸,那该有多好.当然生活就是如此,每天都在变化,人也是一天 ...
-
走红后再读《红高粱》,莫言感慨万千写首词,很多网友觉得没水平
说实话,莫言其实是个挺低调的文人.自2012年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虽然他也四处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以致这几年的出的作品很少,但从很多活动现场他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对同行还是对读者,都是谦逊有礼的. 然而这些 ...
-
成年后再读《水浒》,原来“逼良为娼”的不是寂寞,而是沉默
光鲜婚姻下的千疮百孔 潘巧云和潘金莲虽然是本家,最初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颇有姿色的潘金莲,被胡乱许给矮矬丑的武大郎,连路人都要道一声可惜. 但潘巧云的婚姻却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 潘巧云是小家碧玉,虽 ...